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李時珍稱爲「千杯不醉」,吃點它再喝酒,酒精都會「逃跑」!

酒文化是我國獨有的文化,從古至今不少名傳千古的作品都跟酒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留下了不少動人傳說。比如“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李白個性瀟灑、狂放、好飲酒。往往醉後便有千古佳句問世。


它被李時珍稱為“千杯不醉”,吃點它再喝酒,酒精都會“逃跑”!


無獨有偶,南宋畫家陳容號稱中國歷史畫龍第一人,在他筆下,神龍形神兼具,彷彿下一刻就能從畫中躍起,飛上天際。陳容也曾告訴友人,每次畫龍皆在酒醉以後,清醒之時卻是畫不出如此傳神之作。


它被李時珍稱為“千杯不醉”,吃點它再喝酒,酒精都會“逃跑”!


現代社會,飲酒之人何其多也。新婚燕爾、喬遷之喜,那都是要擺酒祝賀的。更別提平日裡朋友們小聚、或者工作上與客戶感情增進,都離不開喝酒。雖然酒的品牌、種類不少,但中國人更喜歡飲用白酒。三種香型:濃香、醬香、清香,可滿足不同口味的人。


它被李時珍稱為“千杯不醉”,吃點它再喝酒,酒精都會“逃跑”!


不過酒雖然是糧食釀造,喝多卻影響健康。而且好多人宿醉以後,第二天起來,有頭昏腦漲的感覺,這就是俗稱的“上頭”。經常飲酒過量,對肝臟和胃部也不好,很多朋友年輕時身體棒還不覺得,等年紀大了那一天再重視,可能會悔之晚矣。

但有的朋友卻說,我愛好不多,就好這杯中之物,每天必小酌幾杯,咋整?還有的朋友因為工作上的應酬,經常要在酒桌上舉杯,而且有些酒即使不想喝,也別無他法。現在市面上也出現了許多號稱解酒效果的藥物,雖然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是那麼明顯,很難說有沒有副作用。那如何解酒效果最好呢?


它被李時珍稱為“千杯不醉”,吃點它再喝酒,酒精都會“逃跑”!


其實對於醉酒如何處理,古人早有方法了,並寫進了書裡。名醫李時珍曾在編纂《本草綱目》時,提到了一種神奇的植物,並說“其枝、葉,止嘔逆,解酒毒,闢蟲毒”。

這種植物不僅能解酒毒,還能闢蟲毒。這種植物就是“枳椇子”,也叫“拐棗”、“萬壽果”。書中提到“拐棗”不僅解酒,用它來泡酒,還能治療風溼關節炎。民間用“拐棗”泡酒也有很悠久的歷史了,泡上一週左右,就能飲用了。但每次不宜過多,一小杯即可。


它被李時珍稱為“千杯不醉”,吃點它再喝酒,酒精都會“逃跑”!


現代醫院經過研究發現,“拐棗”含有大量的有機酸和葡萄糖,所以有解毒和安神的奇效,還能擴充人體內的血容量。

每次赴宴之前若能嚼上幾顆“拐棗”,想必酒桌上酒量會提高不少,而且第二天也不會有“上頭”的困擾。當然酒量雖然上升了,但也不宜多喝,畢竟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在這裡吃瓜冷知識祝所有喝酒的朋友適量飲酒,身體倍棒!

(圖片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