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升爲「國事」,設立生育基金是否合理?社會撫養費怎麼辦?

生孩子升為“國事”,設立生育基金是否合理?社會撫養費怎麼辦?

“少生,優生,幸福一生”,計劃生育的宣傳標語還記憶猶新,轉眼間二胎政策就已經開放,催兒媳生孩子成為婆婆們每日任務。生孩子本是一件“家事”,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國家對生幾個孩子進行著時代性的調整,“家事”逐漸上升為“國事”。

生孩子升為“國事”,設立生育基金是否合理?社會撫養費怎麼辦?

最近一段時間,《新華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引起了熱議,文章是關於如何提高生育率的,文中分析了當今的人口結構問題並強調了“少子化”的嚴重性,通過教育層面分析提高生育率的初期應該全面放開生育。中期則建議制定相關的政策來鼓勵生育,其中一條建議引起大家強烈討論,“建議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並且在工資中按一定比例扣除,40歲一些不管男女每年都要交生育基金,如果沒有生二胎及以上,這部分生育基金到退休後才能取出,同時建議不再收取社會撫養費”。這項政策一旦實行,人們又該考慮社會撫養費的問題了,如果沒有達到生育要求,既要繳納生育基金,又要繳納社會撫養費,這樣是否合理?

生孩子升為“國事”,設立生育基金是否合理?社會撫養費怎麼辦?

生孩子本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女生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是否要生育,但是當生孩子變成一項任務的時候,孕育生命這麼偉大的事似乎變了質。計劃生育下的獨生子女趕上了國家快速發展的時代,思想文化也發生著改變,更向往著個人自由,晚婚、晚育、少生、不育的現象頻頻出現,生孩子對他們似乎成為一種負擔。以前的人們生那麼多孩子主要是為了給家庭增加勞動力,更快的提高家庭收入,只要孩子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但是現代的社會這法子似乎行不通,大家的觀念普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家庭環境,可是社會壓力大,經濟上到處都需要花錢,生孩子讓很多人一再猶豫。

生孩子升為“國事”,設立生育基金是否合理?社會撫養費怎麼辦?

設立生育基金的出發點雖然是好的,達到生育要求的家庭能獲得足夠多的補貼來養育子女,對國家長遠發展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能讓部分人轉變生育觀念,提高生育率,但是更重要的應該是轉變現代人的生育觀念。社會撫養費繳納了將近30年,這一部分資金以前主要是對超生家庭進行處罰收取的,那現在開放的話,這部分資金要用在什麼地方?現在放開生育,沒有超生概念一說,那是否要變成對丁克一族以及獨生家庭收取社會撫養費呢?

對於《新華日報》的這篇文章以及這些政策,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