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陪讀記

老媽今年七十五歲了,她是個地道的文盲。

說她地道,是因為她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是老媽卻不是家庭婦女,人家是正宗的國企的職工。現在,拿著公家每個月給的工資,牛氣十足!她說這些錢,比養個兒子都強!

文盲的“帽子”是老媽幾乎完美的人生中最大的敗筆,為此老人家常常恨自己生不逢時。老媽的人生為什麼堪稱完美?原因是她是家裡的唯一的女兒,她的兩個哥哥比她大了很多,在那個女兒備受歧視的年代,老媽卻自豪的說她是三家的唯一的女兒——她的父親弟兄三個,只有她一個女孩。

她的父母,自然對她寵愛有加,她說自己當時就是村裡的公主,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村花!

她17歲結婚,雖說她和老爸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好在老媽運氣很好,老爸長得高高大大,現在就叫帥!

她19歲生了我姐姐後,她又追隨老爸,與1966年從河南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幸趕上了招工的末班車,成為一個光榮的工人。

老媽兩女兩兒,四個孩子讀書都不錯,都上了點學,有了穩定的工作。加上她和老爸雖然“鬥爭”不斷,但是我們家庭的航船,一直很“正點”。

也許是上帝為了補償老媽的遺憾吧,文盲老媽的退休生活,居然與陪讀,這個高雅的工作密不可分了。

老媽陪讀的第一站是海南,我的大弟弟在海南成家立業,兩個侄女眼看著要上小學了,大弟弟夫妻兩實在忙不過來,於是在縣城裡買了一套房子,邀請老媽老爸來接送孩子,外加做飯。

老媽感慨的說:當年,我們背井離鄉去了冷的要死的地方——新疆阿勒泰,我兒子卻到了熱的要死的地方——海南!

大弟弟兩個女兒,相差兩歲,一個讀三年級,一個讀五年級。我的弟媳婦是土生土長的海南人,所以兩個侄女,從小就吃海鮮長大了的。

老媽的陪讀生涯,從“糾正”孩子的吃飯開始,老媽聲明自己見到海鮮就過敏,所以吃飯上,孩子一定要適應她,好在弟媳婦通情達理,什麼都依她。

於是,老媽把海南的廚房,變成了麵食的海洋——烙餅、盒子、餃子、饅頭,統統輪番上場,米飯一個星期,大概只能吃一頓了。

好在兩個孩子,都很給面子,也許是老媽的麵食太有威力了,她們來不及“反抗”就被俘虜了。以至於,每個週末,大弟弟媳婦來到後,也成了“俘虜”。

我開玩笑的說:老媽,你真有本事,愣是把海南娃,變成了河南娃!

老媽負責做飯,老爸負責接送,這樣過了三年。

這個時候,河南的小弟弟家的孩子,我的侄子,又讀初中了。小弟弟夫妻倆,也是為了自己兒子的前提,讓兒子到了洛陽讀書,而他們夫妻兩有工作,都走不開,於是老媽只好又轉戰回來了。

這個期間,老爸走了,陪讀的隊伍,只有老媽了。老媽連悲傷的時間都沒有,為了他們的孫子,又開始新的生活。

好在侄子很爭氣,初中畢業後成績優異,老媽也算“功成名就”。

沒有想到,這個爭氣的侄子,被江南的一所高中看中,小弟弟夫妻兩再三思慮,認為到江南讀高中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侄子——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為了自己的前程,開始了江南求學的生活。

老媽這次是主動請纓,要求陪讀。

她當然知道陪讀的苦:完全陌生的環境,尤其是陌生的人,愛說愛熱鬧的老媽,該是多麼的孤獨苦悶?

我應該說可憐天下奶奶心吧。

好在老媽是天生的樂觀派,她幽默的說:沒有辦法呀,我現在就是遙控器,兒女按我到那裡,我就到那裡。

沒有上過一天學堂的老媽,晚年的生活卻時刻和學校打交道,而且她陪讀的路線,遍及大江南北,還跨越了長城內外。

老媽的每到一地,總是很津津樂道發現本地和家鄉的種種不同,而且老媽還在天生的好記性,她對各地的食品,尤其是蔬菜的價格,倒背如流。她精確的計算出當地的物價水平,她“發佈”信息,比統計局的可靠!

老媽,假如有來世,我想你一定會選擇,自己好好讀書!然後才是陪讀!

對嗎?那是一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