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森:服務萬家門店,走訪百家企業,爲實體零售實現數位化轉型

1

新零售作為互聯網推動社會信息化、數字化的宏觀過程中,零售行業發展、變化的一個階段,其最大的特點是數字化、全渠道以及更靈活的供應鏈這三個維度的交互融合,而其中數字化是核心,是全渠道和更靈活的供應鏈的實現基礎。

新零售倡導以消費者為中心,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對商品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構零售業態結構及生態圈,並融合線上、線下零售服務體驗,以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

近年來,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逐年放緩,線上零售面向的用戶總規模趨於穩定,純線上形式的開發客戶成本已經越來越高,而線下零售潛力無窮,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企業轉向發展新零售業態。

2016年馬雲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新零售發展風生水起,阿里先發制人率先引領新零售變革,隨後蘇寧、京東、優衣庫、網易嚴選等零售巨頭紛紛快速擁抱,騰訊也在2017年11月提出“智慧零售”概念,正式進軍新零售。至此,以阿里和騰訊為首的兩大新零售陣營建立,各大零售巨頭各領風騷,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然而,新零售的到來除了加速了零售行業的發展與變革,同時也給實體零售企業帶來了衝擊。新零售的一大特點是全渠道的發展,全渠道並不僅是在線下開店,線上開發APP,其核心是線上線下渠道的打通,為消費者提供無縫的購物體驗,作用是實現線上線下流量的無縫轉化。其背後更考驗的是企業的數字化程度、對於數據的挖掘能力、雲端的統籌能力以及線下店鋪和物流體系的協同反應能力。

而這對實體零售企業來說,無疑是很困難的事情。一方面,眾多實體零售企業正在遭到新零售和線上商城的衝擊影響,必須求新求變;另一方面,實體零售業態習慣於依靠住宅區或客流密集的商業中心區通過帶流量實現薄利多銷的業務模式侷限性太大,很難承載新業務的探索。作為零售變革中的重要一環,實體零售業態如何才能打破瓶頸實現新零售數字化轉型?為此《廣告主評論》特別專訪了閃電購創始人兼CEO王永森。

王永森:服務萬家門店,走訪百家企業,為實體零售實現數字化轉型

2

實體零售企業的日子,越來越煎熬了。

王永森向《廣告主評論》舉了一個例子:某家大型連鎖商超,請權威諮詢機構尼爾森做了一場調研,過去一年的數據顯示,有接近四成的會員沒有進店消費,新會員數量下降39%,而30歲以下的年輕會員中,1年的充值金額平均只有700元左右,是過去水平的幾分之一。

年輕用戶不喜歡到店了,這是實體零售企業不得不直面的現實。更多的用戶,更多的消費,都出現在網上,發生在手機上,門店無法獲取到這部分用戶。

更讓實體零售企業深陷泥沼的根本原因是,在過去的十年中,實體零售企業在規模上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企業內部的思維方式、能力結構以及數字化水平卻沒有相應跟上,這造成了企業自身的能力結構與企業發展需求嚴重的不對稱。

“為什麼實體零售的數字化升級總是步履蹣跚?因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從0到1的事,零售企業有歷史包袱的存在,要打破他們原有固化的思維方式、組織方式,遇到的阻力遠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在幫助零售企業變革的道路上,閃電購也經過了無數坎坷,但王永森堅信自己的判斷,“新一代消費者人群正在塑造零售業的未來,零售企業必須採用新的技術和服務模式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帶給他們獨一無二的個性化體驗。”閃電購和客戶一同走過的路,也是整個實體零售數字化轉型的縮影。

王永森一門心思的扎到實體零售行業中,他服務了上萬家的門店,走訪了100多家零售企業,終於認識到,要幫實體零售企業走通數字化變革之路,就需要幫助企業建立起全新的思維模式,這注定是一場自上而下,深入基因的徹底轉變。過去的1年中,王永森頻繁出現在在各大零售行業峰會的現場,向實體零售佈道,幫助他們看清零售企業數字化的趨勢,喚醒他們轉變的意識。

在閃電購和王永森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實體零售企業意識到數字化的必要性,並逐漸走上這條路。

在閃電購的所在地杭州,世紀聯華是當地最大的連鎖零售企業,旗下有超過200家大大小小不同業態的超市。2017年開始,世紀聯華開始與閃電購合作佈局新零售,閃電購向世紀聯華提供了數字化升級的戰略指導和技術、運營支持,協助聯華快速建立起全渠道業務體系,實現了會員在線化及營銷數字化。

在過去的一年內,世紀聯華在線上交易額累計超過1.5億,每日履約的訂單超過1萬單,併成長出一批日訂單穩定在500單左右的優質店鋪。更難能可貴的是,世紀聯華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了一批對數字化升級有經驗有想法的團隊,為未來數字化創新樹立了更大的信心。而相似的事,也發生在與閃電購合作的華潤蘇果、美宜佳、諸暨一百等零售企業的身上。

3

“數字化轉型,最關鍵的是要走出第一步。”王永森對《廣告主評論》表示,零售企業必須要邁出這一步,才能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修正目標和路徑,迭代自身的能力。

摸準了實體零售的脈搏後,閃電購將落地的第一步,放在了以餓了麼、美團外賣、京東到家為代表的到家平臺上。“與天貓、京東這一類傳統電商相比,到家平臺的業務邏輯有本質的不同:到家平臺是基於地理位置提供服務,真正以門店為中心的,1小時送達的上門服務,也更適合實體零售高頻、低價、標品的特效,和即時性的購物需求。“

更重要的是,依託於到家平臺的體系,實體零售企業可以輕盈、快速的將線上業務搭建起來,去觸達線上的用戶。有了這個基礎,零售企業才能在實際業務的推進中,及時發現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完善自身的數字化能力。

《廣告主雜誌》在採訪中瞭解到,很多企業都做過線上化、數字化的嘗試,但普遍收效甚微。以到家平臺為例,很多企業認識到這個渠道有價值,但是入駐之後,才發現自身不具備線上運營的能力,如何根據場景來設置商品組合,如何制定營銷方案,對於產品上的需求,如何向平臺方提出解決,這些都是問題,一旦卡在這裡,數字化的嘗試也就停滯了。

為此,閃電購向實體零售企業提供深度的線上運營解決方案,包括產品工具應用的培訓、線上運營的培訓,幫助他們建立起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業務能力。讓零售企業從自身作出改變,提升團隊的整體水平。

接下來的一步,閃電購會幫助零售企業打造APP或者小程序,作為自己的會員服務載體平臺。很多實體零售企業的線下會員,看著數量很大,但其實管理和利用程度很低,服務手段單一。但有了能夠打通線下場景和交易鏈路的小程序或者APP,情況則大大不同。通過在線化的會員體系,零售企業不僅能知道到店的消費者是誰,還可以知道用戶的購物習慣、來店頻次。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在線化的方式去觸達他。有了這樣的觸達,互聯網常用的拉新、提升轉化、刺激復購、提升用戶粘性的所有一切手段,都可以被應用在零售的場景中。

當然,這樣的前提也是在零售企業具備一定基礎之後,才有能力用好APP或小程序這樣的服務工具。

4

2017年開始,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線上巨頭,通過資本的整合,完成了對不少零售企業的收編和擴張。王永森認為,無論是對於零售行業,還是對於閃電購來說,這都不是一件壞事。

巨頭的進入,資本的催化,加速了實體零售行業的洗牌,實體零售企業改革的意願越來越強烈,對於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態度也變得更加積極。這對閃電購而言,教育市場的成本大大降低了,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積極的與閃電購交流。

根據CCFA(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國內零售百強企業的交易總額1萬億,只是整個實體零售市場的十分之一。從當前來看,阿里,騰訊改造的主要是頭部用戶,這個市場上還有很多區域性的品牌,仍然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更重要的是,新零售、數字化的發展,線上線下融合,並不是實體與線上簡單的疊加,而是一種全新的能力養成,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是巨頭參與進來,也免不了一番傷筋動骨。在這個階段,新零售市場還無法形成一套成熟的,可以通吃市場的模式,所以無論是巨頭,還是各類零售技術服務商,都還在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