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曾經的歷史書上,關於中國古代“黑科技”的介紹,總是讓我們心向神往:張衡的地動儀,祖沖之的圓周率,郭守敬的《授時歷》等,都是歷史教科書上最有趣的一部分。

可是近日傳出消息,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了。

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雖然有人說,地動儀相關內容確實從初中七年級歷史教材上撤下,不過是改編進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但是,張衡的地動儀歷經多年爭議之後,已經不再被“官方”那麼承認。

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地動儀是真是假?

早在張衡生活的那個年代,史料記載中國土地上就發生了30多起地震。張衡當時是太史令,因此想要發明一樣東西,能夠預測地震減少人民的損失。

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據《後漢書》記載,公元134年12月13日,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突然動了起來,一個銅球掉到了蟾蜍的嘴裡。張衡說:“這個地方肯定地震了”。眾人不信,結果幾天後,隴西果然傳回了地震的消息。從此,地動儀變得舉世聞名,不過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消失。

其實地動儀在史書上的記載,只有寥寥幾百字。歷史書的描述主要根據范曄《後漢書·張衡傳》裡的描述: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詳細看這裡面描寫的地動儀的內部結構,僅僅是“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我們以前看到的歷史教科書上的圖片,其實只是後人王振鐸於上世紀50年代根據這十二個字製作的。

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當時中國地震學奠基人傅承義院士就批判道:“房梁下吊塊肉都比你那個模型強

。”的確,截至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臺公認精確的地震預報儀器,張衡早在一千年前就製作出的地動儀,沒有圖片也沒有詳細描述,確實只是像個故事。

張載的地動儀更像是一個“民族神話”,我們的祖先早在那麼多年前就有了如此偉大的發明,很能增強民族自信心。當然,歷史上的“民族神話”不止這一個……

“中華上下五千年”不靠譜?

一說起中華歷史,我們便會用“上下五千年”來形容其悠久。這個說法有人說最早出自孫中山1912年初寫的《黃帝贊》: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也有人說出自現代著名教育學家林漢達所著的《上下五千年》,他從黃帝時期算起,大概是五千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不過這個說法一直備受質疑。即使是從史書有記載的夏朝開始算起,即從公元前2070年到現在,也是四千年左右。在外國曆史學家眼裡,更加不承認這個說法。我們現在最早的考古發現還只到甲骨文和後母戊鼎,也就是商朝,因此國外公認中國的歷史只能從商朝算起。

90年代起,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夏商周斷代工程”中,希望能挖掘夏朝甚至更早以前中國的歷史遺蹟。後來發現了最符合夏朝的是二里頭遺址,然而,二里頭遺址沒能留下文字,雖然時期和夏朝吻合,但沒有詳細證據證明它就是夏朝都城。

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很多人會說,為何我們的考古發現一定要得到國外認可?其實不是得到誰認可的問題,而是學術的精確性和嚴謹性,在沒有確切證據之前,過多的下定論確實不妥。

“四大發明”是一個外國人提出

我們熟悉的四大發明說法“造紙、火藥、活字印刷、指南針”,是李約瑟在1943年提出的。當時他在研究中國科技史,一提出“四大發明”的說法便轟動了社會。

1947年,李約瑟回國,開始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總結了中國2000年的科技史,被後來的中國人奉為科技聖經,於是,以後中國史學家的對中國科技史研究必須在那個從沒有過歷史訓練基礎的李先生的作品框架下進行了,對“四大發明”一有疑義,立刻就會被批得“體無完膚”。

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遠播五大洲四大洋,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但是由於他對中國的瞭解實在有限,提出的“四大發明”,基本上都是不靠譜的。只是由於當時的中國,確實需要一個外國人對中國科學的誇詞,於是匆匆間將這四大發明列入光榮榜。

李約瑟更多的站在四大發明對近代歐洲的影響下來考慮,而不是說造紙、火藥代表古中國最先進、應用最廣泛的科學技術水平。造紙,在漢朝之前數千年的埃及就已有記載;而硝石和硫磺的混合體,只是燃燒速度略快一些的燃料,至多做個炮仗,根本不能夠作為發射藥;活字印刷更無考古方面的證據,僅靠一篇古人的筆記,中國的印刷實際上是整版的雕版,泥陶的活字,考古上一個實物也沒有見過;至於指南針,實證是傳說中的“指南車”,(和張衡的“地動儀”一樣,是個假想的模型),世界多個民族聲稱對指南針有發明權,各有證據,這一條的官司,恐怕要打很多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拼貼與舊的指南針和地圖

真正要說中國影響最深的四大發明,不如說“陶瓷、筷子、絲綢、農曆”——瓷器,中國英文名即以此命名;筷子,中國人獨有的發明;絲綢,古代對外貿易最主要的品種;農曆,在指導農業生產上很有先進性。

實際上,張衡本人的科學貢獻並不是地動儀,而是他記載了渾天說對天文現象的認識,還製作了重要天文儀器渾天儀。他確實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有著突出的貢獻,對於“上下五千年”“四大發明”等說法,我們不應妄自菲薄,也不應目中無人,而要尊重真實的歷史,還原歷史的真相。

張衡發明地動儀,還有哪些口口相傳的歷史常識不靠譜?

關注一往文學,喜歡文學的人,在這裡讀懂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