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界的暖流

她是一位僑居德國的女作家,是兩個未成年孩子的母親。關於成長,她的筆下不懼破碎的現實,也不吝溫暖的愛意;關於未來,她願意描述未知的風雨,更願意繪就前行的希望。

作家葉瑩筆下這個會刻貓頭鷹的男孩,將給我們帶來穿越世界的暖流……

成年人一般很少會懷著好奇心去讀一本兒童故事。而當打開這本僑居德國的女作家葉瑩的新書《會刻貓頭鷹的男孩》的時候,卻不禁讓人想一讀為快。

在書中完全沒有感覺到不少兒童讀物的那種青澀與浮躁,相反越讀下去越覺得這本書是有滋有味,實實在在,沉甸甸有分量的。

更為可貴的是,這書中沒有當下那些媚俗的字眼,沒有那些特意安排的智慧和知識的灌輸和說教,更沒有那種為了吸引眼球,所構架的熙熙攘攘,吵鬧拼比的功利主義的折騰。有的卻是平和,簡潔,率真,明快,輕鬆,親切。這對於我們廣大的小讀者來說,的確是十分難得的。家長們也 一定為自己的孩子能讀到這麼一本文筆流暢、文學性濃郁、道德情感豐富的好書而慶幸。

穿越世界的暖流

父母婚變離異,通常是父母和孩子都不願提及乃至很忌諱的話題,一直以來也是兒童文學作品的一個非常敏感的題材。而葉瑩的這本書卻偏偏以這樣一個嚴肅而又普遍的問題作為寫作主題,可見作者有著卓然的膽識和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作品從一開始的溫煦輕快,到後來的動人心絃,發人深思,隨著情節的逐漸展開,全書像一條清凌凌的溪水,在彎彎曲曲跌宕起伏中流淌。流淌著不同國度、不同情景下的親情,友情,愛情,同學情,家國情乃至人間情。當然也流淌著家庭,愛情,父子,母子之間存在或正在發生的一些矛盾的浪花。

葉瑩的這本書不是把這些矛盾藏著掖著,而是通過拆解,把它們在陽光下曬出來,力爭和孩子們一起去尋找解決它們的途徑與辦法,力圖讓孩子們敢於面對現實,在成長中更加強大起來。

由於愛和情貫穿了全書的前前後後,所以讀起來很是貼心溫馨。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被吸引,被陶醉,被迷戀,被打動,被感染,被陶冶。

全書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觀場面,但是愛的暖流卻時時刻刻在融化和溫暖著孩子和大人的心靈。所以儘管父母離異對孩子來說是殘酷的,會傷害到孩子,但是在愛的泉水的疏導與澆灌下,也能讓孩子在應對情感挫折能力方面,有了一步步的提升。從很不理解的懵懂抗拒,到逐步去面對,去接受,去認識父母情感的複雜性和獨立性。讓孩子認識到了生活的多變和豐富多彩,認識到自己從小培養獨立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穿越世界的暖流

葉瑩作為兩個未成年孩子的母親,對於孩子心理的把握與刻畫十分準確。葉瑩說她的這本書是有感而發,說明她對於生活有著深刻的體驗與觀察,有著細微和深入的思考。一種文學家的天職,促使她擔當起了書寫這本著作的責任。

為了達到寫作目的,作家的寫作手法也很是精心獨到。

一個跨越國界的大背景,一種能洞察黑暗除惡揚善的鳥,貓頭鷹。讓這部著作的構架高大而不空洞,讓這本書的底蘊深厚而充滿著光明。

作者通過對於生日、節日、學校、森林、木屋、湖泊、難民營等等情節與場景的敘述與描寫,讓生活與社會與自然融合在了一起。通過採蘑菇,救蟾蜍,做禮品,劃小船,開晚會,雕刻貓頭鷹等等細節的描寫,讓孩子的童心像花朵一樣為情感綻放,為友誼綻放。從而使得整本書的字裡行間都泛起了靈性,讓嚴肅的主題在歡樂與思考中很自然地延展,達到了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潛移默化、感人肺腑的效果。這就是作者的成功所在,這也是

《會刻貓頭鷹的男孩》能夠化解尷尬與疑難主題的過人之處。

書中,一鶴、一鶴的父母、琳娜、琳娜的父親克勞斯、一鶴的老師西蒙等等人物,不管用墨多少,都被刻畫得生動立體,出彩地呈現了個性特色。作者在講他們的故事時,總是含蓄而委婉。正是這種特意的朦朧,給讀者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想象空間。這些人物的言行和心願,都讓《會刻貓頭鷹的男孩》這本書變得深情,深刻。通過情感方面的挖掘與啟迪,成功地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產生了更強烈的藝術效果,而且讓作品更具強烈的現實主義質感。

由於作者選擇的是國際大背景,致使著作在客觀上起到了在文化、風俗、藝術、道德等方面跨國界的溝通和交流作用。

作者不僅是一位作家,而且在繪畫與詩歌方面都頗有造詣,所以作品在語言文字運用上非常自然清新。同時雕刻、繪畫、裝飾等情節貫穿於整個故事的首尾,這給全書增添了一層濃厚的藝術色彩。加之書中那些夢境與想象,葉瑩賦予了自己作品很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說到浪漫主義,這裡不得不為葉瑩給自己的著作插圖拍手叫好。葉瑩的硬筆速寫,來源於生活,大多以自己的孩子為原型,這就格外顯得生動和具有感染力。而那一幅幅畫,簡練而富有張力。黑與白的樸素,讓人在雅緻中看到了古典美。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在看到這些圖畫的時候,心態一定會格外的溫馨與平靜。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對他們的性情、情操、藝術欣賞水平等等諸方面的修養,都必將有著春風化雨般的作用。

對於尚未有機會走出國門的中國孩子來說,讀《會刻貓頭鷹的男孩》這本書,也是一種新奇的穿越式體驗。不讀不知道,讀了一定會一讀再讀。這當然不只是新鮮感,而是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大開眼界,得到快樂與安慰,得到理解他人的鑰匙,而且還可以洞開心扉,與書中不同的小朋友交流,在書中尋找自己的知音,從而得到對一些問題的答案,這是這部兒童讀物的可貴之處。

另外值得一談的,就是書中那位逃往德國的阿拉伯地區的難民兒童巴哈。

作者讓巴哈出現在小說裡,在情在理。巴哈的故事本身就發生在作者身邊,是中東,歐洲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一位命運坎坷的孩子,作者一定是充滿了同情。這儘管也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但是作為一個現實主義的作家,一定是會直面世界的。通過巴哈,作者很恰當地從側面反映出世界兒童問題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反映出了政治與戰爭對於兒童成長的影響與不公,反映出了以強扶弱的必要性和可貴。也讓孩子們看到了在世界上愛與善良的普遍存在。

琳娜、克勞斯、一鶴等人對於難民兒童巴哈的那些愛,誠然也正是作者的愛,也正是世界上所有善良的人們的愛。這些愛,跨越了國界,跨越了種族,跨越了年齡與性別,誠然,是一種人類共同擁有的大情懷。

失去父母家庭的小巴哈的出現一方面烘托加強了作品對於主題的表達與拓展,另一方面在相當程度上為這本書賦予了濃厚的人道主義和時代特色。

讓德國、中國、阿拉伯的孩子的生活與命運交集在一個故事裡,這本身就是一大看點,不能不引起世人的關注。對於小讀者們,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讓他們擁了國際視野,擴展了小小的胸懷。

也正是因為這些,使這本書在觸動大小讀者心靈的同時,也必然會在社會上產生並引起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也正是因為這些,才更加凸顯出了葉瑩這本書對於孩子,對於生活的廣義價值和普遍意義。這也決定了這一作品,不僅僅會受到少年兒童的歡迎,而且也很適合眾多成年人來細細品味。

作者為了照顧兒童讀物的特殊性,故事寫得很是收斂,其實憑作者豐富的閱歷和深厚的功力,很多情節大有展開的空間。

至於結尾,可能會讓一些期待花好月圓的讀者失望,因為作者沒有特意去完成可能不現實的撮合,給讀者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這正是葉瑩的高明之處。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用情節演繹一些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給人們留下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使得這部文學作品更顯其與眾不同的分量!

一鶴和他媽媽離開一鶴的爸爸,未必就是終結,而應當是埋藏下對未來充滿希望與勇氣的種子。一鶴和他母親回國的選擇,也讓這部作品在中國人的面前親切鮮活起來。

寫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不易,寫一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更難。葉瑩的這本《會刻貓頭鷹的男孩》無疑是一部發人深思的兒童文學精品。這部作品以獨特的故事、生動的情節、細膩的手法、深刻的內涵、國際的視野,為中國文學創作的大花園增光添彩。它的現實意義,是為社會提出了一個嚴肅而又棘手,又不得不面對的世界性的兒童問題,同時給讀者展現了一個用愛心去化解情感難題的故事。

葉瑩是成功的:小題材,大視野;小家庭,大問題;小故事,大思考,加之小說的感染力和廣義性,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得體結合,使這部作品具有了不可多得的深度、廣度與藝術質感。它必將會受到兒童乃至不同人群的普遍接受和喜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作品也一定會從精彩走向經典。

(作者系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教師,詩人。本名許肇理。)

◆ 新書推薦 ◆

穿越世界的暖流

葉瑩 著

每一位經歷成長的孩子,

都能從這本書中汲取到力量。

每一位深愛孩子的家長,

都能從這本書中感受到溫暖。

內容介紹

多才多藝的男孩賀一鶴的九歲生日是在飛機上度過的。那是一個讓他對新生活充滿希望的特別日子:他和媽媽終於要到德國去和爸爸團聚了。在德國,他認識了琳娜,收穫了一份美好純真的友情。然而,生活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媽媽習慣不了異國他鄉的生活,原本幸福的家庭出現了裂痕。一鶴心中充滿對父母離異的恐懼,在這樣的心靈煎熬中,他目睹了失去雙親的阿拉伯男孩巴哈流離失所的生活,親歷了琳娜母親病逝的不幸。小小年紀的他們,面臨著不同的生離死別。他們該如何應對?他們的生活,還會有彩虹嗎?

精彩亮點

著名作家、童話家朱奎

傾力著序推薦——稱其“意蘊非凡的‘國際題材’”;

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中國區主席陳平教授以及捷克華人作家老木撰寫專家評論隆重推薦,各界精英人士、讀者友人點贊好評——表示“相信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從這本書當中獲取一種力量”。

一部國際視野下關於家庭破裂的孩子的心靈成長小說,無法規避的成長分離之苦,化作滋養孩子心靈的正能量文學。

作者自寫自畫的誠意作品,溫暖的文字,配以清新的鋼筆插畫。閱讀之際,讓你不僅能清晰地看到一幀幀流動的畫面,還能感受到與之相配的溫度和呼吸。

★精美彩插環襯設計,詩意展現異域風采。

穿越世界的暖流

葉瑩,廣東羅定人,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學士,在德國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供職外貿公司、商業銀行、德國兒童保護機構、德國紅十字會等。2001 年起定居德國。2008年起為德國各大華文報紙、育兒雜誌撰稿。現為自由寫作者和繪畫者。最大願望是為孩子們寫出、畫出好作品。

名家推薦

小說充滿對德國風土人情、學校生活、四季風光的描述,給讀者展現了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孩子眼裡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就像她的水彩畫,五顏六色,五彩繽紛,對美好充滿了呼喚和憧憬。

——著名作家、童話家 朱奎

相信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從這本書當中獲取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來自對光明的渴望,來自大自然對人類的鼓舞。這部小說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知道——只要迎著太陽而去就能夠找到光明和溫暖,風雨過後彩虹必將到來。

——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

中國區主席 陳平

作為一部兒童小說,作者最重要的用心,是希望孩子學會成為一個自信快樂而有擔當的人,這才是他人生成長路上最寶貴的財富。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有能力成就這樣一種陽光性格,不管他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捷克資深媒體人、作家 老木

這是一本關於家庭破裂的孩子的心靈成長小說,讀來卻並不壓抑沉重。只要有愛,有寬容,有理解,孩子們就會勇敢地長大。

——德國諮詢公司高級創新顧問 張惻

閱讀之際,讓你不僅能清晰地看到一幀幀流動的畫面,還能感受到與之相配的溫度和呼吸。

——親子育兒導師、作家 梟帆

任何一位深愛孩子的家長,都能從這本書中感受到溫暖。

——南方醫科大學副教授 徐越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