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爲啥總被叫成馮褲子?原來是因爲這部電影

中國人插科打諢最喜歡講人外號。要說到馮小剛的外號,也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因為嘴大說話鏗鏘有力,被稱為“小鋼炮”,也有過爆粗口力挺舒淇,被網友封“護舒寶”。因為拍了一個電影《老炮兒》又被叫成馮老炮,但是大家直呼馮導大名最常用的外號只有一個“馮褲子”。

如此別具喜感的外號是如何和馮導扯上關係的呢?

故事要從一部電視劇說起。這部電視劇就是《與青春有關的日子》由葉京執導,改編自王朔的小說《玩的就是心跳》,講述的是一群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生長在北京某軍區大院的孩子們共同經歷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

裡面的一個人物就叫馮褲子。那麼先來看看馮褲子的照片。

馮小剛為啥總被叫成馮褲子?原來是因為這部電影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中的馮褲子、文章、白百何

2

當初我還以為是馮小剛本色出演呢。當然後來葉京也承認過馮褲子的原型就是馮小剛。這部戲也稱作是王朔的自傳體,所以也有網友將人物對號入座過。

電視劇裡的馮褲子,出身不好,身體瘦弱,既窮又醜見色忘義還不愛乾淨,褲子總是鬆鬆垮垮,所以外號馮褲子。而且馮褲子特別喜歡哭,什麼事情都要哭而且幾乎每集都哭。這個點並不是葉京杜撰的,而是紮紮實實的來自馮小剛。年輕的時候馮小剛特別渴望成功,做夢都想出名,為了成功,什麼架子都能放下來,他在王朔面前痛哭流涕無數次,和葉京也哭了好幾回。

至於葉京為啥要創作這樣一個形象,還要抖摟起三十年前陳芝麻爛穀子的那些事。

1985年,馮小剛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擔任美工師。通過鄭小龍結識了王朔。馮小剛一見王朔就劈頭蓋臉地一段猛誇,一直王老師長王老師短,一來二去兩人就成了朋友。王朔和葉京是發小又是鄰居,就都認識了。

但是馮小剛進入王朔的朋友圈後,一直處於飯局的末端,主要是因為他來自普通家庭,而其他人都是大院出身。

但是馮小剛一直都想往上走,見了誰都笑臉,特別會做人。

王朔那時候很仗義,對馮小剛也不差。

馮小剛為啥總被叫成馮褲子?原來是因為這部電影

馮小剛和王朔合影

當年為了讓馮小剛做《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曾對鄭小龍說:“如果不讓小剛參與我也退出。”馮小剛後來能成事,也是因為他從一開始就走的傍作家路線,大部分作品都改編自成熟的作家小說。馮小剛還通過王朔認識了劉震雲,後來拍了《一地雞毛》。

馮小剛為啥總被叫成馮褲子?原來是因為這部電影

馮小剛、范冰冰、劉震雲合影

3

後來王朔和馮小剛鬧僵了,原因很多。王朔第一次當導演,拍的是《我是你爸爸》,馮小剛是執行導演,可是馮小剛把什麼都做好了,王朔只需要點頭或者搖頭,一度讓王朔認為拍電影很簡單,只要喊“咔”。後來王朔還想繼續當導演,可是馮小剛可不想一直給他當執行導演。王朔漸漸覺得馮褲子太功利了,總是利用他來辦自己的事,就開始厭倦馮小剛的為人處世。

1997年前後,全國掀起了攻擊王朔灰色人生觀的批評活動,王朔書不讓出,電影也被斃,逼得王朔沒有一點退路,只好出走美國,避避風頭。走之前給馮小剛留下一句話:“咱們分開吧,你有機會活,不要一起死。”

當時《甲方乙方》改自王朔的《你不是一個俗人》。如果掛王朔的名字,也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馮小剛沒掛,順利上映,票房爆炸。後來馮小剛讓製片主任給王朔送去5萬塊錢稿費。

王朔直接扔了回去。真的是有福同享,有難不能一起當。那時候趕上王朔最苦悶的時候,加上對馮小剛徹底失望,不想再插手任何影視圈的事,兩個人就徹底鬧掰,基本不怎麼見面。

後來馮小剛和葉京也掰了,還坑了葉京一把,所以葉京專門找了一個和馮小剛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來演他,演技什麼都無所謂,只憑長相就行,還起了馮褲子的名字來噁心馮小剛。

4

後來全國觀眾估計也看明白了,當年馮導沒少抱王朔、葉京的大腿呀,於是褲子配大腿的稱呼也算是名副其實了。馮褲子這個外號就此發揚光大了。

馮小剛為啥總被叫成馮褲子?原來是因為這部電影

由此可見,李宗吾的《厚黑學》在中國牛人屆從不缺少市場,笑罵由他人笑罵,好壞我自為之。當然這不算最牛的,最牛的厚黑人生法則便是:如果認準一個目標,那麼就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後要穩。

馮小剛為啥總被叫成馮褲子?原來是因為這部電影

哦~多麼痛的領悟,這就是馮褲子稱號的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