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讀詩|「上山采蘼蕪」,再見真的還能是朋友嗎?

《上山採蘼蕪》,《玉臺新詠》中收入為全書第一首,作者未考。全詩8句:

秋日读诗|“上山采蘼芜”,再见真的还能是朋友吗?

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殊。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秋日读诗|“上山采蘼芜”,再见真的还能是朋友吗?

頗似《古詩為焦仲卿作》的縮編版。古詩常有長短可以對看的,頗有意味,如《長恨歌》與《行宮》。

秋日读诗|“上山采蘼芜”,再见真的还能是朋友吗?

這首《上山採蘼蕪》更像一出短劇,只一個場景,一個事件:

秋日读诗|“上山采蘼芜”,再见真的还能是朋友吗?

上山採蘼蕪的婦人不意遇到之前的丈夫。於是,之前平靜的勞作狀態被打破。也許該低頭避過,她卻迎了上去,問了個極愚蠢的問題——“新人復何如?”

問題是毫無意義的,不是她該問的。問了,便落了下風——因為放不下。但女人,還是忍不住要問。

男子之於女子,似乎也有感情,也許女子正是拿住了這一點,才敢開口有上面一問。

然而,男人卻也並不言另一個女人的不是:“差不多吧,你更好些,相貌相似,幹活卻不如你。”有點和稀泥的意思。或許是事實,也或許他是故意地裝作超然。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因為古詩沒有句讀,這句話究竟是誰說的一直有爭議。曾經上課的時候,老師主張男子是所說,理由是“若出自女子之口,便是‘怨’”,與之前‘長跪’的溫柔形象不符。”

我卻堅決主張是女子的言語。先秦漢魏的女子,即使柔,也不是軟作一團泥,而是內有筋骨的柔中帶鋼。這一句問話和劉蘭芝被逐前答焦母的問話何其相似。“將我說得那麼好又有什麼用?我還是灰溜溜地走了——在新人吹吹打打進門的時候。”

男子不知有此一詰,只得繼續誇她的好。卻不是容貌,也無涉感情。現代女子看了後面一段也許要跳起來,“好啊,就拿我們女人當免費勞動力啊。”但卻是實情。

去看古時的詩文,一個正面、或是正派的男女關係都是不涉及感情問題的。

秋日读诗|“上山采蘼芜”,再见真的还能是朋友吗?

越劇《英臺哭靈》

舊版《英臺哭靈》,洋洋灑灑問了一連串問題,最終才敢問“莫不是,難捨小妹祝英臺。”其實她一早知道這是最終的答案,但卻是不該她說的。

秋日读诗|“上山采蘼芜”,再见真的还能是朋友吗?

京劇《斬經堂》

《斬經堂》也一樣,面對丈夫的屠刀,王玉蓮也必須從婆母、先人、舉止一一問起,最終帶上一句“莫非是,妻待夫君少恩愛?”

差不多時候的焦仲卿,在母親的逼休面前,也只敢諾諾地爭論劉蘭芝同志究竟織了幾匹布的問題。焦母對於兒、媳的種種看似無理取鬧的挑剔雖然可惡,當在當時的社會中無疑確實被承認和認可的。

扯遠了,這大概也是此時這位男子王顧左右而言他的原因。當然就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一個會織素的女子,應該也比一個只能織縑的女子,來得精緻一些吧。

但是,男子卻也並不因此有什麼大不了的悲憤,語氣中,並無對新人的絲毫不滿。對他來說,這兩種感情是並行不悖的。也不知他是否曾經試著反抗過,但至少現在,他很安於現實。

秋日读诗|“上山采蘼芜”,再见真的还能是朋友吗?秋日读诗|“上山采蘼芜”,再见真的还能是朋友吗?

古詩沒有告訴人兩人的分開是為了什麼,應該不是感情的不合。有人說,蘼蕪在傳統觀念中是利於婦人多子的中藥,也就是暗喻該女子的不育是導致兩人分手的關鍵,當然,這也只是一種猜測。

這首詩留給人更多的是空白。丈夫說“新人不如故。”——她還是比不上你啊!有些感慨,但也僅僅是感慨。女人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一個毫無意義的答案。於是各奔東西。

也許,女子不會再來此處採蘼蕪,也許,男子途徑此地也會繞道。因為我實在看不出他們對於重逢有多大的希望。

人生有很多事情便是如此,是偶然,僅僅是偶然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