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讀|流量勝利引爭議,金鷹獎向市場「妥協」背後有何深意?

看電視

昨晚,李易峰、迪麗熱巴各攬兩項大獎,成為金鷹節、金鷹獎最大贏家。流量的全面勝利,成就了有史以來爭議最大的一屆頒獎禮。這是長期在市場取向與專業邏輯中探尋平衡點的金鷹獎,對市場的又一次妥協?

文 | 江來 小狗熊

昨晚,第12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暨第2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頒獎晚會落下帷幕。在電視行業唱衰聲瀰漫之時,作為電視界最大盛會之一的金鷹節,依舊展示了超強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獲獎名單一出爐,網絡上便炸開了鍋。

李易峰、迪麗熱巴,分別將最具人氣男/女演員、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雙杯”攬入懷中,成為最大贏家。這項與“飛天獎”齊名的中國最高級別電視大獎,將最大獎項頒給了兩位流量演員,令輿論難以接受。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流量的全面勝利,也成就了有史以來爭議最大的一屆金鷹獎頒獎。

流量演員成為大贏家、權威大獎變“粉絲狂歡”,這是長期在市場取向與專業邏輯中探尋平衡點的金鷹獎,對市場的又一次妥協?這樣的評獎方向背後有何意味?

向流量“低頭”,金鷹獎怎麼了?

金鷹獎的評獎規則中有一條,是僅有出席頒獎禮的提名演員才有資格獲獎。提名的16位演員中,除去未到場的孫儷、張嘉譯等4人,其他12人成為本屆視帝、視後的候選人。

而在業界此前的預測裡,這些提名演員中,劇中有亮眼表現的張譯、殷桃、何冰、於和偉等對於金鷹獎最具競爭力,而李易峰、迪麗熱巴、楊紫等年輕演員則是金鷹節最具人氣獎的有力競爭者。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最終,李易峰、迪麗熱巴不出所料攬下人氣大獎,而令大多數人所未曾想到的是,兩人還同時摘得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迪麗熱巴更成為史上第一位集金鷹節人氣獎、金鷹獎和金鷹女神三項榮譽於一身的女演員,這樣的結果一出,立刻掀起了輿論風暴,更有網友調侃本屆評獎“水漫金山”。

根據昨晚公佈的結果,獲得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的演員分別為張譯、李易峰、丁柳元、迪麗熱巴。

如果說張譯憑《雞毛飛上天》的表演繼白玉蘭獎後再封“視帝”是符合業內與觀眾一致期待的實至名歸,丁柳元憑主旋律劇《初心》的獲獎有演技與政治雙重因素加持、同樣令人信服的話,那麼,李易峰和迪麗熱巴的獲獎則出乎不少人的意料,更多人表示難以理解。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張譯獲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

從本季金鷹獎演員獎的配比來看,男女演員都明顯形成了實力派戲骨+年輕人氣演員的搭配。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丁柳元獲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

在肯定和表彰在表演領域表現卓越的戲骨的同時,也注重挖掘和鼓勵新生力量,或是本屆金鷹獎演員獎的評選邏輯。

實際上,李易峰、迪麗熱巴分別提名的電視劇《麻雀》《漂亮的李慧珍》,在諜戰劇、青春劇領域中屬於近兩年來收視表現和品質都達到較高標準的作品,而兩人的表演在年輕一代演員中也算相對較好的。

因此,他們的“爆冷”奪獎,或代表著觀眾和專家在將其與其他新生代演員比較之下的認可。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李易峰獲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

然而,本屆引來如此如此大的質疑的重要原因,在於實力與流量各佔一個名額的評選“規則”,使得獲獎結果與以往演技派包攬的景象大相徑庭。

有人認為,這一屆的頒獎結果,流露出金鷹獎這項電視劇權威大獎由作品屬性向市場屬性傾斜的評選邏輯變遷。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迪麗熱巴獲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

事實上,中國電視劇的主流獎項中,飛天獎被視作政府獎,金鷹獎則一直被冠以“觀眾獎”的稱號,由觀眾和專家共同投票,更多代表著觀眾的認可。因此,其獎項名稱並非“最佳表演”之類,而是“觀眾喜愛”。

市場和商業屬性一直是金鷹獎十分看重的,尤其在升格金鷹電視藝術節後,金鷹節、金鷹獎都更加側重劇集的商業價值,金鷹節更被定位為“中國商業電視劇的最高評獎舞臺”。

因此,觀眾所吐槽的本屆金鷹節呈現出的“向市場屈服”、“向流量低頭”的傾向,並非本屆才有。

上一屆,年輕演員便一舉霸佔了金鷹舞臺,市場熱點劇集和話題明星成獲獎主力。斬獲金鷹獎的胡歌、王雷、佟麗婭、趙麗穎無一例外都是80後,趙麗穎更是“流量小花”的領軍人物,其獲獎作品《花千骨》也是市場味最為濃厚的玄幻劇類型代表。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尋求市場與藝術的平衡,是作為“國家級的唯一以觀眾投票為主評選產生的電視藝術大獎”的金鷹獎一直在努力的,而著重於表彰影視行業的新生代力量,也是近幾屆都在傳遞的明顯信號。

只是,這一屆對這一風向的貫徹更為極致,並明顯形成了一位演技派+一位流量派的分配模式。

從本屆金鷹獎的評選結果來看,金鷹獎被扣上“墮落”的帽子還有些冤。

網絡社交平臺上如此群情激憤,或許是由於金鷹獎、金鷹節對青年演員空前力度的鼓勵,讓習慣了孫儷、張嘉譯、殷桃、何冰、劉濤等演技更受認可的中生代演員成為頒獎禮大贏家的觀眾,一時間難以接受。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不過,正如昨晚網友對其他各提名演員的吐槽和心疼登頂話題榜,這些表現出色的實力派,遺憾“陪跑”,的確值得惋惜。

各類現實題材收穫豐,央視主旋律劇成獲獎保證?

縱觀本屆金鷹獎獲獎名單,現實題材劇和主旋律劇無疑光芒最為耀眼。12部獲得最佳電視劇、優秀電視劇幾乎都屬於這兩大類型,其中既有反映時代變遷的獻禮劇,也包含軍旅、青春、都市情感等多種題材。

其中,獲得全場最大獎項最佳電視劇以及最佳導演獎、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三項大獎的《海棠依舊》,就是一部主旋律作品。

該劇在近兩年的國家級電視劇評獎中收穫頗豐,此前便已摘得“飛天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優秀電視劇大獎和優秀導演獎。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另一部在本屆金鷹節表現搶眼的《雞毛飛上天》,也是近兩年主流電視劇頒獎禮的常客。

昨晚除收穫優秀電視劇獎外,該劇編劇申捷還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張譯繼白玉蘭獎後憑該劇再下一城,而已經電視劇三大主流獎“大滿貫”的女主角殷桃此次落選,被網友評論頗為遺憾。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此外,去年收視與口碑皆有不俗表現的年代劇《情滿四合院》分攬優秀電視劇獎和最佳美術獎。

《漂亮的李慧珍》《春風十里不如你》作為青春劇的代表,也受到了這一權威獎項的肯定。這類面向年輕觀眾的劇集,與主旋律、現實題材劇相比,口碑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獲獎頗受爭議。但這些劇的獲獎,也體現出金鷹獎對於不同題材作品的關注和題材分配上的平衡。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金鷹獎獲獎作品在一線衛視中播出的劇集並不算多。《海棠依舊》《絕命後衛師》《換了人間》《天下糧田》《初心》《熱血軍旗》《春天裡》等央視播出的電視劇佔據了優秀電視劇的大半壁江山。

除此之外,《情滿四合院》在北京衛視播出,《白鹿原》為江蘇、安徽聯播,《雞毛飛上天》為江蘇、浙江聯播,《漂亮的李慧珍》是湖南衛視周播劇場獨播劇,《春風十里不如你》則是先網後臺劇。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独家解读|流量胜利引争议,金鹰奖向市场“妥协”背后有何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