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北京前門東大街,一位顧客從大方百貨商店內走出。

9月的一個下午,我走進位於前門東大街上的大方百貨商店。推進玻璃門,店員似乎從我的表情裡讀出了“迷茫”,迅速迎上前,“您要點什麼”?

順著店員手勢,我探訪了這家已經營業39年的百貨商店。如同時空穿越,我彷彿回到了20年前:

那年我八歲,一米來高的玻璃櫃臺,裡面擺放了各種金屬製品和小商品。貨櫃裡面是一人通行的售貨員通道,在他們身後是兩米高的鋁合金貨架,擺放著各式化妝品和生活用品,更高的地方懸掛著一排一排的被子、衣服。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百貨商店內,依舊保持著上世紀末百貨商店的陳列風格。

眼前這家百貨商店的實景幾乎可以與我的記憶重合!

賣的是貨,講的是情

“您好”,商店經理薛紅的一聲照顧打斷了我的觀察和回憶。我直接表達了想要採訪的意願,薛經理立刻同意,開始帶我瞭解他們的“百寶箱”。

對於這裡的人和物,薛紅和她的同事們都再熟悉不過了。一起工作了20年的,在這裡都算“新同事”,因為有不少同事已經共事超過30年。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收營員使用算盤算賬,這裡的收銀臺還是保持只收現金的傳統。沒帶現金的年輕顧客只能與售貨員掃碼兌換現金。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售貨員幫助顧客修改被罩尺寸,像這樣的服務已經保持了30多年。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商店經理薛紅為顧客展示秋褲。多年的銷售經驗讓售貨員們清晰瞭解顧客需求,他們還專門為廠家提供修改建議,讓秋衣秋褲更符合老顧客身形。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店內,售貨員用竹製挑衣杆為顧客取商品。

不僅是同事,很多老顧客早已成朋友。收銀員趙女士回憶,自己1986年就過來了,“那時候我們也年輕,顧客也年輕,看著彼此一點點都老了,有的甚至都不在了”,收銀員趙女士說到這裡有些感慨,“一同經歷了,一同成長了,我們都到了暮年……”

但經常也會遇到小年輕進店問候,“呀,阿姨,您還在這裡呀,我們還記得小時候……”,收銀員趙女士笑笑說:“其實有些我們都不記得了,但是這種感覺很親切”。

39年的變與不變

說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店員們都很自豪。那時候,外貿商品算是大方百貨的一個招牌。

薛紅至今對當時的銷售場面記憶猶新,“一車皮一車皮的貨拉過來,顧客都在這些櫃檯前面擠著,裡外好幾層。我們那時候貨便宜,質量也好。在北京也小有名氣了,比較時尚的都奔這來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之前的招牌產品現在也不稀奇了,時尚也都變成了懷舊。在時間的洗禮下,這家老店好像一個沙漏,沉澱下很多精華。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飛躍鞋。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售貨員在櫃檯上展示銷售了十年以上的國產護膚品。

當年很普通的國產商品,比如說回力鞋、飛躍鞋、百雀羚、謝馥春、老花布、棉被胎、片仔癀、迷奇等在店裡一賣就是幾十年,經久不衰。化妝品櫃檯的售貨員介紹說,櫃檯上的多半商品都是銷售了十年以上的產品,這些都是口碑積攢下來的。

留下的不僅是物,還有情。店內的售貨員不僅是賣貨,有時候更像是生活經驗豐富的長輩。顧客只要說上想要做什麼用,售貨員總能找到匹配的工具。顧客為衣服尺碼範疇時,售貨員就可以看身材選尺碼。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售貨員傾聽顧客需求。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龍鳳被罩,不少結婚新人專門到這裡購買這款被罩。

售貨員甚至可以為顧客聯繫廠家,提供“私人訂製”。不少企業和大方一起經歷風風雨雨,也成為了老朋友,對於特殊體型的顧客,他們會幫忙聯繫定製加大號秋衣秋褲。薛紅對此表示,流通的是商品也是感情。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一名顧客在挑選商品,懷中的孩子像我們小時候走進百貨商店那樣,好奇地看周邊商品。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裁縫周師傅將一件新做好的衣服掛上衣架。他介紹,其實現在找他做衣服的不僅是老人,還有很多年輕人。他們更喜歡自己決定款式、選擇面料,而且價格也不一定比流水線上的成衣貴。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一名售貨員展示燈籠褲。他回憶說,這曾經是一種時尚,如今購買它的客戶大多是健身者。

“我們沒倒,我覺得我們還挺堅強的”,薛紅半開玩笑地說。在電商的衝擊下,像大方百貨這樣的老店已經沒有了曾經的輝煌,但他們還是在全心全意的服務顧客。

那些80後懷舊 90後長見識的百貨商品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勞動線,結實又耐用。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舌刮,老年人都知道,用來刮舌苔的。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織毛衣的針線。現在織毛衣的少了,但是還是會有人為孩子、愛人織衣服。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洗澡撓頭髮的,售貨員也真不知道應該叫什麼。如果知道叫什麼麻煩評論留言告知小編~~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各種型號的鉤針。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搪瓷器皿,結婚必備。現在雖然沒有了實際用途,但是很多講究的老人還是要為孩子添置一套。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引線器,穿針引線用的。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縫紉工具。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褲鼻和釦眼。

百貨商店30年:這裡有老北京的記憶,也有他們的青春


△ 發條小青蛙。

拍者話題

你記憶中關於百貨商店的故事?


The End -

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歡迎朋友圈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