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是宇宙中的唯一,我們要如何才能找到地外文明?

ALuLLL


一方面,按照地球生命的特點去尋找,可以縮小範圍;另一方面,隨緣。人類並沒搞清楚是否可以有不同於碳基生命的生命形式,找到什麼是什麼。

宇宙很大,盲目的搜尋很可能一無所獲。按照地球生命起源和進化的方式尋找,是目前最可能的一條途徑。但這樣做仍然有著非常大的範圍,銀河系2000億顆恆星,大多數恆星都有自己的行星,據科學家估算,像地球一樣位於恆星宜居帶的行星,在銀河系中有數百萬之多,也就是說銀河系有數百萬顆行星可能孕育生命,發展出文明的概率雖然很小,但是在幾百萬這個數字前提下,也會變成一個較大的幾率。

人類目前只瞭解地球碳基生命,科幻作品中的硅基生命等生命形式是否存在無法確定,人類在探索太陽系、探索銀河系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有可能以這樣的方式尋找到一種與碳基生命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不過幾率也是十分的小,因為人類目前連太陽系都出不去,探測器探測的範圍很小。或者外星文明星際旅行時發現了人類,和人類取得了交流。

搜尋外星生命,不是那麼容易的,也不是現代航天探索的重點,人類目前還是想了解我們生活於其中的太陽系、銀河系、宇宙,用以發展自身。


來看世界呀


地外文明的存在,是毫無疑問的。也許有許多低於我們,也有許多比我們發達很多。但是由於宇宙空間的廣闊,就我們現在的科技根本無法尋找。也許有更高度的星外文明,就在我們身邊,但我們一無所知。就象人去尋找動物,而動物不可能會尋找人。人會自覺幫助動物,而動物不可能自覺幫助人。因此地外文明的尋找,只有通過科技程度的提高,到了能自由騁駛於宇宙的程度,那就自然會不廢氣力的找到宇宙間的其他文明。也許外星文明,現在見到我們,就當我們是尚處於幼稚期的萌芽,不可打擾與驚動。就如我們保護珍稀動物一樣。當然好奇心會使人類進步。好好珍惜人類的和平,才是尋找外星文明的第一步。只可惜人類的這第一步,也不知何時才能邁出。(圖片,宋建窯點彩盞,自藏)。


乾德堂1


以人類的認知生命都是必須碳水化合物,理論上可能存在硅基生命,但目前沒有證實。

而要滿足碳基生命的要求是非常嚴苛,可以說是極端嚴苛的。

1.首先需要一個單恆星系統,多恆星系統會造成混亂(如三體裡面的三體星人一樣)。

2.其次恆星不能太大, 恆星質量越大壽命越短,有些恆星體積是太陽的幾千幾萬倍,質量也比太陽大幾十倍上百倍,但壽命只有數千萬年,生命根本來不及演化。恆星也不能太小,至少不能是矮恆星。

3.碳基生物對溫度很敏感,行星一定要位於與恆星適當的距離,稍微近一點就成金星了,稍微遠一點就成火星了。

4.行星不能是太大,大行星都是氣體星球,如木星土星。

5.行星不能太小,質量太小不能留住大氣,如火星。

6.行星必須有個金屬內核以建立磁場來規避致命的太陽風。

7.行星必須要有一定的地質活動,地質活動是產生生命的一個必要因素。

8.必須要一個足夠大的天然衛星來鎖定行星自轉,否自自轉偏移軸過大會導致極大的溫差。

如果滿足以上條件,那生命就有可能存在。

但生命存在就OK了嗎?

並不是,生命是很脆弱的,一個宇宙中隨處可見的事件都能終結生命。

1.這個星系要相對穩定的周邊環境,附近不要有隨時能撕碎你的黑洞和中子星,不要有即將爆發的超新星,不要有能產生致命伽馬射線的脈衝星等等。

2.這個星系的外圍需要有巨大的行星來清空絕大多數的小行星比如木星土星之於地球。

即便以上條件全部滿足,這個星球有穩定生態來支撐生命繁衍,那離複雜的多細胞生物還有一段距離,而從多細胞生物鐘演化出來類似於人類這樣的智能生物更是還有十萬八千里。地球生命從簡單的單核細菌到複雜的三葉蟲花了二十億年,從海生多細胞生物爬到陸地又花了5億年,從恐龍到人類其中還有2億年。地球歷史上經歷了5次大規模的滅絕,兩次連赤道都被冰川覆蓋的大冰川時代。地球產生伊始就被火星大小忒伊亞行星撞擊差點就胎死腹中,生命在最原始的環境中孕育了20度億年才產生出了人類,而人類談得上文明史的不過五六千的事情。

文明的產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即便今天的人類,站在地球食物鏈的頂端,探測器幾乎已經遍佈太陽系,但之於宇宙是非常脆弱的存在,一個宇宙中隨處存在的直徑數公里的小行星就能給人類致命一擊,一個伽馬射線暴能將地球幾十億的生命史和人類數千年的文明滅於彈指一揮間。

生命的出現條件非常嚴苛,而從普通生命演化成智能生命,再孕育出文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從一個可以利用科技的文明發展到一個足以抵禦一般宇宙事件發生或者星際遷徙的星際文明,在我們如今想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地球也許是是宇宙中唯一的幸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