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國慶期間,大帝回了一趟老家,發現不大的縣城突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很多“小豆腐”。“小豆腐”是一種來源於貴州的自助型炭烤宵夜,馬賽克大小的小豆腐塊,切得薄薄的五花肉。

酒過三巡,我問老友們:“你們感覺怎麼樣,吃飽了嗎?”,老友們整齊地搖搖頭,一大群夜遊神12點跑到24小時粉館都唆了一大碗米粉+瘦肉蒸格。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唆完粉剛好一點,夜生活剛開始的KTV傳出一首《鴻雁》,酒醉後的破音響嗓音不能唱出蒙古的豪邁、蒼涼,但我竟然有一絲享受的感覺,因為這不娘炮,我想起了成都的一位內蒙古漢子——十四。

右邊的蒙古漢子就是我的哥們十四▼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大帝作為一枚頂級不會下廚的肉食愛好者,對於各色肉類如數家珍,也曾經衝動地因為吃了一家牛排開啟過一次失敗的餐飲創業之旅。誤打誤撞進入短視頻行業後,接觸了成都許多美食資源,認識了十四。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與十四的緣分始於一次前公司的營銷合作,當時大帝我剛到成都,朋友並不是很多,經過同事的幫助和勤快的雙腿,漸漸有了一些客戶朋友。而十四就是餐飲界的一位前輩推薦的合作伙伴。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當時我傻乎乎的開著我那輛油老虎別克來到了清江南路的榕園,榕園是老成都喝茶休閒砌長城的院子。榕園隔壁就是十四開的呼吉牧烤肉店,見到十四的第一面就倍感親切,剛開始打招呼還很客套的遞名片,看著熱氣騰騰的烤架,內心是無比渴望來上一塊的。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十四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真誠,是一種對朋友真情流露的友好,身材高大的十四手也沒閒著,說話間親自烤了一個白花花的饃饃夾到我跟同事碗裡,“你們餓了吧,先吃點饃,羊肉串馬上就好!”。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烤羊肉串跟烤羊腰子上桌後,我們不再客套,擼了起來。十四的父親也在店裡,跟我們熱情的打招呼,老爺子說這些羊肉都是他秘製的。十四接過話茬子:羊肉都是內蒙空運過來的,羊的品種跟宰殺羊的方法都跟四川不同。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講道理,老夫縱橫酒池肉林三十餘載,舌尖判斷肉品的好與孬還是有一定的功夫。羶味當然是沒有的,羊肉肥瘦也比較合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恰到好處。跟我吃過的新疆羊肉串辣椒孜然味重不同,呼吉牧的烤羊肉是不辣的,比較尊重食材本身的味道。

呼吉牧的烤羊腿香氣撲鼻▼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這道涼拌魚嘴跟精釀一起入口有生蠔的味道▼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當時十四從一開始似乎就不打算對我隱瞞,這是我內心希望交往的朋友。他是比我大幾歲的八零後,曾經的標籤是北漂、滬漂。熱愛民謠音樂的十四時不時會在店裡彈著吉他唱歌,他說自己曾經也遇到過挫折,也迷茫過,差點墜入人生的暗河。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英雄莫問出處,人都有過一些傷疤或不堪回首。也許是蒙古人特有的善良和真摯,讓追求音樂與自由的十四來到了成都。我不是特別瞭解民謠,只知道李志、趙雷,但我對於十四說見到他喜歡的民謠歌手依然會淚流滿面的情緒感同身受。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同是異鄉人,十四說起他的蓉漂經歷,讓我自然而然會在腦海裡回想我來成都的種種。俗話說父母在,不遠遊。當年我毅然決然從事業單位裸辭來到成都究竟是為了什麼?十四的話給了我啟發,我們既是為父母子女而活,也更加是為自己而活。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突然想灌一碗深夜雞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能量場,你的樂觀輻射周圍,快樂自然圍繞;你的消極暗流湧動,焦慮蔓延開來。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15-20歲的時候,我們信人定勝天,自我感覺良好,以為全世界因我而動;

20-25歲的時候,我們迷茫而貪玩,肆意荒廢青春,以為我們永遠不會老;

25-30歲的時候,我們有危機意識,努力競爭拼搏,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30歲+的年紀其實是比較尷尬的,比前輩60/70後沒有雄厚的人脈和資本積累,比晚輩90/00後又老態了些,被嫌棄為油膩大叔。有時候恍惚間感覺自己是不是真的進入了中老年人行列,十四的臉上看不出對這一切複雜社會潛規則的憂慮,他只要能彈起吉他、跟朋友烤肉就好。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國慶節結束之後,我迫不及待地約了兩個朋友去了呼吉牧。可惜的是十四不在,我點了滿滿一桌心念已久的烤肉,開了六瓶福加白,聽著店裡的駐唱小哥娓娓道來。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十四的經歷不復雜,但他是個有故事的蒙古漢子,來呼吉牧大塊吃肉,聽聽他唱歌就可以體會。不過,我心裡還有一個小小的遺憾:十四,你還欠我一頓酒!

成都這一家蒙古烤肉+民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