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三十幾歲就嚮往「佛系」人生了?聽聽漂泊半生的劉備怎麼說!

現在,很多人三四十歲就覺得自己折騰不動了,開始嚮往“佛系”人生了。而在一千八百年前,47歲仍寄人籬下的劉備對諸葛亮說,自己“志猶未已”。

我想,這就是英雄吧。儘管我對於劉備一向不是很待見,但是他的那種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精神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在那麼多的挫折和失敗面前,他從來不覺得時間太晚,從來不失去自信,也從來不驕傲也不氣餒,時刻保持初心,不忘始終。

才三十幾歲就嚮往“佛系”人生了?聽聽漂泊半生的劉備怎麼說!

也許,曹操的一統北方也好,孫權的稱霸一隅也罷,在劉備面前,都似乎顯得不那麼牛逼了。或許,這就是屌絲逆襲更加能夠給予我們一種振奮人心的精神力量吧?!

人總是在有條件,有選擇的前提下,好像才能做好一件事。實際上,你若只剩下一條內褲,也一樣可以滿街走。劉備就是如此,自打其23歲在河北織蓆販履開始,一直到流落荊州依附劉表。劉備除了關張別無長物,好幾次連老婆孩子都保不住。

但是,劉皇叔就是劉皇叔,一心就想著天下,從來沒變過。赤壁一戰之後,三分了天下。

才三十幾歲就嚮往“佛系”人生了?聽聽漂泊半生的劉備怎麼說!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向劉備獻上了《隆中對》。

有人也許會認為,劉備運氣好,到底遇到了諸葛亮。你不要總是埋怨自己沒有好運氣,你若不時刻努力準備好,運氣來了也會飄走。

而劉備為了這次“好運”足足準備了二十年,正是多年的風雨兼程和人生歷練,才造就了歷史的必然。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沒有前面積累下來的因,哪有後來爆發的果?

對比一下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幹什麼都三心二意,搞的自己總是七上八下,自以為人五人六,而最終只能是一事無成!

才三十幾歲就嚮往“佛系”人生了?聽聽漂泊半生的劉備怎麼說!

永遠靠仰望別人而活的話,你成為不了一棵大樹,頂多是蔭涼裡那一堆雜草之一。

劉備就是這樣一棵大樹,雖然也投降過袁紹,棲身過曹營。但是他才真的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啊!不論其“除賊扶漢”的口號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其不甘於人下,始終要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的意志與信念,值得欽佩。

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就註定了悲劇。我們永遠心存僥倖,也就永遠軟弱可欺。劉備可能也是看清了這一點,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再次擊敗曹操漢中稱王,是他的巔峰時刻。

才三十幾歲就嚮往“佛系”人生了?聽聽漂泊半生的劉備怎麼說!

若相較於呂布的命運,更為讓人唏噓和感嘆。亂世稱雄,沒有誰可以全身而退,只有坐江山這一條路,其他的則全是死路。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終於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評曰: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兩年後,劉備夷陵戰敗不幸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昭烈皇帝。

張鋒 戊戌秋寫於成都翠彧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