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詞典」脫貧攻堅政策業務,你要懂!

「扶贫词典」脱贫攻坚政策业务,你要懂!

「扶贫词典」脱贫攻坚政策业务,你要懂!

1.精準扶貧重要思想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答: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湘西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在這裡,他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並提出十八洞模式要“可複製、可推廣”6字原則和“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沒有變化”的13字要求。

2.什麼是精準扶貧?

答: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關鍵是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3.什麼是“三位一體”?

答:在2015年6月18日召開的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4.什麼是“四個切實”?

答:是指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

5.什麼是“五個堅持”?

答:一是堅持扶貧攻堅與全局工作相結合,走統籌扶貧的路子;二是堅持連片開發與分類扶持相結合,走精確扶貧的路子;三是堅持行政推動與市場驅動相結合,走開放扶貧的路子;四是堅持“三位一體”與自力更生相結合,走“造血”扶貧的路子;五是堅持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走生態扶貧的路子。

6.什麼是“六個精準”?

答:“六個精準”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核心要求,是指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即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7.什麼是“七個強化”?

答:2017年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再次部署脫貧攻堅,強調,言必信,行必果。提出“七個強化”,是指強化領導責任、強化資金投入、強化部門協同、強化東西協作、強化社會合力、強化基層活力、強化任務落實。

8.什麼是“五個一批”?

答:“五個一批”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一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二是易地搬遷脫貧一批,三是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四是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五是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9.什麼是“六條經驗”和“八條要求”?

答: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主持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指出,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6條經驗”: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二是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三是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四是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五是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幹;六是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紮實推進各項工作。“8條要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堅持目標標準;三是強化體制機制;四是牢牢把握精準;五是完善資金管理;六是加強作風建設;七是組織幹部輪訓;八是注重激發內生動力。

10.什麼是扶貧開發對象?

答:簡稱扶貧對象。是指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識別、確定的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即扶貧項目、資金、政策實施的對象。

11.什麼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答: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指已經完成審批流程,建立了貧困檔案,納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動態管理,並獲得《扶貧手冊》的貧困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以戶為單位,其人均純收入處於國家扶貧標準線以下。

12.什麼是扶貧標準?

答:扶貧標準即貧困標準,又稱貧困線。包括絕對貧困線和相對貧困線。狹義的貧困線也稱貧困戶識別標準,主要用於衡量個人或家庭福利狀況,識別貧困戶及其家庭成員。扶貧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每年都會根據物價指數等因素相應調整。2011年中央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湖南省2014年為2800元,2015年2855元,2016年3026元,2017年3200元。廣義的貧困線還包括貧困村、貧困鄉、貧困縣的識別標準。

13.什麼是致貧原因?

答:是指導致貧困戶陷入貧困的原因,是分析貧困戶幫扶需求,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指標。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設定的致貧原因包括因病、因殘、因學、因災、缺土地、缺水、缺技術、缺勞力、缺資金、交通條件落後、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11個選項。

14.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何確定?

答:根據湖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關於做好2017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的通知》(湘扶辦發[2017]56號)要求,貧困戶識別和納入嚴格按照“兩評議、兩公示、一比對、一公告”的程序進行,且以戶籍人口數為準,具體程序如下:一是戶主申請,簽署信息查詢授權書;二是村民小組評議提名;三是縣級信息比對;四是村民代表評議和票決;五是村委會審查公示;六是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公示;

七是縣扶貧辦組織複核;八是縣人民政府審批公告。以上公示和公告時間均不得少於7日。縣裡公告結束後,由縣級扶貧部門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納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

15.什麼是貧困戶識別“一聽二查五看九不準”?

答:精準識別貧困戶要把握“一聽二查五看九不準”的要求。“一聽”,聽村民反應怎麼樣。“二查”,核查農戶收入情況。主要是測算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核查戶籍資料情況、是否存在拆戶分戶現象等;同時還要綜合考慮農戶在住房、教育、健康等方面的開支情況。“五看”,看農戶是否住危房、看家中有沒有糧、看勞動能力強不強、看家裡是否有讀書郎、看是否有病人躺在床。“九不準”,擁有大型機械設備的農戶不準;在近幾年新建200平方米以上的樓房且經過裝修的農戶(裝修以外牆瓷片、內牆仿瓷為準,除政府立面改造)不準;屬種養大戶的農戶不準;有穩定收入來源,且年收入穩定在萬元以上的農戶不準;全家整體外出打工連續三年以上的農戶不準;家裡有消費車輛的農戶不準;配偶和子女是國家公職人員的農戶不準;屬村支兩委主幹的農戶不準;已購買商品房的農戶不準。

16.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包括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建檔就是建立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電子信息檔案,立卡就是向貧困戶發放《扶貧手冊》。建檔立卡對象包括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其中,貧困戶建檔立卡包括基本情況、生產生活條件、上年度收入和患病信息、易地搬遷信息、幫扶責任人結對信息、幫扶措施、兩不愁和三保障等七個方面內容;貧困村建檔立卡包括基本情況、發展水平、基礎設施狀況、生產生活條件、公共服務情況、幫扶情況和幫扶成效等七個方面內容。

17.什麼是《精準扶貧手冊》?其內容和作用是什麼?

答:《精準扶貧手冊》是一份用於登記貧困戶基本情況、幫扶走訪情況、受益情況等各方面情況的工作手冊,由湖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統一監製,各縣負責制發,貧困戶、村委會各執一冊。其主要內容包括6卡:貧困戶信息卡、幫扶措施及走訪過程記錄卡、受益明細登記卡、人均純收入統計卡、脫貧退出確認卡、備註卡。《精準扶貧手冊》能有效證明貧困戶貧困身份,並便於隨時核查對其幫扶情況。

18.什麼是扶貧資金?

答:是指為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脫貧退出目標任務而投入的各類資金。

19.什麼是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答:是指國家財政預算安排用於支持各省(區、市)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國有貧困農場、國有貧困林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貧困團場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扶貧對象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幫助提高收入水平,促進消除農村貧困現象的專項資金。分為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投向和管理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20.如何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動態管理?

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並不是一評不變的,而是“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對已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通過有效幫扶達到脫貧標準並按程序核實驗收後,要及時在建檔立卡系統中標記脫貧退出;對新致貧或新返貧的人口,要通過識別程序及時納入並建檔立卡,採取有效措施幫扶。

21.貧困村退出的標準和程序是什麼?

(1)退出標準:“一個確保、兩個完善”。其中:“一個確保”指確保貧困村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為否決指標。“兩個完善”指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和公共服務基本完善,評分指標有10個,包括村組道路、安全飲水、電力保障、教育保障、醫療保障、住房保障、低保和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村級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村兩委班子及黨員隊伍建設,總分100分,得分≧80分為達標。

(2)退出程序:按照“①村自主申請、②鄉鎮監測上報、③縣市區審核審批、④縣市區委書記和縣市區長簽字、⑤市州核查、⑥縣市區退出銷號”的流程進行。

22.貧困人口脫貧的標準和程序是什麼?

(1)退出標準:以戶為單位確定脫貧退出,按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執行。“一超過”指家庭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兩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2)退出程序:按照“①村民主評議、②貧困戶確認、③村級公示、④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簽字、⑤鄉鎮入戶核實、⑥鄉鎮公示上報、⑦縣市區抽查複核、⑧市州評估核查、⑨縣市區批准公告”的流程進行。

23.貧困人口脫貧標準“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一超過”:是指貧困戶家庭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兩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吃,是指根據當地飲食習慣,農戶有能力通過自產或自購,滿足口糧需求及補充一定的肉、蛋、豆製品等必需營養食物,飲水安全達標;不愁穿,是指根據住地環境,農戶有能力自主購買或通過親戚購買,做到四季有換季衣服,日常有換洗衣服。注意:穿衣主要靠社會捐贈接濟的,不屬於穿衣不愁。

“三保障”:是指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一是義務教育有保障。是指貧困戶家庭沒有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輟學的,認為有保障;因自身身體原因(比如重度殘疾、精神病或重大疾病)不能上學的除外。二是基本醫療有保障。是指貧困戶新農合、大病醫療保險和補充保險、大病救助等健康扶貧政策實現全覆蓋,能夠方便看病,享受“先診療、後付費”,看得起病,患大病的得到救治、患慢病的得到簽約服務、患重病的兜底保障,“一站式結算”,門診住院病人實際報銷比例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三是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指貧困戶居住房屋達到住建部規定的A、B標準的,視為有保障;沒有房屋的,長期居住子女家、親戚朋友家或者住養老院及穩定租房居住的,視為有保障。

24.如何計算貧困戶家庭人均純收入?

人均純收入=(家庭總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生產稅費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貧困戶家庭建檔立卡人口數。計算週期從上年10月1日至當年9月30日。

(1)工資性收入。是指調查年度內該戶所有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性收入(即打工收入)總和。打工收入=務工月數×月均工資;有務工情況和務工時間才能有工資性收入。務工收入方面要算滿,不能只算交到家裡的錢,應該是每個月(天)的工資乘以實際務工的月份(天數)就是務工收入。

(2)生產經營性收入。是指農戶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分為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工業、建築業以及第三產業。比如出售稻穀、柑橘、豬、牛等產品的收入,按市場價計算收入。經營性收入要算足,即種養業、林業和二、三產業等收入,包括庭院經濟、家庭養殖及從事農產品流通和初級加工等收入都要算。

(3)財產性收入。也稱資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即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不動產(如房屋、車輛、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比如各種經濟組織分紅,包括村集體、合夥企業、各種專業合作社對農戶的分紅;比如土地流轉收入,把田土出租給其他個人或經濟組織獲得租金。

(4)轉移性收入。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居民家庭的各種轉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間的收入轉移。包括計劃生育補貼、低保金、養老保險金、生態補償金。除以上各類補貼外,還包括政府、非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農戶轉移的退休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救災款、經常性捐贈和賠償等;住戶之間的贍養收入、經常性捐贈和賠償;以及在外(含國外)工作的本住戶非常住成員寄回或帶回的收入等。特別要注重哪些政策性補助可以計入轉移性收入,哪些政策性補助不能計入總收入,總的原則就是可持續的補助才算收入,一次性的就不算。比如社會救助(包括低保補助、受災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慰問金、扶貧慰問物資、危房改造補助、易地搬遷補助、一次性保險賠付、移民搬遷補助、一次性撫卹金等不算收入;比如糧食補助、良種補貼、生態林補貼、教育生活補助、養老金、殘疾人補助、特困人員供養等算入收入。

(5)家庭經營費用支出。是指調查週期內貧困戶以家庭為基本生產經營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等,包括農業、林業、養殖業、二三產業等生產經營支出的費用。比如生產經營成本支出,即購買種子、苗木、化肥、農藥、畜禽種苗的成本;比如生產經營僱工支出,即請人插秧、打穀、採摘等開支。

(6)生產稅費支出。是指調查週期內貧困戶家庭繳納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種稅費、附加費等,只計算調查週期內實際繳納金額。比如向信用社或個人借貸款而需支付的利息等。

(7)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是指調查週期內貧困戶家庭使用期限在2年及以上、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為家庭經營生產服務的資產。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15年。比如各種農機器具、大棚、菸葉烤棚等生產工具,每年消耗損失的費用。(來源:克什克騰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