揭祕衡水電廠改造背後的故事

“同呼吸共奮鬥 力保藍天藍”系列活動之

揭秘電廠改造背後的故事

6輛重型機械、120名工人來往穿梭,150餘組環保設備配件正在一件件有條不紊地吊裝……這是衡水電廠溼煙羽綜合治理項目的施工現場。

今年以來,市環保局緊緊圍繞省、市要求,科學籌備、精心組織,強力推進溼煙羽綜合治理項目工程,為了全市居民能擁有更多藍天白雲揮灑了無數汗水與心血。

提升百姓幸福感更是我們的責任

近年來,市環保局為改善電廠排汙狀況,不斷督促其提升工藝,增上環保治理設施,目前衡水電廠在同行業中已經實現了汙染物超低排放。然而,電廠的排汙量仍不容忽視,每年要消耗掉300萬噸燃煤,所排放的汙染物仍是全市PM2.5的重要來源。尤其是電廠煙囪拖出的“白尾巴”讓過往群眾頗為擔憂。來自群眾的擔憂之聲成了市環保局日夜掛念的“心病”,這條“白尾巴”也成了衡水電廠一時抹不掉的“傷痛”。

“自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對電廠溼煙羽問題作出專門指示後,我們就下定決心,不管有多大困難,也要把白煙治理好。消除群眾擔憂,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不僅是我們的願望,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衡水市環保局副局長肖燕芳說道。為此,市環保局出臺了有色煙羽治理標準。衡水電廠也作為全國試點,率先啟動了溼煙羽綜合治理項目工程。

1.9億資金成了最容易解決的問題

為了讓百姓獲得更多幸福感,市環保局對電廠改造提出了比其他地區更加嚴格的要求:煙羽消白+三氧化硫減排。“這在國內沒有先進經驗可借鑑,沒有成熟的技術可參考,一切都要摸著石頭過河。溼煙羽綜合治理項目需要複雜的技術,且改造工程量大。與這些相比,項目所需的1.9億投資反而成了最容易解決的問題。”市環保局應急中心主任徐廣鋒感嘆道。

環保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脫硫、空預、除塵……他們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研討設計方案;再熱、冷凝、噴淋……他們一臺設備一臺設備地邀請專家論證。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研討、多少次會商、多少次論證,承重、風速、組裝……一個個技術難題被攻克,一套科學、清晰的施工方案慢慢呈現出來。今年8月份,該項目終於進入了具體實施階段。

施工進度成了保障民生的關鍵點

衡水電廠除了為區域提供電力能源外,還承擔著冬季供熱、供暖的任務。電廠共4臺機組,為治理溼煙羽,有2機組已停機改造,但要保障冬季居民採暖,必須4臺機組同時運行,這就意味著必須在取暖季到來之前完成2臺機組的改造任務。為在市委、市政府要求的時限內完成改造任務,確保冬季正常供熱、供暖,市環保局成立了專門的督導組,對電廠改造進度倒排工期,日督導、周調度,全力推進項目進程。

目前,2臺機組改造任務完成近80%,剩餘設備的架設、安裝、焊接等工程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預計供暖期開始前能夠完成。屆時,電廠將為全市的空氣質量改善和居民供暖發揮更大作用,讓衡水的這個冬季更溫暖、更潔淨。 本報記者牛軍凱 通訊員張斌

·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衡水新聞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本網刊登的服務信息、聯繫電話等,均為公益性質,請您在參考使用時須謹慎,如有問題請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並通知本網刪除此信息。

·電話:0318-2065027 衡水新聞網 傳真:0318-2023128 郵箱:[email protected]

·稿件處理時間:9:00—18: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