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來了,看株洲高中之「變」

本網訊 “新高考就要來了!”自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佈以來,這個話題幾乎每年都被重新提及。對於湖南的學生和家長而言,新高考彷彿是“狼來了”的話題,一直“遙遙無期”。

今年,“狼”是真的來了: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湖南省高一新生整體實施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從2021年起,普通高校按新的高考制度錄取學生。

根據《湖南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今年的高一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不再文理分科,語數外3科為新高考必考科目,另外3個高考選考科目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由選擇,這也意味著實行了數十年的“文理分科”將被終結。

改革帶來的是人才培養方式、教學組織方式、管理方式、評價方式和高校錄取方式等全方位的變化,這將極大改變高中現有的固定行政班教學模式。學生由於選考科目不同,選課、走班學習將成為常態。

可以預見,新高考將逐步改變高中“千校一面”的辦學局面,為普通高中教育迴歸價值原點創造了制度條件。

在高考新政下,普通高中如何轉型?高中生如何選課?核心素養如何落地?……一系列問題都擺在教育行政部門和高中學校面前。

10月9日,筆者採訪株洲市教育部門、走進高中校園,探訪株洲如何應對新高考帶來的挑戰,以及正在發生的變化與落地舉措。

新高考来了,看株洲高中之“变”

【他山之石】 變“唯分數論”為“迴歸本真”

新高考首先在浙滬進行實驗。2017年,兩地新高考背景下的第一批高中生畢業了。

問題擺在了市教育局面前:高考新政下高中學校如何變革,先行先試的新高考上海樣本和浙江樣本是否值得參照,哪個樣本更適合株洲?

他山之石可攻玉。今年5月,該市派出全市高中校長、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教研人員60餘人前往華東師範大學參加新高考專項研修。

按2014年9月頒佈的《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浙江上海於2014年開始實行新高考制度。兩地高考新政均力圖去除“唯分數論”,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避開“軟肋”,並打破以往文理科割裂的局面。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語、數、外)+7選3(物、化、生、政、史、地、技術),上海是3(語、數、外)+6選3(物、化、生、政、史、地)。上海“6選3”模式下,學生一共有20種科目組合可以選擇;浙江“7選3”模式下,可選擇的科目組合更是多達35種。

根據新高考改革方案,上海考生外語科目可以考兩次,選擇最好一次計入高考成績;浙江省除了外語,“7選3”中的3門選考科目也可以考兩次,選擇更高的分數計入高考成績。

上海市市東中學與湖南頗有淵源,學校的創始人聶雲臺就是衡山縣人。迄今為止,學校已經創辦102年,算得上是上海老牌的高中學校。浙江餘姚中學也有著83年辦學歷史,曾經培育出開國將領周曼天、生理科學一代宗師陳宜張等一批棟樑。像這樣的老牌學校,要打破形成已久的育人模式,重新選課走班,想必也需要經過“陣痛”吧?

“確保國家教育方針落地,確保學生的學習權利不打折扣。”原上海市市東中學校長、特級教師金輝這麼說。高考新政下,學生的學習權利包括課程選擇、科目的選修、高考科目的選擇等。

如何確保?上海採取的是“劃好紅線”的辦法。為防止選課的“投機主義”,明令禁止只學高考科目,要讓學生在所有科目留下學習經歷、學習痕跡,取得合格證書。

“陣痛”之後,如何轉變?曹楊二中校長易建平說:“積極應對,迴歸本位。”

“迴歸”是浙滬兩地高中校長們都會著重談及的字眼,儘管學校各有特色,改變育人模式,迴歸教育本真,是他們共同的認識。

【應對之策】 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高考改革給該市基礎教育帶來系列變化:比如取消文理分科學生選考,如何分班、排課、開課,如何解決教師的編制,如何分層走班,如何建立客觀公正的綜合素質評價系統,數學不分文理後教學內容如何調整,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優秀學生的培養,語文、數學學科的進度、課時安排,英語兩考的組織複習,學生職業方向的引導,等等。

未雨綢繆,該市教育行政部門提前規劃,超前思考:早在2015年,市教育局就發出《關於積極應對高考改革,推進普通高中轉型提質工作的通知》,目標直指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該市應對新高考的基本策略是:以校長及教師素質提升為基礎,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以評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教育教學方式,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凸顯個性,途徑之一是以質量綜合評價為導向,促進普通高中轉型提質,確保株洲在新一輪高考改革中,把握大局,贏得主動。

迎接新高考,該市教育行政部門在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升校長教師課程能力、推進評價制度改革開始發力。與此同時,高中學校做出積極反應,市一中、市二中等學校開始試行分層教學和走班制教學,滿足學生多樣化教育需求。

與即將到來的新高考相銜接,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10月9日,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株洲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即將印發並組織實施。

【校園之變】為學生提供差別化教學

●市十三中:走班制教學

市十三中是該市首個“全國高中走班制教學智慧管理示範基地”。校長蔣凱介紹,學校以“選課走班實踐探索”為切入點,開始開展“應對高考改革試點研究”,學生開啟“我喜歡、我選擇、我學習、我快樂”的學習局面。

記者走進高一1705班教室,這裡正在進行一節書法國畫課。

學生們在教室門口的電子班牌上用“一卡通”打卡後,走進教室,開始40分鐘的美術走班課程學習。而坐在教室裡的50名學生,是由多個行政班級的學生組成的。

原來,學生在本學期伊始,就根據自己的器樂愛好、運動基礎與興趣和美術愛好,在“音體美”分類走班課程體系中自主選擇一類音樂、美術和體育課程走班學習。

學校課程中心主任李愛明介紹,近三年,學校緊密聯繫新高考、立足學校實情,分步驟、分階段、分目標地開展了一系列走班實踐探索,包括數理化國家必修課程分層走班、語文英語必修課程分類分層走班、音體美國家必修課程分類走班、校本選修課程分類走班和精準增分課程分類走班等。

學生各具差異,學校的教學卻完全沒有差別,學生更多的是刷題的機器,這是原有育人模式存在的問題。要變,“選擇”似乎成了前提,既要為各具差異的學生提供差別化教學,又讓學生通過選擇迎接新高考。

高考改革撬動高中教學改革,科目選考推動學科選擇。新政之下,高中學校“選課走班”成了必由之路。“選課走班制”作為一種“新型”的組織方式,契合了“高考3+3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學組織形式未來發展的新特點。

新高考来了,看株洲高中之“变”

●九方中學:開設職業規劃課

而在九方中學,從去年秋季學期開始,就在高一年級開展分層分類分項走班教學的實驗。

學校相關負責人李平軍介紹,學校利用每週二、四的第八、九節4個課時的校本選修課時間進行選課走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與情況選擇課程,共有二次選課機會,每週二、四可各選取一門作為選修課,全學期可選修四門校本課程。

學校還實施行政班與教學班並存的體育課程分項選修走班試點,“實行分項選修以後,學生對於體育課的滿意率大為提高,達到97%;同時,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積極性提高,許多學生掌握了一門以上的健身技藝,逐步養成了天天健身的習慣。”李平軍說。

新高考改革下的選考科目“六選三”,意味著選學科就是選專業,選專業就是選未來。“未來,我將朝著那個方向走?”也成為必須讓高中生開始關注的問題,生涯規劃課程承擔著指導學生選科、選專業的職責。

“我夢想的職業是當球員。”“我想當蛋糕店老闆,因為我喜歡烤蛋糕。”“我長大,想做一個藥劑師。” 市十三中高一223班,教師殷慧上“中學生職業規劃”課,發給學生一張量表,讓學生在近三百項中“喜歡的打勾”。

職業規劃課程包括髮現內心的渴望、認識自我、認識職業、發現身邊的機會、尋找職業方向、進行職業探索、為我的未來做準備、謀定而後動、進行職業體驗、管理夢想、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網絡。

“不管是課程選擇還是專業選擇,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高中生要具備選擇能力,學生要從認識自我、發現興趣、明確發展方向等方向,綜合考慮,科學合理地進行選擇。”殷慧說。

新高考来了,看株洲高中之“变”

●市二中:為每個孩子提供個性化課程表

如何選?怎麼走?市二中一直在進行新高考“3+3選課走班”實施研究。

在市二中校長曾湘漳眼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成為選課走班的起點和歸宿,真正意義上的走班制教學是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歷和興趣願望選擇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和考試的難度也不同,它為每個孩子提供個性化的課程表,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

“當為每一位潛質不同的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成為學校焦點時,會連帶引發學校課程制度、教學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乃至學科專用教室建設等一系列‘鏈式反應’,最後真正告別‘以教師為核心’的‘齊步走’的育人模式。”曾湘漳說。

新高考来了,看株洲高中之“变”

●市一中:三大書院為架構的課程體系

而在市一中,積極應對新高考的舉措之一是整體推進課程改革,構建以“建寧、徐家橋、慶雲山”三大書院為架構的課程體系,每期開設校本課程80多門,其中建寧書院“國”字號課程之國術(武術)、國韻(民樂)等深受學生喜愛。

新高考来了,看株洲高中之“变”

●市四中:智能信息化教學

市四中一堂數學課別開生面,老師和學生人手一部平板電腦,正在學習“正切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參評學生人數、掌握程度、答題步驟等一目瞭然。與以往的常規課堂不同,任課教師和在場的學生人手一部平板電腦,所有學習任務在線傳輸,學習問題實時診斷,學習成果及時展示並反饋。

立足於應對新高考,學校探索建立大數據分析下的“三優”教育教學管理系統,以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為手段,著力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迴歸教育本真,從“育分”到“育人”,迎接新高考,高中學校在行動。(通訊員 成建梅 王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