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性情兇殘,卻叫「孝子之魚」,能加速傷口癒合,一斤30都愛吃

魚是人類補充蛋白質的優質來源,很多人都愛吃魚,尤其是遍佈全國的淡水魚,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我國的勞動人民在吃魚這件事上,恐怕是全世界最聰明的,水煮、紅燒、溜魚片、乾煸,吃不完的還能曬成魚乾,還有魚頭、魚尾、魚鰾、魚鱗都不會浪費,世界上真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我國吃魚的水準了。要說哪種魚最好吃,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過有一種魚卻是公認的好吃,它性情十分兇殘,能吞下相當於自己一半體重的小魚,肉質也是異常的緊實,儘管價格昂貴,但是很多人都愛吃。

據說性情兇殘,卻叫“孝子之魚”,能加速傷口癒合,一斤30都愛吃


廣東人叫它“生魚”,孕婦生孩子時常吃這種魚,因為它具有祛瘀生肌的作用,對於手術後的傷口癒合很有益處,同時這魚還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生完孩子吃它有下奶的效果,所以很受歡迎。這種魚真正的名字是烏鱧,很多人也叫它黑魚、財魚、斑魚,別看它在餐桌上人人愛,但在水中卻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王者,如果掰開它的頭部,可以看到它有著鋒利的牙齒,可以輕易咬死水中的其他魚類。農村的水產養殖戶最怕在池塘中看到烏鱧,因為那意味著水中的很多魚卵和小魚都被它吃了。

據說性情兇殘,卻叫“孝子之魚”,能加速傷口癒合,一斤30都愛吃


雖說烏鱧很殘暴,但是它在民間的名聲卻不差,農村老人都叫它“孝子之魚”。據說是烏鱧在孵化幼魚的時候,視力非常差,無法捕捉獵物,幼魚怕母魚餓死,便紛紛鑽到它的嘴裡讓它吃掉,所以被認為是最孝順的魚。這個故事十分動人,有人憐憫烏鱧的“孝心”,還會去買來放生,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幼魚游到母魚嘴裡其實不是被它吃掉了,而是母魚在用嘴孵化魚卵、保護幼魚,因為母魚在產卵期本就不再進食,所以這其實是人們對它的一個誤解。

據說性情兇殘,卻叫“孝子之魚”,能加速傷口癒合,一斤30都愛吃


烏鱧由於是兇猛的掠食者,所以它天生戰鬥力很強,如果捉到了一條野生的烏鱧把它放到桶裡,那麼它會趁人不注意一躍而起,力量之大可以逃到桶外。不過現在野生的烏鱧不多了,大多數都是養殖品。有人說養殖的味道不好,只有野生的才好吃,所以野生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30元一斤都難買到。讀者朋友們,你們吃過這種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