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歷千年有殘損,但是依稀能辨認出昔日的模樣……

虽历千年有残损,但是依稀能辨认出昔日的模样……

聖果寺位於鳳凰山笤帚灣西面的山塢內。

聖果寺又名勝果寺,由無著喜文禪師建於唐乾寧年間(894-898)。吳越時期,錢王在石壁上鐫刻“西方三聖”及十八羅漢像。北宋初年改名勝果寺。後因蘇軾任杭州通判時對該寺主持清順的文才和道德大為讚頌,寺院聲名也由此鵲起。南宋時期,該寺為宮廷內苑供奉之所。明洪武年間(1368-1398),勝果寺重建,殿有石刻“勝果”兩字,旁署“皇帝淳熙重建”等字。此後有諸多文人雅士為寺題額,並留下了大量的書墨詩畫。

虽历千年有残损,但是依稀能辨认出昔日的模样……
虽历千年有残损,但是依稀能辨认出昔日的模样……

明代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夢尋》中曾稱其地:“松徑盤紆,澗淙潺灂。羅剎石在其前,鳳凰山列其後,江景之勝無過此。”足見其寺景之幽雅,不愧為勝地。寺院整體建築毀於清咸豐時。日軍侵佔杭州後,尚留有房10餘間,由僧妙慈主持。1958年寺院被拆毀,僧侶遣散,寺院從此湮沒世間。

虽历千年有残损,但是依稀能辨认出昔日的模样……

聖果寺遺址現存有多處古蹟。“三佛石”即“西方三聖”,舊時此處石佛山建有閣,閣後平地上有佛祖亭。佛像高約10米,是杭州最大的古代摩崖佛像。

虽历千年有残损,但是依稀能辨认出昔日的模样……虽历千年有残损,但是依稀能辨认出昔日的模样……
虽历千年有残损,但是依稀能辨认出昔日的模样……

四周有“十八羅漢像”及多處摩崖題刻,如“忠實”、“鳳山”及“躍雲”等。雖經千年已遭殘損,但多數仍能辨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