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瀉、流感高發季來了!孩子退燒用藥的坑,你中了幾個?

秋季腹泻、流感高发季来了!孩子退烧用药的坑,你中了几个?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吧!

有約君說

進入10月,天氣轉涼,嬰幼兒的健康又要迎來“多事之秋”:秋季腹瀉、流感、手足口等常見的兒科傳染病又將迎來發病高峰。而發燒就是這些疾病的最常見症狀。

日前,在廣東省醫療安全協會臨床安全用藥分會成立大會上,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主任藥師何豔玲介紹了兒童容易濫用的幾大類藥物,其中大多數都和孩子發燒有關係。

秋季腹泻、流感高发季来了!孩子退烧用药的坑,你中了几个?

孩子發燒是每個家長都必經的遭遇,相信“趕快降溫、退燒”也是不少家長的第一反應,也是不少兒童濫用藥物病例的起源——

1

抗生素

感冒發燒可以說是最常見的兒科疾病。為求孩子快點退燒而使用大環內酯類、頭孢菌素類、青黴素類等抗生素,當心造成濫用,對病情沒有幫助不說,更可能導致孩子體內菌群耐藥

何豔玲介紹,感冒至少有92%是與病毒感染有關的,所以,對於大部分的感冒來說抗生素是沒有用得。除此之外,流感、手足口病以及大部分的秋季腹瀉等,這些兒童常見疾病也是由病毒引起。在沒有明確細菌感染的實驗室檢查結果情況下,僅僅憑發燒體徵就使用抗菌藥物,是不恰當的。

另外,由於心急想病快點好,在沒有明確細菌感染的實驗室檢查結果情況下,僅僅憑發燒體徵就使用抗菌藥物,或者盲目使用高檔、昂貴抗生素,也屬於抗生素濫用。

2

糖皮質激素

一大醫院兒科主任曾經接到過一條讓其哭笑不得的投訴。一個患兒家長抱怨說:“你的水平還不如我們村醫。我們那裡打一針可以幾天不發燒,你這個藥吃了還是反覆燒。”其中提到的“針”,很可能就是糖皮質激素。

何豔玲介紹,糖皮質激素“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用好了可以救命,但是對於沒有明確診斷、僅僅是因為發燒就隨意使用糖皮質激素類作為退燒手段,效果確實立竿見影,但卻可能掩蓋了真正的病因。因為發熱除了感染,還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假如強行用激素把發燒“壓下去”,有可能會掩蓋其他惡性疾病,導致病情惡化的結果

3

解熱鎮痛類藥物

何豔玲介紹,解熱鎮痛類藥物是常用的兒童退熱藥,然而臨床上常見過於依賴藥物退熱、沒有達到服藥間隔就服用退燒藥或者多種退熱藥不合理聯用等問題。

有的家長在孩子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其中一種效果不理想時,會讓孩子交替服用兩種藥物。“現在很多指南都已否定了這種做法。”何豔玲說,如果吃了過多退熱藥而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容易造成孩子脫水。

家長讓孩子服用不同的複方感冒藥時,也可能因為不同藥物中含有相同成分而導致用藥過量。而且多數解熱鎮痛類藥物長期使用都有肝毒性,嬰幼兒尤其是三四個月以下的孩子,不建議長時間、頻繁地使用退燒藥降溫。

說到這裡,家長們有必要對孩子發熱有正確的認識。發熱本身不是一種病,而是疾病的症狀,孩子們易得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手足口病等等,發熱都可能是其中一種症狀。也因此,發熱的症狀會如此常見。

退熱藥作用只是把孩子的體溫降下來,但不針對引起發熱的病因。“是退熱重要還是解決病因重要?”何豔玲表示,退熱只是治標,反覆高熱要積極地尋找病因,假如強求快速退熱,一些重要的病因反而會被掩蓋

秋季腹泻、流感高发季来了!孩子退烧用药的坑,你中了几个?

4

輸液

幾年前,一到病毒流行季節,全國各地兒童專科醫院門診都會出現一大片一大片輸液杆撐起來的“輸液森林”。直到近年國家對抗生素管理和門診輸液管理嚴格,現象有所好轉,但還是有的家長認為輸液才好得快。

何豔玲表示,對於上呼吸道感染來說,口服藥物和輸液的效果沒有顯著差異。而且數據顯示,靜脈給藥引起的潛在不良反應率在兒童不良反應中達一半,“

除非孩子沒有口服藥物的能力,或者自身營養狀態很差,否則不要隨意開放靜脈。

5

中成藥注射劑

合格的中成藥注射劑,為何不建議給孩子用?何豔玲表示,中成藥注射劑中的成分複雜,製劑質量穩定性不易保證,和西藥配伍容易引起過敏性休克,為了退熱、化痰等就開放靜脈注射中成藥注射劑,風險和收益比“不划算”。

6

營養劑

何豔玲說,在兒科門診常常看到一些家長,孩子只是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但希望醫生開一些免疫功能調節劑給孩子“加強抵抗力”, “孩子要靠不斷戰勝外界病菌來產生自身的抗體,怎麼能為了不感冒發燒而用藥呢?這是不可能、是一廂情願的。”

也不建議給孩子服用標榜增高與益智類藥物或者中藥進補,“

過度干預孩子生長髮育結果是害了孩子”。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圖@視覺中國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有約君猜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