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種好設計|舍掉無謂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清系列·長凳

蔣勳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知道一切難捨,最終還是要捨得;即使多麼捨不得,還是留不住,也一定要捨得。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

——蔣勳《捨得,捨不得》

捨得,捨不得,

似乎是一個哲學命題,

可是卻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著。

設計師似乎一直也在做這樣的功課,

哪些需要舍,哪些需要得。

有一個設計品牌,

名為“吾舍”。

它的創立者任鴻飛說,

“吾舍”有兩層含義,

一個是“我家”,

另一個,便是“我捨得

”。

設計是一個平衡造型、材料、工藝、色彩等各方因素的過程。設計師面臨最多的問題就是取捨,而‘舍’有時候比‘得’更有意義。

——任鴻飛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

他在設計的過程中劈去叢生的“枝杈”,

讓作品的“主幹”茁壯生長,

愈加厚實、有力。

任鴻飛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平平無奇,但當你細細欣賞,就會感受到這些器物中透出的生活氣息,是那麼讓人感到舒服、和諧。

木椅圓潤的靠背、扶手,椅面符合人體工學的內凹,書桌抽屜傾斜的面板為的是避免碰撞,桌面半包圍的擋板防止物件的滑落……

一切精心考量的細節,最終決定它們會長久地陪伴使用的人,讓人感到舒適和稱心。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清系列·扶手椅

任鴻飛的“捨得”標準,也許就是讓產品“日常化”,去除那些無謂的“設計”,讓傢俱和諧、自然地融合到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中,便是最理想的狀態。

這對傢俱提出了兩方面的挑戰,一是傢俱本身的質量、使用壽命,二是審美的持久性。為了確保審美的持久性,任鴻飛捨棄了“流行”,不盲目追隨潮流。因為“流行”恰恰意味著將要過時,這種有時效性的元素不應當被放置在傢俱這種需要長期使用的器物中。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仁系列·書桌

如何讓傢俱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任鴻飛把眼光投向經受了歲月考驗的傳統文化,並將經過了時光淘洗的傳統的形式美感視作設計的一個切入點。

他力圖將傳統的東方生活美學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但這種結合並非刻意的,而是潛移默化,乃至與生俱來的。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庸系列·書櫃

長期以來的生活哲學決定了人們的審美傾向,不同地區的人們會形成各自的審美標準,如日本的審美傾向於“孤寂”,也就是他們口中的“侘寂”,這種風格給人一種蕭瑟感。

而中國人更傾向於“鮮活”,更喜愛吉祥、和諧、生動的感受。設計師秉持的審美標準自然地受到所處文化環境的影響,並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出來。

這一點在任鴻飛的創作中表現得很明顯,他的系列作品以“”“”“”“”等富於傳統氣息的字眼命名,其表現形式也往往脫胎於傳統傢俱。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逸系列·圓幾

但是傳統也並非是任鴻飛全部所“得”,他的視野是開闊的。

平淡的日常、旅行,或是偶然發生的事件,都有可能為任鴻飛帶來啟發。

閒暇時,他將木頭打磨成石頭的形狀,本是純屬娛樂,不抱任何目的,卻因此發現木紋在異形曲面上有更美的呈現,“木心”系列由此誕生。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木心繫列·儲物盒

“逸”系列的茶几則出於圓形葉片落於仙人柱上這一巧合,這發生在辦公室門前的一幕恰好被任鴻飛看在眼裡,激發了他的設計靈感……

傳統文化、當代設計、日常生活,這三者在任鴻飛的設計中交叉並存,讓他的“舍”與“得”更有自己的感悟,也使他的作品在歲月撫摸中呈現更耐人尋味的味道。

QA 生活週刊 × 任鴻飛

Q:你們的作品大多是實木製作的,能說說你對木頭這種材質的感受嗎?

A:我們的作品在材料上的確是以木材為主,但我們不會侷限在木材,皮革、石材、金屬都會用到一些。這些材料在我看來都是大自然的饋贈,都是有生命力的,特別是木材。

每一塊木頭因為生長環境、陽光照射的角度、取料的位置等因素的不同,紋理也會隨之自然變化。當木頭被製成器物,它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與使用者的互動發生變化,在潛移默化間變得更加厚重、更加獨一無二。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木心繫列·置物架

Q:在你各個系列的作品中,你最喜歡哪個系列,為什麼?

A:說不上最喜歡哪個。如果說作品也有性格,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安靜的,而不是處處都透著設計感,這不符合“日常”的標準,所以我沒法給它們排次序。

而且,要知道設計師永遠會覺得下一個作品一定更好。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庸系列·衣架

Q:你們的作品都簡約而實用,你是如何讓自己的設計符合這樣的要求,同時又不流於平庸?

A:其實做傢俱設計是件既容易又很難的事,而且這件事幾乎貫穿了人類的歷史。

容易在於兩塊石頭一塊木板就可以拼一個桌子,滿足需求,而且這個架構長久以來幾乎不變。難的是在幾千年來不變的架構下尋求變化,使設計符合品牌的價值觀,符合市場的審美與目標客戶的需求,這就需要設計師的取捨和平衡,考驗設計師的造詣。

就像我們中國的書法,同樣一個字,不同水平的人寫出來的美感會差很多,不同書法家寫出的風格也各不相同。

100种好设计|舍掉无谓的流行,留下仁、庸、清、逸

清系列·沙發

Q:歲月的流逝能讓作品更加富有魅力,時光又在你的身上留下了什麼?

A:大學以前我是一心想做一名藝術家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大學的工作室,發現產品設計也是一個很酷的行業。它算是一門實用藝術,特別是傢俱設計,實用性很強。

我認為產品設計是離藝術最近的一個門類,它和藝術一樣是通過作品傳達的氛圍感染人,我認為它可能會更適合我。我的職業生涯就此改變了。

在從業的這十年裡,我還是需要不斷地考察學習,以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視野高度。歐洲、日本的一些高端的品牌工廠我深度考察了很多次,米蘭展、科隆展也會定期前往。對我來說,這些經歷都是積累,我希望能慢慢消化、沉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