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到十同」進村駐戶日記:我欠「親家」一份真情

2018年10月1日

天氣:晴

自廣南縣委政府作出“十到十同”的重要工作部署後,我們的“親家”顯得與我們更親更近,脫貧攻堅的命運共同體顯得更緊更實,但要通過不斷的和“親家”溝通,讓“親家”認可我們的工作。一直牽掛著我的“親家”,一直想要儘快進村駐戶,和“親家”商量脫貧之策,一直因為事情太多沒有成行。國慶節前夕,我提前和一起掛包南屏鎮乾溝村小組的縣醫院醫生彭德興、臧亮、王萬枝、鎮政府幹部陸敬、王海花等同志商量,約定一起去幹溝小組看我們的“親家”,大家一致同意10月1日去。

這一次看“親家”,還是要準備一些小禮物的,我孩子看過的兒童書籍收了滿滿一書包,他穿過的半成新衣服前些天就已經收拾洗乾淨整理裝好一袋,到超市採購了一些肉、米、酒,採購幾包糖果,5個親家一個一包外,還特意給村組幹部準備了一些。10月1日上午我們從廣南出發,12點鐘到達南屏政府,下午1點參加南屏鎮2018年度動態管理及退出工作部署會,會議結束後,我和鎮領導商量了一些工作,5點鐘我們掛包的同志從南屏鎮出發,行程30分鐘到達乾溝小組。到了乾溝小組,我的5個親家李興才、李興祥、陳明學、李開進、李開林,只有李開林在家,李開進整戶外出務工,其餘部分外出務工,其他在家的都上山務農沒有回來。我們準備在李開林家生火做飯,但是,李開林家電線插座突然壞了,臨時改為到李興才家去,但李興才老爺上山要豬菜了 ,叫我們在家等會兒,我們沒有等李興才爺爺回來,自己打開他家的房門,生火做飯。這時,乾溝村支部書記幸能貴也來了,李開林和李開林的兒媳婦也過來幫忙,李興祥的兒子李志明也從山上回來,村裡的另一名檔卡戶也過來幫忙,人一下子多起,大家七腳八手,用了近2個半小時,晚上8點鐘正式開飯。我登門邀請村小組副組長陳明周,致電邀請致富能人李忠明來我的“親家”家一起吃晚飯,李興才家一下子熱鬧起來,沒有外出務工的“親家”們都一起過來吃晚飯,一家人老老小小共兩桌飯,像過節一樣融洽。縣醫院等其他掛包的同志也都分別在各自的“親家”裡生火做飯,動作最快的是彭德興醫生他們,在我們前面1小時吃晚飯。

「十到十同」进村驻户日记:我欠“亲家”一份真情

我以前來了很多次,我的“親家”跟我很是熟悉了,村裡的幹部跟我也非常熟悉了,大家都是老朋友的感覺,前段時期的走訪,都是停留在宣傳脫貧攻堅的一些政策,因戶制定住房、飲水、醫療等一些幫扶政策,但都是急匆匆的來,急匆匆的走,甚至還把一些工作交給當地鎮、村幹部,沒有真正的駐下來和親家溝通,和村組幹部交流。我向“親家” 們和村組黨員幹部宣傳縣委政府要求每一位幹部都要下來和“親家”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共謀脫貧攻堅的具體對策,總的慨括就是“十到十同”。開始我的“親家”和村組幹部都不敢相信,在他們看來,這個村多年以來,縣鄉幹部經常來村裡開群眾會議,但基本都是開完就走,主要是條件很差,吃住也不方便,“親家”建議我不要住村了,到鎮上去住。聽到這些話,我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我欠他們一份同甘共苦的真情,他們是在無聲的批評我。

這是一頓最溫暖的晚餐,大家喜笑顏開,相互夾菜,相互敬酒,相談甚歡。我說,組織安排我和大家成為“親家”,就是真正的親戚了,這是一種緣份,我們要倍加珍惜。從我真誠的言語,我的“親家”通過樸實的判斷,認為我是真心實意的,並沒有作秀,也真正接受了我這個“親家”。李開林說,只要梁叔叔不嫌我們苗族窮,不嫌我們農村髒,我們就是一家人了。我滿滿的敬了 “親家”一杯酒,親情就這樣穩穩地建立了。突然間,感覺這人世間,多了些親人,更多了些朋友,有了親情就有了信任,也有了信心。我邊吃邊講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發生在廣南的“苗嶺雄鷹”苗族同胞英雄的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並深受故事的感染,也想做脫貧攻堅戰役中的“苗嶺雄鷹”。

「十到十同」进村驻户日记:我欠“亲家”一份真情

晚飯後,整個村在家的檔卡戶全都到李興才爺爺家,在村支書幸能貴同志的主持下,我們開了個座談會。會上,我們一一相互介紹認識,一一詢問大家有什麼困難?脫貧有什麼打算?對我們的工作有哪些建議?大家開始放不開,後來你一言我一語,會議就變得熱鬧起來了。大家提出問題,通過梳理主要分兩類:一是集體的,二是個人的。集體方面,一是村子裡髒亂差嚴重,畜禽的糞便亂堆,髒水亂排,垃圾都往乾溝裡扔(村中間一條大旱溝,村子因此得名),希望得到儘快治理;二是全村所有的土地全部在寨腳,一直沒有通路,連牛車也進不去,群眾種莊稼全靠人背,希望得到解決;三是村小組長王德海長年外出務工,副組長陳明週一個人管理不下來,希望儘快把村組幹部補齊;四是村裡沒有活動廣場、小喇叭和路燈,群眾開會和活動不方便,希望得到解決。個人方面,一是段XX戶入戶路鄰居不給通過菜地無法通行,需要幫助調解;二是段XX戶兒子全部在廣南縣城、八寶鎮建房居住生活,家裡兩老無人照顧,反映要求政府幫助解決;三是有一戶檔卡戶的房屋改造後,仍有一處漏水,無法處理,需要重新修理等。其他一些諮詢的問題,我們都認真登記,能答覆的當場答覆,不能答覆的也表示會後研究給予答覆。會上,大家認真商量制定村規民約、選舉村組幹部、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的計劃。最讓我感動的是,當天的會上,所有的檔卡戶都表示,國家住房、教育、低保、醫療這些好政策都讓我們享受了,我們不能給全村人丟臉,要做勤勞致富、愛護環境衛生的帶頭模範。李開林家的糞塘水就敞開在村中間大路邊,我問李開林親家怎麼辦,李開林說,我不拖全村檔卡戶的後腿,不給梁叔叔丟臉,今年底把管子埋掉,把圍牆砌起來,大家都被李開林的話感動了,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十到十同」进村驻户日记:我欠“亲家”一份真情

當晚,眾人散去,只留下我、李興才爺爺、其孫李林富,我和他們商量了家裡怎麼收拾的一些事,聽李興才爺爺講家裡的一些事。夜深了,李林富幫我鋪了床,我們一起查看了李興才爺爺的床,枕頭油黑髮亮,床單老舊黑皺,被子雖然沒有破,但也是很長時間沒有洗,我問李興才爺爺,怎麼不洗洗換換,他說,老伴死得早,沒有人幫打理。再說,大兒子李志學和兒媳婦、二兒李志林、三兒子李志林都去廣東務工,自己一個人在家,每天都忙放牛、找豬菜、做飯,沒有時間洗。我跟李林富說,明天你把爺爺的床單、被子洗了,下次我帶新的來給爺爺換。我再次深感愧疚,為什麼自己前幾次來,就沒有看看李興才爺爺住得怎麼樣呢?一個簡單的被子問題這麼長的時間裡都沒有幫助解決?也許,這就是我們和群眾之間的距離。

第二天一早,我們組織全村幹部群眾集體打掃村寨,各家各戶自行打掃,整整幹了一上午,打掃結束後,又召開全村群眾代表大會,選舉村組幹部,列出村規民約的一些條款,徵求大家意見,爭取下次會議通過。

「十到十同」进村驻户日记:我欠“亲家”一份真情

下午,我們離開乾溝村,到另一個村組調研。一路上,我在想,到2020年全縣脫貧摘帽,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解決,無數的困難要克服,但是,縣委政府作出 “十到十同”的重要部署,找準了脫貧攻堅的問題所在,下準了治療“病根”的藥方。脫貧攻堅,說到底,就是新時期的群眾工作,就是要求我們所有的黨員幹部帶著真情實感駐下來,做深做實做細群眾工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猛藥到病可除”。我突然感覺這三年來自己在脫貧攻堅中的所有壓力、所有困惑、所有煩惱全都沒了,整個人如釋重負。

「十到十同」进村驻户日记:我欠“亲家”一份真情

然而,我也從自己的身上深深反思,為什麼現在交通條件好了,我們和群眾的距離卻更遠了?為什麼我們大部分幹部都是農村人出身,下鄉和群眾同吃同住卻變得更難了?為什麼一段時期群眾不喜歡我們去走訪?為什麼我們有的幹部下鄉駐村就滿腹牢騷?這應當就是我們脫貧攻堅面臨的最大困難,我深深的領悟了縣委政府作出“十到十同”的根本初衷。

青春廣南

關注“青春廣南”微信公眾平臺有驚喜喲!

消息 | 交流 | 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