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在英国超市被疑偷盗与现代心理疾患“盗窃癖”

北大女生在英国超市被疑偷盗与现代心理疾患“盗窃癖”

北大女生在英国“粗心大意”

这几日一则报道略起风波,一名北大二年级女生短期滞留英国期间,被疑在一家中国物产超市偷盗食品。结账时店员问及某目标商品,女生拒不承认。店方朋友圈公开监视摄影图片,喊话女生请她自首。女生看过视频后承认;后领队老师出面,承认女生拿了食品未付款,但称该女生只是“粗心大意”......

细节种种,仍有争论;目前可确认的是,北大女生确实“把未付款商品带出商场”。未付款物品不得收进私人包袋,这是我们的常识,“瓜田李下”之嫌还是要避的。日本的超市讲究抓确凿,即使便衣肉眼或监视电视看到客人把商品放进包袋、藏入衣物之下,也讲究等客人迈出超市那一刻人证物证俱在,但不知北京的超市怎么个规矩。

算不算偷盗,北大夏令营领队老师对此存异议;所幸老师危机意识出众,很快记起必须维护北大声誉,但只是这危机公关做得不大好,没能控制事态使之朝不理想的方向展开、影响扩大:不但超市主人不答应删除朋友圈,随即又有多家媒体报道“北大女生粗心大意”。北京大学的逻辑如何,我们无法妄测;普通人的寻常想法,这事处理不当,女生会被毁得更快更彻底。

北大女生应该不是因为经济上的理由涉险,很多网友推测她很有可能患有心理疾患,所谓盗窃癖,Kleptomania.

我们就来说一点日本的盗窃癖和贫穷症。

盗窃癖和摄食障碍

秋子(假名)是三个孩子的母亲,2010年因为盗窃罪被判刑1年10个月时,第3个孩子还在吃奶。她自己说,并不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偷来的也并不是必需品,什么东西都可以,就是想偷,止不住想偷的欲望。接到自首传令后,心里也明白兹事体大,却还是领着3个孩子逃到国外。3年半后被遣送回日本服刑。

秋子曾患有摄食障碍(eating disorder),她的“盗窃癖”据分析是摄食障碍的转换形态。

第一次“盗窃癖”发作,导火索是现任丈夫在结婚半年前宣称“有其他喜欢的人了”。虽然那之后两人关系有改进后来也成婚了,但心中已留阴影,拂之不去。她当时住在纽约,走进附近的超市,手边的食品不拘是什么都往自己的大号包里塞。太明目张胆的盗窃,店里的人没办法看不见。她被通告从今往后禁止踏入该超市。

秋子说,现在想起来会为多年前的事情难过,但当时一点也没有觉得对不起那家商店的人,一点也没有罪恶感——偷东西的时候,根本就是一种无意识状态。

北大女生在英国超市被疑偷盗与现代心理疾患“盗窃癖”

后来朋友介绍秋子加入健身俱乐部,在那里偷信用卡被送警。这一次倒是清清楚楚觉得很对不起朋友,对不起同样是熟人的俱乐部经理。

2011年“9·11”事件后离开纽约回日本,陆陆续续一直在偷盗。带着孩子去儿童馆玩,明明自家孩子就在身边,她还是偷了陌生人的钱包,无视钱包里面的万元票子,只挑着500圆硬币拿。结果当然是被警察逮捕。

儿童馆事件之后因为偷盗又被捕3次,虽然每次都发誓“再也不偷了”。

秋子说,从没有想过自己是“有病”,只是觉得自己是“坏人”。

秋子21岁时,当时的男朋友说“胖了嘛最近”,正好不久在电视上看见模特介绍“不会胖”的经验,“吃啊,吃了再吐掉”。她也开始吃完再手指伸入嗓子强迫呕吐。最严重的时候,一袋子面包6枚(1斤),或者一袋意粉(500克),吃光,再吐光,吃光一次吐光一次。

也从来没想过自己是病了,只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

不幸的是,现在的丈夫还是男朋友的时候,她又听到这句话,“胖了嘛最近”。心里明白男朋友不是故意,但还是止不住地对自己说,“我必须瘦下去。”那天开始便无法正常进食,过食呕吐持续了两年,食道因为呕吐频繁而破裂导致吐血。跪着看见便器里血星飞溅,心里知道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后来便有了第一次偷盗。

习惯性偷盗开始后,注意力逐渐转移;但有时会偷盗同时并发摄食障碍。

被问到造成摄食障碍和“盗窃癖”的原因时,秋子认为与小时候母亲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秋子有一个比她小4岁的弟弟,学习好钢琴也弹得漂亮。秋子常听母亲说,“就是你,样样不成。”或者,“真后悔生了你。”母亲喜欢缝纫,常给秋子剪裁衣裙,边忙活边说,“你胖成这样,哪里有你能穿的衣服卖?!”

秋子认为,这个世上父亲是唯一爱自己的人。然而21岁时,最爱自己的父亲离世。在失去父亲的悲伤中不能自拔时,男朋友一句“胖了嘛最近”剪断了秋子自制的封箱带。

----资料来自《东洋经济》----

老人盗窃和贫困

年轻人的偷盗事件2003年以来逐年减少,偷盗技术却逐年增强,很多年轻人在某匿名平台分享偷盗术、被发现时的逃跑术、如何预先勘察逃跑路线等等情报。更有甚者,还有人上传详细非常的《偷盗报告书》,炫耀自己在哪儿的哪个店铺偷了哪些商品。

比年轻人的偷盗更引人注目的是老年人偷盗事件。近年老年人贫困问题屡屡被媒体提起,以至于2015年“下流老人”一词被提名参选流行语大奖。

北大女生在英国超市被疑偷盗与现代心理疾患“盗窃癖”

最新数据:

刑事犯被检举总人数25万人,比10年前减少约3成;65岁以上老人4.7万人,仅次于14~19年龄组,比10年前增加3成。其中偷盗约3.5万人,排名最高。

老人偷盗理由主要有

  • 肚子饿了
  • 想奢侈一下
  • 花自己的钱可惜了

肚子饿了

症状明显的“穷困”。在商店极易辨认这类老人,通常目光空洞、衣服肮脏头发蓬乱。有老人被逮住时正在食品货架旁吃炸肉饼(コロッケ),流浪中无家可归。且肯定回答,“昨天到今天啥也没吃......”不过请注意,这类外表一目了然过着露天生活的老人,绝大多数时候自己掏钱买东西,仔仔细细掂量计算,一分钱掰成几分花。被逮到偷吃的老人,下次再出现在超市,一准攥着钱自己买东西吃。他们偷东西只有一种可能,饿慌了,自己也没办法。偷东西只便宜食品,比如60日元一块的炸肉饼。

但凡手里有一点点钱买得起东西果腹,这类老人决计不会偷东西。

警察们认为偷盗是“丧失规范意识”,但空腹、贫困面前,规范意识何等苍白无力!

想奢侈一下

偷盗高价商品的老人多半单身,经济来源只有养老金或政府救济(生活保護)。能支配的金钱刚够维持最低程度的吃饱穿暖,食物挑最便宜的买,所以会“偶尔想吃点好的喝点好的”。其中有晚期癌症病人,没钱治病,只想“死之前美美地吃一顿”。这一类老人会偷寿司等高价料理、高级酒。因为没有亲人、朋友作担保人,被逮住也丝毫不在意,反倒是警察不愿把他们带进警察署。有时偷窃受害人报案,警察不能不受理,被迫把偷盗犯送进拘留所,老人们自己很满意三餐、被褥齐备,却被其他犯人嫌弃。

有残疾人配偶必须守护的老人常常反复偷盗,原因很简单,每月虽有政府救济金,但是远远不够两个人生活,自己的钱花了可惜,偷一点便能省一点,混过一天是一天。

“想奢侈一下”的老人也有外表特征,通常手里拿着大把喀嚓喀嚓作响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进超市后什么也不买只拿免费冰块,或者在食品试吃柜大口吃东西。

这一类老人的偷盗行为,源自福祉制度上的欠缺——政府支付的救济金过分低额。所谓“相对贫困”,饿死不至于,但被逼在极度穷困中苦熬。

北大女生在英国超市被疑偷盗与现代心理疾患“盗窃癖”

2010年度的调查表明,日本65岁以上高龄者中,男性28.7%、女性46.6%处于相对贫困中。

----资料自伊東ゆう,《老人小偷》(万引き老人)作者----

---------------------------------

撰文:江洁

京 夜 聊 (jingyel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