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萬億降准,對房地產市場究竟有何影響

央行万亿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究竟有何影响

2018年三季度,中央政策面並無太多新動作,但調控長期化常態化已成共識,貨幣政策預期轉向中性偏積極,“去槓桿”貫穿始終,對企業資金依舊嚴苛。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銷售仍保持了穩健增長,且新開工、購地增速繼續攀高,房企開發投資熱情高漲。

今年國慶樓市表現單純從交易數據上來說,還是“一如既往”的慘淡。31個核心城市總成交面積為187.88萬方,環比大幅下降了57.11%。一方面供應下滑,成交也隨之受到了影響;另一方面考慮到統計數據缺失的問題,國慶節前三天一般都沒有交易備案登記,而後的成交數據也相對滯後一些,歷年的國慶節皆是如此。

央行万亿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究竟有何影响

而與去年同期對比,成交量同比下降27.27%。一線城市的成交“復甦”明顯,北京、上海、廣州均顯著好於去年同期。二三線城市成交同比跌多漲少,整體市場降溫也比較顯著,可以看出調控政策的效應不斷顯現,購房需求釋放也到達了階段性瓶頸。

各城市中單價偏低,小面積,剛需類項目成交依舊保持火熱。而高單價或大面積戶型的項目,人們觀望情緒濃厚,加之購買力受限等因素,去化表現不容樂觀。

央行万亿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究竟有何影响

而不同能級城市的成交表現卻存在顯著差異,一線觸底回升,二線整體穩定中分化,三四線熱度維持,項目去化降溫現象也變得更為普遍,土地流拍頻頻也加劇了市場拐點將至的焦慮。

在當前形勢下,落地到城市層面,市場已然出現了一些“變向”信號,重點城市土地流拍頻發,核心二線城市項目去化率下降,加之“房產稅”即將落地的傳言不絕於耳,究竟這些“利空”因素會對四季度的樓市造成怎樣的影響?房企又如何在變化莫測的市場形勢中努力求生?

10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消息: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央行万亿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究竟有何影响

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可以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促進提高經濟創新活力和韌性,增強內生經濟增長動力,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房地產市場始終是銀行鉅額信貸資金的重要出口,降準後釋放出的增量資金很大一部分還是會流向房地產市場。表面上看,“定向降準”主要是針對實體經濟的,跟樓市無關。事實上,因為樓市回報率高,銀行資金總是以各種方式流入樓市,所以此次降準對樓市也會形成小幅利好。

從目前房地產市場的角度看,當前也開始面臨了一些資金面收緊的風險,尤其是銀行貸款等方面確實是收緊了。所以類似的政策顯然能夠緩解房地產資金面不足的風險。考慮到近期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本身來說是略顯悲觀,但此次央行降準政策,有助於實現更為寬鬆的房貸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