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也許是《真.三國無雙》這一系列的遊戲吸粉太多,其塑造的仁人君子、胸有城府的劉禪太討人喜歡;也許是“龍生龍、鳳生鳳”和“虎父無犬子”的觀念在作祟,令人臆測劉禪並非一事無成百不堪的昏君;也許是一些人故作驚人之語,非要顛倒黑白、混淆視聽,以此驚爆眼球……因此種種,為劉禪“洗白”的人越來越多、聲音越來越響。且不論“洗白”劉禪的言論是不是真憑實據、令人信服的,筆者先提一個問題,有幾個人知道劉禪到底幹了什麼呢?除了“樂不思蜀”之外,您還知道劉禪幹了什麼荒唐事嗎?咱們一起細細緻致的梳理和品評一下劉禪的蠢行吧!

“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遺臭萬年的蜀後主劉禪)

劉禪、字公嗣,乳名阿斗,乃是劉備的小妾甘夫人所生的庶長子。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不足週歲、尚於襁褓的劉禪就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曹操軍的五千精銳虎豹騎在當陽縣的長坂坡突襲劉備軍,劉備軍驚恐萬狀、一觸即潰,劉備拋妻棄子的奪命而逃,若不是大將趙雲捨命相救,劉禪和甘夫人必死於亂軍之中。《三國演義》小說裡的“趙子龍單騎救主”雖不是完全的虛構,但小說家羅貫中進行了“戲劇性的誇張”。

“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三國演義》小說裡的“趙子龍單騎救主”)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年幼無知的劉禪又一次歷經險境,差一點成了東吳的“質子”。嫁予劉備的孫夫人是孫權的妹妹,趁著劉備受邀入蜀、劉府無主的時機,她連哄帶騙的攜帶劉禪離開劉府、返回東吳。管轄劉府內務的趙雲發覺劉禪和孫夫人不見,心知不妙,一邊遣人通報張飛、一邊率領僕役和侍衛追趕,終於江面的大船上截住孫夫人,將劉禪奪了回來。

“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小說和史實裡皆有的“趙子龍截江奪阿斗”)

此後,劉禪過上了左擁右簇、養尊處優的皇族生活,真應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諺語,劉備稱王、劉禪立為王太子;劉備稱帝、劉禪立為皇太子,無人爭寵、無人奪位,權位穩如磐石。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留下遺詔、告誡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又勉勵劉禪多多閱讀“四書五經”、求教於丞相諸葛亮,增益智識、陶冶情操。同年五月,年僅十七歲的劉禪繼位稱帝,改元建興、大赦天下。

“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年僅十七歲的劉禪繼位稱帝)

劉禪登基不久,蜀國的叛亂就接二連三,先是牂牁太守朱褒、繼而益州郡的名門望族雍闓、後是越嶲夷王高定,弄得蜀國狼煙四起、人心惶惶。諸葛亮一面率軍戡亂平叛,一面派遣鄧芝出使東吳、重締盟約,稱得上是應接不暇、疲於奔命了,而劉禪對蜀國的叛亂不聞不問,冊封張飛之女張氏為皇后,大擺筵宴、慶賀新喜。城外兵荒馬亂、城內鼓樂齊鳴,豈不是一種活脫脫的諷刺?!

“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兵荒馬亂的蜀國)

此後,《三國志.後主傳》幾近《三國志.諸葛亮傳》的概述和補遺,又是諸葛亮戡亂平叛、又是諸葛亮揮師北伐、又是諸葛亮調兵遣將、又是諸葛亮教兵講武,建興二年(公元224年)至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劉禪隱沒於《三國志.後主傳》和歷史的洪流中,完全不知所蹤、不知所行,直到諸葛亮病逝於渭濱,一經出場的劉禪就幹了一件天怒人怨的蠢事。

“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渭濱)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徵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從“權鬥”發展成了“軍鬥”,而且相互汙衊、誣告謀反。劉禪聽信了董允和蔣琬對魏延的質疑和貶斥、對楊儀的辯護和擔保,宣判魏延叛國投敵。百口莫辯的魏延只得逃命,逃往漢中的中途被馬岱斬殺。一方面,魏延含冤而死之後,蜀國就步入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窘境,軍人集團的力量每況愈下、逐漸凋零;另一方面,軍人集團對文官集團的壓制和震懾越來越弱,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沆瀣一氣、把持朝政,越來越腐敗和墮落。

“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徵西大將軍魏延)

不僅如此,劉禪成了敗壞朝綱、廢弛法度、玷汙民風的罪魁禍首!為什麼呢?因為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至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的將近三十年間,劉禪“大赦天下”了十次以上,平均二、三年“大赦天下”一次,除了“十惡不赦”的罪犯之外一律釋放。也就是說,無論是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還是入室盜竊、攔路搶劫,蹲個兩三年的號子就釋放,出獄之後重操舊業、再大發一筆橫財,蹲個兩三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請問,誰還敬畏和遵守蜀國的律法?作奸犯科、肆意妄為又算得了什麼呢?諸葛亮以“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嚴刑峻法而塑造的廉政清風,被劉禪一次次的“大赦天下”毀掉了。

“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愚不可及的劉禪)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宦官黃皓專攬朝政、權傾朝野,大將軍姜維上表劉禪,啟奏劉禪誅殺黃皓、整肅朝政,而劉禪不以為然的說“皓趨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黃皓僅僅是聽命行事的小臣而已……您可不用介意他),駁回了姜維的奏表。要麼、劉禪有眼無珠,要麼、劉禪偏袒包庇,否則,他怎能說黃皓是一個“小臣”?所謂的“小臣”,嚇得姜維不敢返回成都城,真讓人啼笑皆非!

“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禍國殃民的黃皓)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國的浩蕩大軍征伐蜀國,徵西將軍鄧艾和鎮西將軍鍾會率軍偷入陰平、奇襲錦竹、直逼成都。劉禪不顧北地王劉諶的以死相諫、不思姜維等人的以死相搏、不念蜀國先賢的以命相托,自縛上身、揹負梓板,帶著劉氏一族的老老少少,向魏國大將鄧艾投降。蜀國滅亡。

“樂不思蜀”劉禪也能洗白一下麼?別逗了,他比你知道的還廢物!

(亡國之君劉禪)

投降之後,劉氏一族的全家老小遷居於洛陽,據《漢晉春秋》一書所撰,司馬昭宴請劉禪和蜀國的故臣,演奏川蜀的名曲時,大臣們黯然神傷、悶悶不樂,唯獨劉禪拍手大笑、讚歎不已,司馬昭問劉禪:“顏思蜀否?”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此乃“樂不思蜀”的來源。

至此,劉禪的斑斑劣跡和累累罪行已經展露無遺了,“昏君”的惡名是板上釘釘的事兒,還能怎麼“洗白”劉禪呢?省省心吧。

您認為劉禪能不能“洗白”呢?他是不是遺臭萬年的昏君?歡迎您留言討論。

(本號專注於歷史拾遺、人物品鑑,還望您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