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小年,投行機構的在會項目量直線下降!

截止2018年9月14日,證監會公佈的IPO排隊企業有257家,而2017年同期的排隊企業有536家。

2018年IPO排隊企業數量僅為2017年的一半不到,IPO“堰塞湖”明顯已經消退。

排隊企業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大發審委的從嚴審核,從源頭把握上市企業質量,IPO通過率較低,另外還有現場檢查,大批企業撤回材料等。

據說,發審委換屆在即,IPO市場或將迎來利好,後期排隊企業數可能增長。

下面,我們來看看中介機構2018年9月14日和2017年9月14日排隊企業量對比,縱向瞭解今年IPO排隊情況。

同期各版塊排隊企業量對比


IPO小年,投行機構的在會項目量直線下降!


來源:證監會;製圖:大象IPO(ID:daxiangipo)

據證監會數據顯示,2017年9月14日,IPO排隊企業數為536家,其中創業板214家,主板245家,中小板77家;2018年9月14日,IPO排隊企業數為257家,其中創業板95家,主板120家,中小板42家。

整體來看,各版塊17年和18年排隊企業分佈情況較一致,都是主板數量最多,其次是創業板,中小板排隊企業最少。中小板排隊企業佔比從14.37%,增長為16.34%;創業板佔比則從39.93%,減少到36.96%。

保薦機構同期排隊企業量對比


IPO小年,投行機構的在會項目量直線下降!


來源:證監會;製圖:大象IPO(ID:daxiangipo)

由於總的IPO排隊企業數量減少,各保薦機構的項目量基本上都有一定減少。2017年9月14日,擁有排隊企業最多的保薦機構是中信建投證券,有39家排隊企業,到2018年9月14日,排隊企業數量變為21家,減少了18家。

中信證券也表現良好,2017年9月14日有36家IPO排隊項目,2018年同期有21家,減少了12家。

廣發證券2017年9月14日有35家IPO排隊項目,2018年同期有24家,減少了14家。

可以看出,2017年排隊項目較少的保薦機構,有很多到了2018年就直接沒有項目了,“僧多粥少”的情況下,IPO項目主要還是集中在大券商手中。

會所同期排隊企業量對比


IPO小年,投行機構的在會項目量直線下降!


IPO排隊企業涉及的會計師事務所比較集中,2017年9月14日,為536家排隊企業服務的有35家會計師事務所,2018年同期有27家。

項目量最多的是立信,17年9月有109家,18年同期有55家,減少54家。

其次是天健,17年9月有83家,18年同期有39家,減少44家。

瑞華排在第三,17年9月有48家,18年同期有14家,減少34家。

律所同期排隊企業量對比


IPO小年,投行機構的在會項目量直線下降!


來源:證監會;製圖:大象IPO(ID:daxiangipo)

IPO排隊企業涉及的律師事務所比較分散,2017年9月14日,為536家排隊企業服務的律師事務所有77家,2018年同期有49家,很多律所都只有1-2家項目。

項目量最多的是國浩律師事務所,2017年9月14日,有78家排隊企業,2018年同期有39家,減少39家。

其次是北京市中倫,2017年9月14日,有46家排隊企業,2018年同期有33家,減少13家。

北京市金杜排第三,2017年9月14日,有38家排隊企業,2018年同期有24家,減少14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