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有海外生活經驗的人,談談要不要學英語

中國人學英語,從小學開始學,一路學到大學,甚至工作以後,歷經坎坷,學到最後,結果卻學個什麼都不是。很多人學英語最大的用處,就是應付考試,真正要和外國人打交道了,卻聽不懂也說不出來。

現在,各種學英語的廣告滿天飛,身邊很多人也在學英語,那麼,你到底要不要學呢?

如果選“不學”,可別人都在學,就我不學,有什麼好機會也輪不到我。蔡康永曾經如是說: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那就學吧。可是,已經學了十幾二十年了,都沒學出什麼名堂,而且可能也永遠用不上,白費功夫呀。

關於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有海外經驗的人(在埃及居住已有四年多),我來談談我的見聞。

作為一個有海外生活經驗的人,談談要不要學英語

1 少壯不努力,老大背單詞

朋友娟,因為家庭環境比較好,年輕時玩得不知道天高地厚,從不認真學習,英語基礎也是非常薄弱。

現在跟著老公來到了海外,雖然在生活中只需要簡單的英語就可以應付,但和孩子的學校溝通起來就非常困難了。校方發來的電子郵件充滿了各種專業名詞,還有複雜的長句,就是翻字典也看不懂說的什麼。而和老師面對面溝通時,更是耳朵失聰、嘴巴失靈,完全地聽不懂、說不出。

為了女兒不被自己拖累,為了可以帶領女兒走進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娟開始努力學英語。年齡大了,似乎記憶也退化了,學起英語來特別費勁,但是娟一直在堅持。

娟雖打著“為了女兒更好的將來”的旗號,其實更是為自己而學。學習英語雖然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更是一個豐盈內心、讓自己更加自信的過程,因為我們正在征服一門語言,我們即將熟練掌握一個新技能。

人生有很多未知性,我們不知道下一段旅途會在哪裡。如果你當下的生活有些迷茫、看不到方向,那不妨學些什麼吧,英語也是一個好選擇。

作為一個有海外生活經驗的人,談談要不要學英語

2 用著學,是學英語的最快途徑

我先生,大學時英語勉強過了四級,英語口語不好,特別是他的發音,簡直太不標準了。

四年前,他來到了海外部,在工作中經常要用到英語,接發英語郵件,用英語交流等等。我聽到他說的英語,我都有點替他臉紅。好在我先生是一個比較豁得出去的人,口音、語法都不管,先把意思表達清楚就好。奇怪的是,那些外國人竟然也能聽得懂他在說什麼。

我這個英語過了六級、喜歡較真音標的人,都沒有他自信和自如。真是五十步笑百步,轉頭卻發現自己是一百五十步。

後來,我發現我先生的英語發音越來越標準了,表達也更加流暢了,他的進步幅度遠遠大於我的。這說明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真理:用英語是最好的學英語的方式,乾巴巴地學英語又枯燥又低效。

而再次確定了這個真理以後,我很想勸大家別學英語了,你看看,苦巴巴學英語十幾年,不如在英語環境中生活一年。幹嘛費那勁呢,何況很有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

但這是我應該告訴大家這件事的意義嗎?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從這件事中發現學英語更為有效的方式。

作為一個有海外生活經驗的人,談談要不要學英語

3 尋求最佳的英語學習環境

最佳的學習方式,就是用英語,就是和他人面對面地溝通交流。不要怕犯錯,而要多犯錯,因為錯誤總讓我們記憶深刻。

我高中一個英語老師,教我們學音標教得特別認真,我很感念她,音標也學得不錯。比如son和song,這兩個發音不同,後者有鼻音。這個大家都懂吧,語文拼音也是這樣啊。

那一次,我去兒子學校,想問問老師最近在學什麼歌,老師很困惑:“哪個兒子(which

Son)?”

我很無奈地拼命表達,她終於聽懂了,說:“song~~”拖了很長的一個鼻音。那時,我才真正地明白了什麼是鼻音。自此,決不再將“歌曲”說成“兒子”了。

現在國內的英語教育如火如荼,不缺乏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既然要學習英語,就要選擇最佳的學習方式和環境,多走出去和他人面對面的交流。

這種交流,即能鍛鍊語言,也是對性格的培養,對世界我們永遠持有一顆勇敢和開放的心。

作為一個有海外生活經驗的人,談談要不要學英語

對於我個人來講,出國之前一直斷斷續續地堅持學英語,有一種不甘心的心態,不甘心把英語學得稀裡糊塗的,也有一種積極向上、求變的精神。幸好如此,我能更快地適應英語環境。

我不會勸你,你一定要學英語。學英語不是萬能藥,除非立志要把英語當作看家本領。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學英語,我們需要對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規劃,釐清主次。但如果你在猶豫,你不妨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