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孤独死”现场

(网上看到这篇报道,许久不好过。生命并不总是坚韧有力,脆弱的时候,不妨向周围索要温暖;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


再现“孤独死”现场


孤独死,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悄悄结束生命。有自然死亡,也有非自然死亡。灵魂自由了,身体依然在尘间,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寻找归宿。这一行,在日本称作“了结产业(エンディング産業)”。

26岁的小岛美羽从业遗物清扫服务,“一个月遭遇孤独死现场,总有5次以上”。不方便拍照,不方便公开现场照片,“我想,那么我缩微吧,用缩微的办法把‘死亡现场’呈现出来。孤独死的人年年增多,其中年轻人也在年年增多。希望大家知道‘生死之重’,知道活着的时候人与人的交流多么重要。”


再现“孤独死”现场


孤独死现场。发现时死后已有一段时间,体液浸透垫被,黄中发黑。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成为死亡第一发现人” ,理由主要是警察询问过程“太麻烦”,所以很多人即便注意到周围的异样也不主动通报。


再现“孤独死”现场


小岛美羽在解说微缩作品。

“女子倒在这间屋子深处,尸身几乎被房间里的垃圾淹没。”

小岛说,失恋、工作,诸多烦恼郁积,人居住的房间很容易变成垃圾场。不要以为这种状况是他人之事,它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再现“孤独死”现场


这个人死于热休克。浴缸有持续加热功能,水的热度加速了遗体的腐烂。死后一两周发现时,水已是红褐色,咕咚咕咚的气泡上飘着人体皮肤。

注:热休克,heat shock,因为突然的温度(气温)变化而使血压忽高忽低,脉搏紊乱。


再现“孤独死”现场


“大概自杀前做过调查,人死后体液流出,污秽房间,家人会因此收到房东的账单,追索房屋修理费,因此铺了蓝色塑料布在地板上。”

左面墙上三个片假名“ゴメン”,对不起。


再现“孤独死”现场


自己了断自己性命的人,他们的房间常有一处类似,桌上摆着宗教和与“死”相关的书籍。


再现“孤独死”现场


屋主已去,信件和广告之类人的世界的信息却并不因此绝迹,通过装在门上的邮箱不断地侵入。


再现“孤独死”现场


“垃圾屋还会不断增加,不会打扫、收拾的人越来越多。垃圾分门别类的要求越来越严,因此嫌麻烦而不扔垃圾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间屋子看上去堆满垃圾对吧,真实的房间里的垃圾比这多一倍。”


再现“孤独死”现场


圾堆里有女性杂志《周刊女性》。


再现“孤独死”现场


这间屋子的主人不是“孤独死”,这房间也算不上垃圾屋,是受死者家属委托清理遗物,很一般的房间。

“家属说,东西又多又乱很对不起,但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很普通,人去才知杂物多。通过这个微缩我想告诉大家,不必过意不去。”

-------------------

撰稿:江洁

京 夜 聊 (jingyel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