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四大謀臣都有誰?最後一個對中國國策有影響,毛主席盛讚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閱讀前請右擊右上角的“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古代歷史那點趣事、瞭解古今中外名人軼事!古學今用漲知識——專注古學今用,歷史知識。 

論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更替,所謂亂世出英雄,曾出現多個改變中國歷史的人物,數不勝數,但是有這麼四位,連毛主席都曾誇獎過的謀臣,看看有哪幾位?

一、商鞅

從初中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商鞅變法”,這個商鞅就是古今變法第一人。他是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羋月傳》的開頭就是講述商鞅變法的後期,簡單概述了商鞅的結局。

歷史上的四大謀臣都有誰?最後一個對中國國策有影響,毛主席盛讚

縱觀歷史,凡變法,必定流血流肉,反對聲和贊同聲此起彼伏。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這次變革,也為秦國統一六國墊下了夯實的基礎。

可惜下場悲慘,到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後,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謀反,秦惠王便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到邊關,想跑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商鞅被迫逃回封邑商,發動邑兵攻打鄭縣(今陝西省華縣)。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結果商鞅失敗戰亡。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歷史上的四大謀臣都有誰?最後一個對中國國策有影響,毛主席盛讚

毛澤東看了《史記·商鞅列傳》,抒發胸懷。揮筆寫下《商鞅徙木立信論》。

他寫道:“商鞅之法,是好法,是富國利民之法。”商鞅之法,獎勵耕織,能夠增進國民的富力;鼓勵軍功,能夠樹立國威;嚴懲奸邪,能夠保護人民的權利;嚴懲貪官汙吏,有利造福人民;統一度量衡,有利物資交流,促進生產發展;實行郡縣制,有益於全國政治統一。“

毛主席評價,商鞅變法是利國利民的好變法,對農業、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響,而且戰略規劃長遠,都為後期秦國統一打下了好的基礎。

歷史上的四大謀臣都有誰?最後一個對中國國策有影響,毛主席盛讚

2.郭嘉

《大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的郭嘉是曹操身邊的一個軍師,也是有著鬼才軍師的稱號,替曹操出謀劃策,更是曹操的左右手,曹操經常會詢問郭嘉的意見,深受曹操器重。郭嘉原來事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英年早逝,曹操為其之死非常難過。

歷史上的四大謀臣都有誰?最後一個對中國國策有影響,毛主席盛讚

郭嘉是個羽扇綸巾,恣意隨性,風流不羈,聰明,細心,沉穩冷靜的人物,放在哪個朝代都是個受帝王喜歡的臣子。當時東漢末年,天下諸侯割據一隅,對天下虎視眈眈,郭嘉對每個敵人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常常成為曹操獲勝的關鍵。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彷彿孫吳”。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這樣的人物,如果能活的久一點,估計就沒有後來的司馬懿什麼事了,也沒有後來的魏晉。

毛主席評價,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他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

3.司馬懿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抒寫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後三國時代,此人心思縝密,歷史上對其褒貶不一,但就從謀略上來講,司馬懿確實是個博學多才的人物。

年輕的司馬懿本是個膽小謹慎的書生,因為有“鷹視狼顧”之相,回頭看了曹操一眼,從此和曹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被曹操強行徵辟為官,一腳踏入曹家暗流洶湧的奪嫡之爭。他運用謀略幫助曹丕一次次通過曹操的考驗,將曹丕送上世子位。他盡心竭力輔佐曹丕成為開國明主,開創新政、扶持士族、抑制宗室,為魏國的穩定富強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與諸葛亮在六出祁山的較量與博弈中相知相惜,五丈原秋風一曲梁甫吟,他徹底戰勝了畢生最為強大的對手,卻對著飄渺的棋局失聲痛哭。在他的垂暮之年,魏國主幼臣庸,他又默默積蓄力量,忍辱負重,最終一擊成功,平定了魏國的內亂。他的一生有保國安民的豐功偉績,也有殘酷卓絕的明爭暗算,他功過兩奇偉,智謀冠天下,奠定了結束亂世的基礎。

歷史上的四大謀臣都有誰?最後一個對中國國策有影響,毛主席盛讚

但凡成大事者,必定有不同於尋常人的堅毅,曹操時期,司馬懿隱藏自己的鋒芒,隱忍數載,還的一份安寧。後幫助曹丕一步步上位成為魏國皇帝,也是謀略驚人,再到最後子孫取代魏國建立晉朝,可謂是個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是對他的一些做法就不敢苟同,所謂好壞,只是後人評說的一個說法罷了。

毛主席說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歷來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他認為曹操攻下張魯以後應該聽司馬懿和劉曄的建議進攻四川。

評其“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毛主席還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評註說“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

第四位是朱升

對之,現代人瞭解甚少,只知道他是明代開國謀臣。關於明代開國名臣,我們知道的很少,只知道有徐達、常遇春、常茂、李善長、劉伯溫等人。

朱升,字允升,安徽休寧(今休寧縣陳霞鄉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明代開國謀臣,官至翰林學士。元末(1367年)被鄉舉薦為池州學正。避棄官隱石門,學者稱楓林先生。後因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被採納而聞名。

元末的1357年舉鄉薦,棄官隱石門,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門,親自到朱升家去拜訪他。朱升就給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就是鞏固自己的根據地,不要讓根據地丟掉;“廣積糧”就是要有充分的給養,要有經濟實力做支撐;“緩稱王”是策略,不要過早地出頭,過早地出頭就成為別人攻擊的目標,你想稱王,別人還想稱王呢!誰想稱王先滅了誰。朱元璋一聽,心中豁然開朗。這便是後來天下聞名的“九言策”。這“九言策”是明王朝開邦定國的國策。

歷史上的四大謀臣都有誰?最後一個對中國國策有影響,毛主席盛讚

朱升的另一個成就是為大明制定了禮樂制度,並收集后妃的故事,編修了《女誡》一書。在古代那可是名門閨秀的必讀之物,現在看來不過是封建社會束縛女性的書籍罷了。

1969我國面臨非常嚴峻的國際形勢,美蘇兩霸都揮舞核大棒,恐嚇我國。面對一觸即發的核戰爭,毛澤東又重讀《二十四史》,從《明史》中又受到了許多啟示。1969年8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對周恩來說:“恩來,你讀過《明史》沒有?我看朱升是個很有貢獻的人。他為明太祖成就帝業立了頭功。對了,他有九字國策定江山,‘高築牆,廣徵糧,緩稱王’,我也有九個字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說罷,毛澤東還不忘不了幽默一句:“有沒有剽竊之嫌啊?”

歷史上的四大謀臣都有誰?最後一個對中國國策有影響,毛主席盛讚

就這樣,毛澤東把朱升的“九字策”略加改動,成了新中國那段特定時期婦孺皆知的最高國策,中國憑藉這一國策安然度過了那段煎熬的歲月。朱升也成了對新中國國策有影響的唯一的古人。

毛澤東稱讚道:智遠超同時代劉伯溫,影響新中國國策唯一古人。

歷史上的四大謀臣都有誰?最後一個對中國國策有影響,毛主席盛讚

正所謂天妒英才,以上四位謀臣雖然謀略驚人,有治世之才,但可惜,都生於亂世,要麼招人記恨,要麼英年早逝,要麼家庭不睦等。當一個人專注於一個領域時,往往會失去一些其他東西。要成為一個在某個領域有突出作為的人,一定要投入專注進去,持之以恆,方能有一番作為。現在的社會人人都講求快,急躁,所有的事情都要快速達成,反而最後會一事無成。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關注、轉發、收藏文章,分享給更多需要的朋友,您的關注就是對我的最大支持。也可以私信或者評論留言,向我提出問題和建議,古學今用漲知識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幫您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