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照法師和他的五會念佛法,據說日本很多寺院還持守這一念佛法門

2008年1月17日(農曆臘月初一),是淨宗四祖法照法師圓寂日。

法照大師(公元767年一821年)唐代高僧,淨宗四祖,五會念佛的創始人,人稱“五會法師”。

法照法師和他的五會念佛法,據說日本很多寺院還持守這一念佛法門

公元769年(大曆四年)夏天,大師於衡州湖東寺,依無量壽經建五會念佛道場。感得五彩雲彌覆其寺,祥雲中現出許多樓閣寺宇,阿彌陀佛及二菩薩其身高大,滿虛空中。參與法會的人都清楚地見到,個個頂禮,歡喜踴躍。此景象持續了四小時才消失。

法照法師和他的五會念佛法,據說日本很多寺院還持守這一念佛法門

同一天的晚上,大師在唸佛道場遇到一老人,老人對大師說:“法師曾發願朝拜五臺,為何遲遲不行呢?”

大師回答說:“障難甚多,路途遙遠,怎麼去得了呢?”老人則說:“只要肯下決心,道路遙遠崎嶇又怎能擋得住呢?”說完,倏然不見。

大師非常歡喜,在佛像前重新發誓,待唸佛法會期滿,當即起程。

公元770年(大曆五年四月五日),大師偕同數人到了五臺山,蒙佛光照引,到了大聖竹林寺,看見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端坐在講堂獅子座上,為眾說法,歷歷可聞。

大師向文殊菩薩頂禮後問了幾個問題,文殊菩薩一一作答,併為大師摩頂授記。大師恭敬聆聽,法喜充滿,作禮而退。

不一會兒,所見景物隱去,大師心感悲慼,便在原地立了一塊巨石以標記其處。後因一老梵僧的勸告,將所見所聞宣示諸道友,並在原地仿建一莊嚴的寺院,名為竹林寺,弘揚淨土法門,直到圓寂。

法照法師和他的五會念佛法,據說日本很多寺院還持守這一念佛法門

據日本學者冢本善所著之唐中期之淨土教考證,淨宗四祖法照大師在五山所建的竹林寺,完工於唐.貞元十五年,規模宏大、建壯觀,莊嚴華美,像設齊全,儀軌完備,佛事興旺,聲譽隆盛,是當時五臺山的名剎。由於大師精修淨宗,用功深高,又在幷州(今山西太原市)行五會念佛之法,教人唸佛,名聲遠播。

唐代宗皇帝在宮中聞聲,遣使尋覓,代宗派人把他迎至長安,教宮人唸佛,也用五會念佛之法。代宗尊他為國師,特許竹林寺為戒壇處。世人稱他為“五會法師”。

法照法師和他的五會念佛法,據說日本很多寺院還持守這一念佛法門

大師傳示的五會念佛法是:

第一會平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

第二會平上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

第三會非緩非急念:南無阿彌陀佛!

第四會漸急念:南無阿彌陀佛!

第五會四字轉急念:阿彌陀佛!

五會念佛法,最初第一會平聲念,引聲唱六字名號;次第而高聲急念。至第五會,更加高聲,唯速念阿彌陀佛四字。實際上,這就是用平聲緩、平上聲緩、非緩非急、漸急,四字轉急,這五種音聲集會念誦阿彌陀佛。這個唸佛方法,現今日本淨土真宗本願寺寺派,還持守這一念佛法門。

法照法師和他的五會念佛法,據說日本很多寺院還持守這一念佛法門

現在,在懸掛了“百印祥福”的佛堂裡,按照四祖的“五會念佛法”唸佛,一定能更快離五濁、除五苦、斷五蓋、截五趣、淨五眼、具五根、成五力、得菩提;也定能和大師一樣精進勤苦,有諸多殊勝之感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