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緣鐵路——蘭新線

我出生在新疆,是“新二代”,祖籍河南。

我第一次坐火車大概10歲,媽媽領著我們三個孩子:姐姐、我和弟弟。我們從新疆要做三天三夜的火車到河南。那時能夠做上火車是一件多麼自豪和光榮的事情,這些見聞足以讓我成為班級裡見過“大世面的人”。我尤其愛聽列車上的播音員播報站名,我把這些稀罕的地名牢牢記住,比如蚌埠、白楊河等等。我這樣做,絕對不是本人少年老成,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而是虛榮心在作怪:我回到我們學校,大聲說出這些地名,準保把同學們唬的一楞一楞的!


我們沒有錢也沒有關係買到臥鋪,到了晚上,媽媽把我們安排到硬座底下,火車車輪巨大的聲音,也難擋少年的美夢。一覺睡醒,火車還在跑,很驚奇它為什麼不休息?

坐這麼長時間火車,媽媽僅僅給我們三個孩子買一次火車上的飯:大米飯,配點肉片和青菜。這卻是我們難得的“大餐”。因為,我們都吃媽媽煮的雞單和烙餅。當時是暑假,我清楚的記得,那張烙餅上都長了綠毛了,媽媽還用開水泡著吃了。

火車裡歡聲笑語,成為孩子的娛樂的世界,大人則在一邊興奮的談論他們各自的故鄉。新疆人見面最愛問的一句話,不是全國流行語:你吃了嗎?而是:你是哪裡人?

三天三夜的火車坐下來的後果是,下了車後,若干天,你感覺自己彷彿還在火車上晃!嚴重還會耳鳴好幾天。

當年父母平時省吃儉用,把節省的錢,“捐”給了著名的蘭新鐵路了。那時所有的支邊的人,不都是這樣嗎?

改革開放的80年代初,新疆兵團大概在知青返城風氣的影響下,颳起了一股調動回內地風氣。孔雀東南飛呀,連我這個“小麻雀”,也在父母的強烈要求下,通過各種各樣關係,調動回內地了。母親語重心長說:你回去後,就再也不用坐火車了受罪了。

88年來內地後,的確有好多年不用和火車大交道,心裡竊喜,以為今生要擺脫鐵路的“控制”了。誰知道,02年後,我又折騰到了江南,於是不得不每年參加春運大軍回故鄉看望親人。說實話,回家的感覺好,回家路上的感覺超級不好。我們曾經像貨物一樣,不吃不喝坐了16個小時。

小時候對坐火車的美好感覺,都化做一肚子的怨氣。每次遭這樣的罪,我都憤憤的想:這是我最後一次坐火車了!

可惜,越來越多的出行幾乎,讓我的“誓言”一次次被火車車輪擊碎。沒有辦法呀,坐飛機太貴;自己開車太累;還是坐火車最實惠。

我和鐵路的“愛恨情愁”,說來話長。愛它低廉的價格,停靠在城市中心,不像飛機場那樣距離市區那麼遠;恨它不能夠提供舒適的服務,運輸繁忙時候,一票難求。

現在高鐵時代到了,嘉興的同事見面後問候語成了:你坐過高鐵嗎?彷彿坐高鐵成為接受新事物快、時髦的一項活動。於是乎,辦公室的幾個“高鐵人”高談闊論好幾天,故意害的我等無法加入他們的話題,他們好好的得意了幾天!

其實我今年8月,我就已經體驗著它的魅力。我坐的是洛陽到西安高鐵的一段,從洛陽到鄭州,只是本人一慣“低調”,不喜歡宣傳而已。看這些小年輕“得意忘形”的樣子,我只好“高調”的把自己當時坐高鐵的照片展示出來,有日期為證呀。

高鐵不應該僅僅是讓老百姓開開“洋葷”,圖個新鮮,它應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舒適、安全、便捷的代名詞。它應該像公交車——城市之間的公交車一樣。

高鐵也全國“連網”了,我再去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