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讚!

9月30日,應店街鎮精心打造一村一品的典型做法,在《人民日報》第9版“鄉村振興在行動”欄目中刊發。


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贊!


全文如下

金秋時節,浙江諸暨市應店街鎮靈山塢村格外秀麗。村民孟招娣拿著竹籃,一大早就張羅著去打白果了。孟招娣介紹,這是為接下來兩個月的旅遊旺季作準備。孟招娣這兩年每年能賣出三四百斤白果,也能為家庭增加一筆不菲的收入。

靈山塢村一帶有銀杏古樹1400多株,野生白果果實飽滿,品質上乘,年產量能達10萬公斤。白果採摘季後,銀杏樹葉由綠變黃,到秋後讓滿地鋪滿黃葉,整個秋天這裡都非常美麗。但原來這種美景藏於山中,很少有人來欣賞。後來零星有些驢友會到這裡小住,偶爾也帶點白果回去。這兩年,應店街鎮整治了沿線環境,牽頭組織了銀杏節,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在提升了知名度的同時,村裡的特色農產品野生白果也成了“搶手貨”。今年,鎮裡將公路經過的靈山塢、崇柱、紫閬等村進行整體規劃,目標是將一個村打造成一個景區。這個目標,現在逐漸成為現實。

離靈山塢村不遠的崇柱村,眾籌是一種新的融資方式。村民通過眾籌建設的農莊,旅遊漸漸火起來了。崇柱村以竹子出名,擁有近5000畝竹林。走在竹林間,溪水潺潺,陣陣清涼,沁人心脾,村裡還能聽石柱嬤嬤和石柱爺爺的神話傳說。這裡建有生態遊步道和諸(暨)富(陽)遊步道,每到週末,遊步道就會吸引杭州、蕭山、富陽的遊客。為了利用好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在村主任傅建益的帶領下,村民眾籌成立了旅遊公司,目前已有12位村民成為股東,募資120萬元。公司順利建成後,傅建益看到遊客們徒步後沒地方吃飯,就首先建了配套的餐飲農莊。

“你看,村主幹道上用竹子製成的蘑菇亭可供遊客棲息,鵝卵石道路則是從崇柱溪就地取材,農家樂附近的果樹已經栽種下去……”沿著村道,傅建益一一介紹。在傅建益看來,要打好鄉村生態、旅遊兩張牌,不僅要搞好村莊建設,讓竹林成為一道美麗風景,還要讓崇柱村的資源變成產品,產品育市場,市場帶產業。

離崇柱村8公里左右,就是紫閬村了。紫閬村五洩的源頭,自然風光蒼翠,被譽為天然的“森林氧吧”“閬苑仙境”。紫閬當地的黃公糕非常有名, 相傳元代大畫家、《富春山居圖》作者黃公望晚年隱居於紫閬大嶺山,他常隨帶那裡村民製作的豆糕,去相距幾十裡的富春江兩岸實地寫生。後人為紀念他,將豆糕改名為“黃公糕”。另外,村裡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還有面積500多畝的五洩源原生態野生刺葡萄園,豐收季節,野生刺葡萄園迎來了遊客高峰期,帶火了當地的黃公糕。對於未來,紫閬村支部書記徐德堡顯得很自信:“美麗鄉村,不是喊而是幹。接下來,我們要依託葡萄園、明清古街等特色旅遊資源,全力開創紫閬生態旅遊新局面。”

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贊!

那麼,靈山塢村、崇柱村和紫閬村在哪裡呢?

村是三個不同的行政村,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連著臍帶的母親,叫“應紫線”。

應紫線(應店街~紫閬)從集鎮自西向東延伸,總長7.9公里,公路經過靈山塢、崇柱、寨頭、紫閬、豐周等村,這些村依山傍水,不僅風景秀麗,而且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有千株百年銀杏樹、百年明清古街、各種奇峰異石、傳奇的古老故事。


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贊!


在以往,這些寶貴的旅遊資源都是“藏在深山無人識”,鮮為人知的好地方安靜地滋養著一方百姓。

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春風還是被應紫線帶了進來。

近年來,應店街鎮立足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打造應紫線“風情走廊”,逐步挖掘這些優秀的旅遊資源,通過舉辦節會、完善配套、宣傳引導、精心包裝、鼓勵發動,這條線路才慢慢被遊客熟知,這裡也逐漸開始熱鬧了起來。


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贊!


應紫線的首站就是靈山塢。

從2013年開始,應店街鎮緊緊圍繞立足民生、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依託百年古銀杏林,舉辦五屆銀杏節和三屆攝影節,不斷打響靈山塢村的知名度,同時完善旅遊配套設施,生態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銀杏林遊步道等,積極爭取3A級精品村創建,養在深閨的銀杏樹逐漸聲名遠播,遊客紛至沓來,村民們看見了希望,也鼓足了腰包。


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贊!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旅遊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必要手段;而要把鄉村旅遊和鄉村建設提升到一個品質,暢通的公路才是最重要的硬件。

應紫線,肩負著老百姓們的無限期望。


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贊!


多年前,崇柱村家家戶戶從事紡織業。在轉型升級號角吹響後,織機在村子裡逐漸消失,為謀求生計,村民紛紛外出打工。

村民“望竹心嘆”、“守山無為”的現狀,使身為村主任的傅建益深感責任重大。而鄉村振興春風席捲而來後,點燃了新希望,讓他信心倍增。在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傅建益決定要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以村民入股的形式牽頭設立公司,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贊!

那麼,如何利用現有竹林資源,打好鄉村生態、旅遊兩張牌?傅建益認為,不僅要搞好村莊建設,讓竹林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還要讓崇柱村資源變產品、產品育市場、市場帶產業。傅建益有了自己的“鄉村夢”:成立旅遊公司,讓村民都能吃上旅遊飯。說幹就幹,通過努力和準備,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動村民眾籌成立旅遊公司,募資120萬元,公司順利建成。如今生意火爆,一下子帶動了附近一帶旅遊產業。

應紫線,帶來了越來越的遊客,崇柱村的村民也越來越富有了。


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贊!

沿著應紫線再往裡走8公里左右,就是紫閬村了。

紫閬村是五洩的源頭,自然風光蒼翠,被譽為天然的“森林氧吧”“閬苑仙境”。紫閬當地的黃公糕非常有名, 相傳元代大畫家、《富春山居圖》作者黃公望晚年隱居於紫閬大嶺山,他常隨帶那裡村民製作的豆糕,去相距幾十裡的富春江兩岸實地寫生。後人為紀念他,將豆糕改名為“黃公糕”。另外,村裡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還有面積500多畝的五洩源原生態野生刺葡萄園,豐收季節,野生刺葡萄園迎來了遊客高峰期,帶火了當地的黃公糕。


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贊!

今年,應店街又投資1000萬元,開展紫閬精品村建設,紫閬的發展未來可期。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管是靈山塢的因地制宜、崇柱的眾籌公司還是紫閬的多面開花都是鄉村振興的發力點,但這些發力點,都有一個共同的精神支柱,那就是有一條應紫線作為它們堅實的後盾。“致富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一條好路,說白了,連交通都不便,還談什麼旅遊。”靈山塢村村民孟師傅實誠地說。


驚喜!一條農村公路獲《人民日報》點贊!


一條條農村公路

既是安全通行路

也是美麗生態路

帶火了產業

也帶富了農民


圖文:駱善新 孟俊 應曉東

應歡琴 馮斌 趙國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