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大家好,我是玩兒。

今天我們來說說三毛。

儘管我不止一次說過我對她的感覺一般,可是,時間,過去,《三毛全集》的11本,閱過,翻過,留著,好多天看書的時間,好多次翻書的徘徊,好多過去回憶的留戀。

我必須要承認我被她影響至深。

關於流浪、關於隨心、關於自由、關於世俗、關於規則、關於坦誠、關於真我、關於好奇心、關於對這整個世界的態度、關於整個人生的路途。

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1

三毛的流浪

她選擇歷經山河

大概稍有聽說,也知,三毛呢,流浪一輩子。最為人所懷戀當屬她在撒哈拉的日子,奇異詭譎的自然,如夢如幻的生活。

她可以在《荒山之夜》中享受著一種下班後和荷西放聲高喝,駕車遠去,百里沙漠,尋找化石的樂趣。

如同古詩十九首中所謂“人生不滿百,何懷千歲憂”“ 晝短而夜長,何不秉燭遊”。

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她也可以在《白手起家》中在沙漠中缺水、缺錢的壞境下搭建起自己和荷西的小屋中的任何必需品。

無論是撿來的所謂“垃圾”被她奉為《我的寶貝》,還是變換起做菜的樣式樂趣。

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著,生活沒了束縛、少了拘束的洋洋灑灑、瀟灑飄逸、生活的真正的美

這一切也提醒了我們對愛的人、對生活抱有一顆純真的心;

這一切也給了我們想象,想象未來、想象自由、想象愛、想象我們的之所以存在。

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此外,她中南美洲、大陸的《萬水千山走遍》,她的歐洲,她一切一切走過的地方。

不僅為中國臺灣文學增添了色彩,也屬整個中國當代文學的奇景,更是在有意無意中勾起了每個人對遠方、對自由、對愛的追屬。

故而,她是成了一種象徵,一種“誰能不喜歡這種生活呢?”的象徵。

2

歷經山河之後

流浪終是有了結局

她回來了,她選擇了死亡的終點。

可為什麼呢?因為她終於沒了再繼續流浪的理由,她終於沒了繼續追尋的嚮往。

此中有任何的猜測。

我想從她的性格、她的家人、她的愛情這三點說一下。

(1):她的性格

在很多人看起來,她堅強、勇敢,甚至有著“向死而生”、“死而再生”的淡然與詩意。

正如她在《不死鳥》中對她的父母說自己的死亡是幸福,是“死而再生”:

“前一陣在深夜裡與父母談話,我突然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的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

可是《雨季不再來》分明向我們展示了三毛從小至青春的孤獨、落寞、憂傷、空。

是柳永《雨霖鈴》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孤獨落寞;

是席慕蓉《蓮的心事》中“在芬芳的笑靨之後,誰人知我蓮的心事的憂傷”;

是王勃《滕王閣詩》中“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空。

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三毛年少時

三毛在《逃學為讀書》中說她初中被老師懲罰著“示眾”,已然揭示她成長中的不幸!

“在全班同學的面前,這位數學老師......在我的臉上,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大圓餅,因為墨汁太多了,它們流下來,順著我緊緊抿住的嘴唇,滲到嘴巴里去。”

"畫完了大花臉,老師意猶未盡,她叫我去大樓的走廊上走一圈。我殭屍般的走了出去,廊上的同學先是驚叫,而後指著我大笑特笑,我,在一剎那間,成了名人。”

小時候是如此,她的青春毅然是孤獨、感傷。正如她在《雨季不再來》中所說的:

“有時候,我多麼希望能有一雙睿智的眼睛能夠看穿我,能夠明白瞭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斕和荒蕪。那雙眼眸能夠穿透我的最為本質的靈魂,直抵我心靈深處那個真實的自己,她的話語能解決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對我的所作所為能有一針見血的評價。”

也正如唐伯虎的《落花詩》中所言:“多少好花空落盡,不曾遇著賞花人”

她的過去是孤獨的,她的性格深處本身也就是孤獨的。

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2):她的親人

很多人都不太瞭解這一點,三毛成名後,她的家人甚至都沒有看過她寫的書。她的親切的家人實際上也不懂她。

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三毛及其家人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中有個角色叫葦弟。葦弟很喜歡莎菲,愛她入骨,而且葦弟也是個很好的男孩,可莎菲卻不喜歡她。

而當莎菲實在忍受不了情感上的煎熬,把“自己的日記”拿給葦弟看,想讓葦弟明白自己的內心(如果能明白,也許兩人就可以在一起了)可葦弟仍然不懂。

於是莎菲對他,可謂哀莫大於心死。

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一個人的文字是很能代表一個人真正的自己,像三毛的作品和本人來說更是如此,她本就是寫出了自己的生活。

可是家人沒看她的書,這去哪兒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女兒。

另外,荷西的家人。當荷西死去後,三毛見到荷西的媽媽,她以為會得到情感上的互相安慰。

可是荷西媽媽卻怕三毛和她搶遺產。

不被自己親愛的家人所理解,孰能不苦悶、矛盾、孤獨、彷徨、痛苦、掙扎。

(3):她的愛人

家人的不理解,便讓三毛轉移了情感。

三毛像張愛玲一般,把幾乎所有的情感都傾入到了愛人身上。正如三毛的《滾滾紅塵》被理解為是借鑑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愛情故事一樣。

張愛玲對其家人,非常隔膜,尤其作品中多數對父母的描述你更可以看出來,那些父母多數自私、城府。

比如《金鎖記》中曹七巧為了讓他兒子陪她過,對兒子是,“把兒子捆在自己身邊,讓兒媳獨守空房,寂寞而過。”她兩個兒媳先後自殺,兒子也從此斷了再娶的念頭。

因此張愛玲把愛傾注在胡蘭成身上,因為再沒了別人所依的情況下,只有胡蘭成能理解她。

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話劇《金鎖記》

三毛對荷西亦是。可是荷西,當荷西死後,三毛的世界,一切都沒了,什麼都沒了。

“你走後,我便走了整個世界。”

由此以上及其他原因,所以,她終於沒了再繼續流浪的理由,她終於沒了繼續追尋的嚮往。後來的尋找之旅,再也沒了一切,有的只是自殺前的掙扎。

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3

願你歷經山河

覺得人間值得

流浪的我啊、流浪的你啊、流浪的他們啊。

那些去北上廣深的人啊,那些李佩甫《城的燈》中為了“城市的慾望”或者如方方《閉上眼睛就是天黑》不知到該幹什麼便選擇離開故地的人啊。

不管別人是不是祝你前行快樂,祝你前程似錦,而我只願你,只祝福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包括但不止像三毛,找到所愛的人,找到真正的自己,也永遠生活中只會有美好的“意外”。

我想,當有天,我們能在一次次火車、飛機、地鐵、在一次次路途、在一幕幕風景、在耳邊的音樂聲、在下車後的一次深呼吸後...

在某一刻突然回眸,淡然一笑。

我們或許就會明白,人生所貴,在“值得”。


三毛|“願你歷經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作者:玩兒。有個女孩曾說,我是個很不正經的,文藝青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什麼都信她的,還深信不疑。

[1] 三毛.三毛全集[M]. 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4).

[2]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9).

[3] 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 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6).

[4] 李佩甫.城的燈[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12).

[5] 方方.閉上眼睛就是天黑[M].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6).

[6] 吳娜.三毛的流浪情節[J].咸寧學院學報,2007,(10).

[7] 楊宗蓉.唯美的流浪——解讀三毛[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臺灣文學研究),2009,(3).

[8] 葉雲佳.擁抱愛和自由的生命追尋——感悟三毛的人生及其“私”寫作[J].康定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