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財觀:比起降准,我們更關心如何買到大漲十倍的房產


魔都財觀:比起降準,我們更關心如何買到大漲十倍的房產


魔都財觀:比起降準,我們更關心如何買到大漲十倍的房產

最近央媽又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了,坐實了名義穩健,實際寬鬆的貨幣政策趨勢。降準的背景是,實體經濟情況很不好,固定資產投資、商品房銷售、PMI都在往下掉。為了維穩經濟,維穩樓市,國家需要推出刺激政策。按照這個態勢發展下去,最快到明年,樓市調控也會迎來放鬆。

作為奮鬥在一線的買房人,我其實覺得宏觀趨勢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如果你玩久了房產就會知道,房產的宏觀週期大概是3年一個小週期,自有牛熊輪迴。而每年重大政策會在3月定調全年,以後全年走勢除非遇到極其重大變化,否則全年宏觀環境是不會多大變化的。

比如說今年3月兩會宣佈房住不炒之後,那麼我們全年的房產調控勢必是從緊的。而我們國家的GDP始終在6.5%左右,徘徊在政府的底線附近,所以在貨幣、財政政策上一定是要放鬆的。這樣綜合來看,全年房產走勢就是寬貨幣、緊信貸、嚴調控。有了這樣一個基礎認知,全年的宏觀政策只需要略加關注即可。宏觀面不會變盤,不用天天盯著熱點看的。

而知道宏觀大趨勢之後,你如果想在房產領域有所建樹,那就更應該把精力放在買房技術的學習上。因為宏觀讓你正確,實操才能賺錢。我們經常遇見的情況是,知道了宏觀趨勢,知道房價未來會大漲,可卻不知道如何買到、賺到,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比降準更重要的事,是學會一些買房的實戰方法。

1、樓市賺錢的方法

樓市裡賺的錢來自於三個部分。

最大一部分是貨幣寬鬆,賺負債稀釋的錢。大部分貸款買房的人都能吃到,每人都能享受到一生一次的首付貸機會。少數財技高超的人,利用更高負債賺到超額回報。一個人通過貸款買房,可以把個人的資產負債表做得很大。隨著通貨膨脹,房產在增值,負債卻被鎖定,個人的財富就這麼出來了。

十年前上海一套200萬的房子,100萬的貸款,負債壓力弄到心裡忐忑不安。今天再看一眼,房子1200萬,貸款還剩幾十萬,一不小心就賺了1000多萬。正所謂全款買房打平通脹,貸款買房掘金通脹,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我不推薦新手過度放槓桿。牛逼如孫宏斌,當年也把如日中天、接近萬科的順馳做破產了。槓桿需要做好時機把握和現金管理才能駕馭,它是一把雙刃劍,切記。

第二部分是淘筍盤,賺折價房產的錢。這一輪房產牛市幫助大家完成了投資者教育,大家都知道了筍盤是同等情況下的折價房源的意思。淘筍盤需要的是對當地樓市價值體系的充分認知,這個來自於看房200套的積累。你要知道整個城市各個熱點板塊裡的各種主力戶型,掌握一些判斷樓市估值的基本技法,比如多層一樓不帶花園就是3樓市場價的85折到9折。光有這樣還不夠,你還需要在全市佈滿自己信任的中介,一有筍盤就第一時間通知你。只有同時具備足夠的價值判斷能力,又有充分的信息渠道,才能搶在別人之前,識別筍盤,抓到折扣。

第三部分是押注熱點區域,賺板塊增值的錢。一是搏規劃,周圍環境的重大改善,能帶來巨大增值。比如90年代的陸家嘴,趕上了政策東風。大量規劃的基建砸下去,增加土地的含金量。其實不是房子在漲,房屋這個建築體是在一天天的貶值,是腳下的土地在漲價,體現在上面房子裡的單價上。

另一種情況是靠人口流入。很多地區之前並沒有非常好的規劃,但是由於城市人流的動線交匯和產業的自動集聚,隨著人口的不斷遷入,當地社區居民的購買力得到升級,抬升了當地的房價。比如上海外環外的莘莊地區就是很好的例子。這裡是江浙新移民登陸上海的第一站,交通便利上的優勢促成新上海人在這裡紮根。

負債賺錢靠膽識,筍盤賺錢靠經驗,板塊賺錢靠眼光。今天我們重點聊聊如何找到潛力板塊,因為這個是大部分人都能學會,且能把握的。

2、哪裡漲的多

2006年以來,上海的真實房價整體大約漲了6倍左右。哪些房產是領漲,哪些房產又落後於大盤漲幅?弄明白長期漲幅這個事情還是挺有必要的。

上海是比較典型的中國大城市佈局,整個城市既有內中外環的傳統畫大餅的規劃,也有大量產業園區分佈在城市周邊,包括東面的浦東新區的金融和高科技,北面的寶山工業園區,西部大虹橋樞紐的機場和高鐵經濟。這種內外圈層+產業副中心的城市格局,符合中國大部分城市的規劃形態,掌握上海過去漲幅規律經驗,不僅可以幫助大家在上海找到下一個價值窪地,也可以為其他城市選籌做更多參考。

魔都財觀:比起降準,我們更關心如何買到大漲十倍的房產

那麼到底上海哪些房子漲得多,哪些房子漲得少呢。我們選擇了2006年那時還在有新房出售的10個小區,以下是各小區基本介紹及2018年的二手掛牌均價。

魔都財觀:比起降準,我們更關心如何買到大漲十倍的房產

這是十個小區的地理位置分佈。從內向外,越靠近市中心的價格越高。

魔都財觀:比起降準,我們更關心如何買到大漲十倍的房產

請大家讀到這裡,停留一下,猜一猜過去十二年,哪個小區漲幅第一,誰是倒數第一。

注意我們這裡猜的是漲幅哦,不是上漲的絕對額哦。

來公佈正確答案啦:這是十個小區的漲幅排名。

魔都財觀:比起降準,我們更關心如何買到大漲十倍的房產

希望大家都答對哈。

漲幅第一的是位於外環外的大虹橋板塊西郊九韻城,過去十二年漲了13倍,2年多就翻一倍,十分驚人。漲幅最差的是內環內核心地塊的翠湖天地,就是今年梁朝偉剛買的那個小區,用了12年才漲了3倍,真是太慘了。

十年十倍背後的秘密

經歷12年的變遷,這些樓盤走勢嚴重分化,有些一路衝高,有些停滯不前。通過研究這些樓盤漲幅,還是有一些規律可以摸索出來的。

漲幅靠前的小區,有幾個特徵可以把握。

一是低基數。只有低價才容易出暴擊。單價從1萬不到衝到5萬,這個漲幅,努力一下還是能夠得著的。但是從5萬變成25萬,那就需要很大的想象空間了。哪怕是像翠湖天地、世茂濱江花園這樣品牌開發商的明星樓盤,在高價買入的情況下,漲幅表現都很差,所以歐神說拒絕高單價的CEO盤,是有數據依據的。

高單價房子的漲幅差,背後的本質原因是總價購買力限制。我們買入房子之後,不管是投資還是剛需置換,未來大概率是要出手的,所以買入時就要考慮接盤俠的購買力。一輪翻倍行情,一套房子從500萬漲到了1000萬,小白領咬咬牙,湊足6個錢包也就上了。但是從1000萬漲到2000萬,這個估計大部分人把牙咬碎了,也是夠不到的。

房產達到一定總價後,價格再向上流動性和溢價空間很差。北上深的購買力上限大約是在1600萬;南京、杭州大約是在800萬;重慶的購買力上限在400萬。基本是以內環內大平層的總價為衡量標準。

在購買力上限以上,價格衰竭非常快。比如上海超過1600萬的話,單價8萬的房子,就算再多20、30個平方,總價也可能只能增加100萬。因為購買已經達到極限,增量部分的單價意義不大。這就是豪宅漲的慢的原因,有個總價緊箍咒套著,客群有限,只能等待市場購買力慢慢打開天花板。

如果房票夠多的話,總價一樣,兩套低總價小房子比一套大房子漲的快多了。沒有房票的話,大面積低單價表現最好。

二是靠近產業園區。順著產業尋找低估板塊,也是非常有用的招數。買房增值永遠想到的是接盤俠的購買力。有產業的地方有高薪,容易形成購買力,現在什麼樣的產業最有前景呢,只有搞金融和高科技,才是有錢人。事實上,金融民工和碼農(特別是後者)是近郊次新拉昇的主力軍。

我一直對北京的西二旗印象深刻,它在北五環的西北角。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條馬路上,坐落著百度、搜狐、新浪等眾多事業總部,環境幽雅低調。但是就在不遠處,還能看到破落的北方農貿市集的影子。可是就在這個距離天安門25公里,偏居一隅的神奇角落,房價卻高的驚人,次新的價格都在7、8萬。這就是多金碼農的購買力,硬生生把一個偏僻角落拉昇到三環房價水平。只要能博得產業園區高薪人群的喜愛,就不愁高房價沒人買。在上海,同樣也是這樣。前面舉例提到的張江湯臣豪園、金橋瑞仕花園、聯洋年華都靠近上海高科技園區和自貿區,區域內的高薪新移民是房價上漲的基礎。

三是處於城鄉結合部。這是我本人比較偏愛的買房打法,押注在主城區的邊緣附近。大城市的發展,每年在以1、2公里的距離向外逐漸推進。當一個地區從傳統郊區納入主城區的那一剎那,房價往往容易大漲。由於這些近郊板塊,一般都留存了大量未被徵用的土地,多以耕地、森林、廠房、倉庫等形式存在。有大量潛在土地的地方意味著政府將來有大量拍地收入,政府往往會優先將軌道交通、市政建設的規劃放在那裡,想象空間很大。比如前面例子裡上海漲幅第一的西郊九韻城就是位於大虹橋,受大虹橋利好刺激有一番暴漲。買房永遠買的是增量,買的是預期的變化,因此我們會提前佈局在城區周邊,佈局在有大塊土地的地方,靜靜等待城市擴張至此後的大漲。

好了,到這裡,我們簡單分享了找到大漲十倍板塊的一些經驗方法。研究城市板塊除了掌握前面那些技巧外之外,還需要結合所在城市的政府規劃、人文偏好、交通動線、產業引導、板塊房價綜合考慮,這需要大量的實戰分析和思考沉澱,新手一般挺難押中。

而買房這件事,試錯成本極大,與其自己四處碰壁,不如找到樓市老司機帶你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