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府」並非金國都城,是岳飛搞錯了嗎?

《宋史·岳飛傳》記載:“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岳飛話的意思是,要一直北伐到金人的老巢黃龍府,在勝利的那天再與大家痛痛快快喝酒。

黃龍府被岳飛如此看重,那這是金人的首都嗎?非也!那是岳飛搞錯了嗎?作為宋朝大將,岳飛怎麼會這點常識都沒有?其實,這還要從最早的金滅遼之戰說起!

黃龍府:遼國控制女真人的軍事前哨

“黃龍府”並非金國都城,是岳飛搞錯了嗎?

農安遼塔是遼代黃龍府遺留至今的唯一的古建築

黃龍府在山海關外,即今吉林省農安縣城所在地。它地處松花江南岸、伊通河西畔,是古代東北少數民族聚居與發展的重要區域,曾為我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東北文明繁衍生息的發祥地之一。

黃龍府本來是遼國的軍事要塞,內屯大量武器,它還有一個重要功能——作為遼軍重鎮,軍事前哨,盯住和鎮壓所以,除設行政長官外,還設兵馬都部署司,修築城堡和烽火臺,是遼代五京六府之一。

可沒想到,女真出了一個英雄人物——完顏阿骨打。從小就是一個大力士,箭法出神入化,是女真族的傑出代表。女真非常強悍,《大金國志》記載,女真人“俗勇悍,喜戰鬥,耐飢渴苦辛,騎馬上下崖壁如飛,濟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喜歡打仗,又能吃苦,真是一個戰鬥民族。在金國建立之前,就有一句話叫“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女真戰士滿一萬就無敵於天下,可見其戰鬥力。

不堪忍受遼國的欺辱,完顏阿骨打在公元1114年揭竿而起,攻打遼國,戰無不勝。在護步答岡之戰後,再攻佔了遼國黃龍府(帶兵三打黃龍府,最後一次困城3個月,黃龍府被金兵所破)。

黃龍府何其重要,徹底惹惱了遼末代皇帝天祚帝!數日後,遼天祚帝率70萬大軍,傾巢而出,欲撲滅女真族。當時金軍只有2萬人,兩軍比例是1比35。在戰鬥的關鍵時候,遼國傳來消息國內有人作亂——這讓遼天祚帝大驚,急忙調轉槍口,奔向自己的都城平叛去了,這讓他喪失了滅掉完顏阿骨打的最好時機。結果,金軍反覆衝殺,馬不停蹄追擊,遼軍最終崩潰。

都城謬誤:因《說岳全傳》以訛傳訛

“黃龍府”並非金國都城,是岳飛搞錯了嗎?

直搗黃龍府是岳飛的夢想

此後,女真族完顏部建立的金國的早期都城在會寧(今黑龍江省阿城縣南的白城)。

史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時尚無城郭,僅有皇帝寨《三朝北盟會編》)。北宋末年馬政、馬擴父子和趙良嗣曾出使金國,他們所說的“阿骨打所居”、“女真所居阿芝川”、“女真所居阿木火”,就是指的皇帝寨。皇帝寨實際上是金國最早的都城,也就是後來的都城會寧的前身。金太宗繼位後,於1124年開始築會寧州,後升為會寧府(也叫上京),這時金國才有了正式的都城。此後,金國隨時形勢變化,先遷都中都(今北京),此後被蒙古人大敗趕走,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顯然,金國都城不在黃龍府,黃龍府也從來沒有做過金國的都城。然而,至今把黃龍府當成金國都城的錯設仍時有發生。

為什麼會出現把黃龍府說成是金國都城的錯誤呢?這與岳飛的“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的話有關。清代,錢彩、金豐等編訂的《說岳全傳》中,根據岳飛在正史中記載的這句話,

《說岳全傳》徑直把黃龍府說成金國的都城。

這樣,以訛傳訛,使許多人一直把黃龍府誤以為是金國的都城了。可見,並非當時的宋大將岳飛搞錯,岳飛說這番話目的在於在女真人最早擊敗遼國的地方,將女真人消滅——這是一種軍人的表達,是一種具有氣魄和象徵意義的戰鬥宣言,令人敬佩。此後,岳飛“黃龍府”三個字響徹華夏大地,不斷被仁人志士傳唱歌詠,傳達自己驅除韃虜、建功立業、為國為民的志向!

所以,真正搞錯的是小說演義的作家和不加分辨的讀者。

見證:歷史名城傳奇多

雖然繆誤在前,但這並不影響黃龍府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存在,這裡依然上演了許多傳奇故事,見證了王朝的興衰更替。

據考證,新石器時代黃龍府即有人類活動。左家山出土的玉石龍,是至今中國發現最早的龍型雕塑,是中華第一玉石龍。農安縣現已發現的歷史遺蹟共有327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9處,遍佈全縣各地;出土各種文物2031件。

“黃龍府”並非金國都城,是岳飛搞錯了嗎?

中華第一玉石龍

“黃龍府”並非金國都城,是岳飛搞錯了嗎?

今日黃龍府

公元前2世紀,黃龍府曾為一代都城。公元前2世紀末,索離國王子東明建立夫餘國,國都就選定在黃龍府。據《三國志》記載,兩漢之際,夫餘是漢朝東北地區最大的屬國,“其戶百萬,其國殷富”。

公元698年始,黃龍府曾為渤海國軍事重鎮。同年,大祚榮建立震國,唐朝將震國改為渤海王國,唐明皇封大祚榮為渤海國國王。渤海王國將夫餘城改為扶余府,扶余府是渤海國十五府之一,駐重兵防禦西部契丹族的侵擾。公元925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率30萬大軍東征扶余府,激戰三天三夜攻克扶余城,渤海國隨即滅亡。

金滅遼後,金先後將黃龍府命名為濟州、隆州、隆安府,為金國通往中原各地的交通樞紐,在黃龍府設置上京路轉運司,負責兵馬錢糧調運中轉。金兵南侵俘虜的北宋皇帝——徽宗趙佶、欽宗趙恆及官員嬪妃和工匠藝人,一度在黃龍府羈押。

元朝時將黃龍府改為開元路;元滅於明,明朝時將黃龍府改為龍安站(交通驛站);明滅於清,清朝前期10萬八旗入關,

黃龍府被清庭封賜給郭爾羅斯前旗扎薩克——即作為遊牧之地,人口變為稀少。但嘉慶、道光年間,遷山東、河北漢人至此,黃龍府又見炊煙。解放戰爭時四野曾在此地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發生較大規模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農安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