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甲子的思念:妹妹尋親淚花流

N晚報記者 龍凌 攝影記者 田建明

據高德地圖導航,嘉善陶莊鎮汾湖村徐河村(自然村)到海寧丁橋鎮丁橋村,102公里,開車走高速的話,僅需一個半小時。

然而,今年68歲的丁橋村人張娟芬為了尋找親生父母及哥哥姐姐,卻用了整整58年的時間。這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對她來說,如同關山萬里。

在時間長河中,58年時間彈指一揮間。但是,這將近一個甲子的歲月對於一個極其渴望找到家人的人來說,內心是何等煎熬、痛苦和嚮往。

近一個甲子的思念:妹妹尋親淚花流

10月14日,張娟芬(何永妹)在去往嘉善縣陶莊鎮認親的路上

“丟棄”妹妹

1960年5月2日(或1日),陶莊公社(1958年,由陶莊、汾玉、下甸廟3鄉合併而成,1987年改為陶莊鎮)陶東大隊社員何金奎家裡,何金奎和妻子如彩英、大兒子何林召等已下地幹活掙工分,留下15歲的二兒子何百年和10歲的小女兒何永妹在家。

這天,不諳世事的何百年要肩負著何家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將最小的妹妹送出去。

何家住在一條大河邊,這條大河向北通往著名的汾湖,向南則通往嘉興,門口有船來往。

因為家裡很窮,何家的房子是茅草房。養育4個孩子的生活讓何金奎和如彩英不堪重負,已經到了無法維持生計的窘迫地步,就決定將其中一個孩子送給別人。

在考慮到將誰送出去時,何家當家人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鬥爭,考慮到腿腳不好的老三何好妹在外面不好討生活,長相較好、年齡最小的何永妹便被忍痛割愛。

“永妹,今天跟哥哥去嘉興走親戚。”何百年對何永妹說。

何永妹知道自己家在嘉興城裡有個親戚,只是自己沒去過而已,一直很嚮往去嘉興城裡玩玩。

城裡有糖,有好看的衣服,鄉下的孩子哪一個不向往。

何百年便帶著妹妹上了船,前往嘉興。沒人知道,何永妹在上船的那一瞬間,有沒有回望一下那間自己生活了10年的茅草房。

在她離開的那一刻,那間茅草房就永遠只能留在記憶中了。陶東這個地方,從此與她隔了將近一個甲子。

乘坐了將近4個小時的船後,兄妹倆在嘉興東門碼頭上船,在親戚家住了一夜。

第二天,何百年將妹妹帶到嘉興火車站附近,找個地方將妹妹“丟棄”。

近一個甲子的思念:妹妹尋親淚花流

“家裡太窮了。”二哥何百年說起當年的事滿是傷感

“永妹,你在這裡等我,我去買點東西來吃。”尋了一個地方後,何百年得完成全家交給他的特殊任務,他編了一個理由。

何永妹很高興,在那裡等著哥哥買好吃的來。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哥哥回來,她開始心慌起來。

其實,捨不得將小妹“扔掉”的何百年並未走遠,而是躲在別處看著。大人叮囑他,要儘量知道是誰將何永妹帶走的。

久等哥哥不來,何永妹急得哇哇大哭,到處去找哥哥。

在路上,何永妹碰到一男一女。他們問何永妹的情況,原本想幫她尋找家人,卻因為何永妹提供的信息太少,最後只得將孩子帶走。

這一切,何百年看在眼裡。妹妹被帶走後,他還跟了很長一段路。他自稱,後來跟丟了,就回家了。

近一個甲子的思念:妹妹尋親淚花流

張娟芬(何永妹)家的茅草房早沒有了,原址現在是一座工廠,周圍是農田

轉了3道手

原來,這一男一女是一對夫婦,海寧人。當天之所以來嘉興,是因為看病。

他們看到何永妹可憐,就將孩子暫時帶回海寧,準備將何永妹養大。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就覺得何永妹不是他們想要的那種孩子,甚至嫌何永妹經常尿床,因此對她並不好。後來,乾脆將孩子丟在外面,讓其自生自滅。

一戶人家看到後,就將何永妹領了回去。然而,這戶人家對何永妹並不比第一戶人家好,經常不給吃不給穿,還讓她幹粗活重活,大冬天不讓穿鞋。

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何永妹經常獨自一個人哭。這事,街坊鄰居雖然知道卻也不好說什麼,畢竟這是別人家的事。

有一天,丁橋的王月娥(音)去孃家做客,得知了此事,就萌生了要領養何永妹的念頭。回去跟老公張新榮商量,倆人一拍即合。

而這戶人家本來就不太喜歡何永妹,一聽有人想領養,就樂得順水推舟,將孩子送給了張家。

到了張家,何永妹才感受到了什麼是家。張新榮夫婦將她當做自己親生孩子來看待,並給何永妹改名為張娟芬。

張家之所以會領養何永妹,一是因為看其可憐,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想等到孩子長大後嫁給自己的大兒子。不幸的是,張家大兒子在13歲時夭折。於是,張娟芬就成了張家6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

張娟芬命運多舛,養母45歲那年不幸去世。在這個家庭中,大姐張娟芬又多了一份責任,幫著養父將弟弟妹妹們拉扯長大。

在張家,年齡小的叫年齡大的一般都直呼其名,唯獨對張娟芬,他們卻從不敢叫名字,而是叫姐姐。

艱難尋親路

“大姐命不好,很苦,我們對她非常尊敬。知道她的身世不好,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幫她尋找親人。”

根據張娟芬的回憶,自己出生的地方好像叫什麼莊,可能是曹莊,家門口有一條河。么妹張建萍聽說可能是曹莊,就讓在嘉興幹活的老公到處打聽,還讓他去曹莊找了一個月,結果發現不對。

後來,直到“寶貝回家”的志願者介入,張娟芬尋找親人的事情才有了轉機。

2017年8月,“寶貝回家”志願者“紅馨子”在一個浙江尋親人組建的地方群看到,張建萍想要幫助姐姐尋親,於是就把她介紹給了志願者“小河小魚”。

在仔細瞭解情況後,“小河小魚”在論壇上發了張娟芬尋親的帖子。

接下來,尋親信息經過多名志願者努力,張娟芬尋親帖子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多方信息表明,張娟芬出生在嘉善陶莊的可能性很大。

2018年8月24日,經過多次尋找失敗後,志願者“詩情畫意”和“有緣人”得知,陶莊鎮陶東村有一戶人家,信息與張娟芬尋親的信息吻合度很高。8月27日,倆人找到陶東村,當他們將張娟芬的照片給村民潘林生(何百年後改名叫潘林生)看時,潘林生覺得,張娟芬就是自己當年送出去的小妹何永妹。後來經過DNA比對,確認張娟芬就是他們的親人。

原來,在將何永妹送出去後,他們也很後悔,特別是何永妹的親生父母,也在通過各種渠道尋找何永妹。但人海茫茫,尋找何其困難。

近一個甲子的思念:妹妹尋親淚花流

姐姐何好妹攙扶著張娟芬(何永妹)(中)回家

58年後回家

10月14日上午8點40分,張娟芬趕到七星與志願者們會合。

張娟芬的認親團陣容強大,下面5個兄弟姐妹悉數到齊,加上家屬足足有10個人。

在七星趕往陶莊的路上,張娟芬回憶當時二哥何百年“丟棄”自己的情景時多次哭泣。她哭的不是對他們的恨,而是與親人失散58年以及尋找親人的苦。

“志願者是一個星期之前將這個消息告訴我的,大姐得知後一晚上沒睡著。”張建萍說。

“我父母肯定不在了,肯定不在了,在的話100多歲了。”眼看陶莊越來越近,張娟芬唸叨著。

實際上誰都看得出來,張娟芬心裡是多麼希望父母還在世上。

就在車隊駛往陶莊鎮路上的同時,在陶莊鎮汾湖村徐河村蘇家埭7號何好妹的家裡,也在緊張地準備著。滿頭銀髮的潘林生努力抑制內心的激動,他萬萬沒想到,58年前送出去的小妹竟然還找了回來。這一次為了迎接小妹,潘林生和何好妹各自將自己的家人叫攏來。

9點50分,何好妹家附近的水泥路上,剛從車上下來的張娟芬就有些走不動,由張建萍和一個志願者攙扶著。

張娟芬知道,闊別58年後,自己終於回來了,自己的親人終於找到了。

近一個甲子的思念:妹妹尋親淚花流

張娟芬(何永妹)的親生父母、大哥已經去世,58年後,物非人也非

沒走幾步,張娟芬開始流淚,很快就肆意哭泣起來。

何好妹早早迎了出來,“這就是你的姐姐。”不知誰說了一聲,何好妹和張娟芬幾乎同時放聲大哭,緊緊地抱在一起,彷彿害怕鬆開後又杳無音信了。

一會兒,潘林生也擁抱上來,兄妹三人緊緊抱在一起,不停地呼喊對方的名字,久久不願分開。

潘林生告訴記者,父母親臨走前,還在唸念不忘這個小妹,叮囑一定要找到人。

回憶當時將小妹“丟棄”一事,潘林生有些不堪回首,“那時候太苦太窮了,不送走就沒辦法活下去。”

12點,在何好妹家吃了一餐特殊的團圓飯後,張娟芬、潘林生、何好妹等人又趕到大哥何林召家裡。可惜,何林召已經不在世上。何林召的家,距離當年的茅草房有兩三百米遠,那裡早已經建起一座工廠,根本沒有張娟芬小時候生活的任何痕跡。

在張娟芬的記憶裡,父母、大哥,也已經很模糊和遙遠,不過,此生能找到親人,已是一件莫大的幸事,比起那些找不到親人的人,她說自己還是幸福的。

近一個甲子的思念:妹妹尋親淚花流

姐姐何好妹家擠滿了來看熱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