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福」回家,也是一種信仰

2017年12月14日,著名詩人、文學家余光中先生病逝,隨後,數不清的報刊和自媒體刊發了紀念文章。

接“福”回家,也是一種信仰

資料顯示,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於南京,著有新詩、散文、評論、翻譯、編輯等,多篇作品選入兩岸三地大學、中學教科書,定居臺灣高雄,代表作《鄉愁》等傳播度廣泛。

接“福”回家,也是一種信仰

說實話,此前我熟知先生的《鄉愁》,但卻沒有注意過先生的祖籍和出生地。現在,看到“南京”兩個字,恰逢南京大屠殺80週年紀念,我自然而然就把先生和南京大屠殺聯繫在一起。

試想,南京大屠殺時,先生9歲,為什麼能躲過日本鬼子的屠刀呢?

接“福”回家,也是一種信仰

我開始搜索先生在南京的日子。

果然,就看到了一份資料:南京大屠殺時,先生的父親到了上海,母親帶著他跑在逃亡的人群中,最危險的時候他和母親就跑在日軍前面的20米左右。

可想而知,當時是多麼危險!

後來,他和母親躲進了一座古廟內大雄寶殿的帷幄後面,而發現他們的日本兵只是在大殿外徘徊,並沒有走進大殿抓人。

後來,日本兵就走了。

接“福”回家,也是一種信仰

餘先生說:那個日本兵信佛才使他們化險為夷。

資料就這麼多,先生沒有說怎麼知道日本兵信佛的。

先生說這段往事的時候,是2003年,已過古稀之年的他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臆斷一件往事。所以,此事非常有可信度。

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超過30萬,而先生卻能倖存,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蹟。

如果先生和母親遇到的不是信佛的日本兵,可想而知,歷史上就不會有著名的“鄉愁”詩人了。

可見,信仰真的很重要,它能讓殺人的鬼子懾於佛祖的莊嚴,而暫時捨棄了殺念。

接“福”回家,也是一種信仰

談到信仰,您可能覺得只有信教也是有信仰。

其實不然。

南懷瑾先生說過:睡覺是一種信仰。雖然看似一句戲言,但足以說明信仰的廣泛性。

接“福”回家,也是一種信仰

所以,接“福”回家,也是一種信仰。

這裡的“福”就是“百印祥福”。

佛緣之路十萬八千里福祉結晶“百印祥福”珂羅版,現在開始限量收藏啦。最高藝術價值、最真歷史記錄、最牛珂羅工藝、最絕典藏投資、最大福祉回報、最祥鎮宅吉品……180枚不同寺院的佛印,蘊含著180座寺院日夜不休的祈福加持,庇佑著你、我、他平安順意福慧綿延。

接“福”回家,也是一種信仰

接“福”回家,現在就行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