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它是杭州人壓箱底兒的「寶貝」,已在貼沙河畔靜立逾百年……

「重生」它是杭州人压箱底儿的“宝贝”,已在贴沙河畔静立逾百年……

不止西湖,杭州人的壓箱底寶貝,除了西湖邊、博物館裡頭的,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不可移動文物”。它們中的大多數,大隱隱於市,可能每日與上下班的你擦肩而過,可能是我們曾經念過書的那座屋子、也可能是我們去看過病的醫院舊樓。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仁愛醫院的故事……

「重生」它是杭州人压箱底儿的“宝贝”,已在贴沙河畔静立逾百年……

仁愛醫院舊址位於下城區刀茅巷與鳳起路交匯處,在如今的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內,是一組紅磚實疊的西式教會醫院風格的獨立建築。

民國十一年(1922),法國天主教仁愛會法籍修女郝格肋變賣家產,捐資在刀茅巷222號籌建了教會醫院——仁愛醫院,又名聖心醫院,也是當時市內的第二家西醫診所。醫院佔地55畝,內有哥特式教堂、X光室、施診所、男女病房等樓房4幢及海星小學校舍。

「重生」它是杭州人压箱底儿的“宝贝”,已在贴沙河畔静立逾百年……

杭州是中國較早開辦西式診所、醫院的城市之一,當時仁愛醫院無論是醫術還是醫院的規模,在杭城都可算是首屈一指。據醫院的老職工回憶:抗戰期間,杭州城東貼沙河畔一片紅磚砌成的洋房是市民心中的聖地。病人從四面八方湧到這裡,清洗傷口,敷藥包紮,接受免費的治療。

仁愛醫院第一任院長為中國籍修女孫儒理,民國十七年(1928)由英籍修女彭姆姆任院長。1955年6月,醫院改名為杭州紅十字會醫院。2005年鳳起路改造時,對原仁愛醫院建築進行了整修,並在醫院前的小廣場上塑一修女雕塑,以紀念這段歷史。

「重生」它是杭州人压箱底儿的“宝贝”,已在贴沙河畔静立逾百年……

仁愛醫院建院後,陸續營造了一些建築,至新中國成立時,共有10處、189間房。其中院內有的一幢哥特式天主教堂極具西方宗教建築特色。該建築共分上下兩層,建築面積361平方米,磚混結構、尖頂拱窗,建築類型和風格在杭州都較為少見。

「重生」它是杭州人压箱底儿的“宝贝”,已在贴沙河畔静立逾百年……

內有彌撒臺、盤旋式樓梯,彩繪聖像及花紋地磚,裝飾用材考究,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而比鄰四周的四幢歐式紅磚樓房同為仁愛醫院時期的建築,保存較好,與教堂形成一個具有歷史人文內涵和統一環境氛圍的整體。

「重生」它是杭州人压箱底儿的“宝贝”,已在贴沙河畔静立逾百年……

再回首這些逾百年的老建築,褪去繁華後依然如此美,這裡的美不僅僅是時光的沉澱,還有歷史文化的涵養凝聚其中……

部分資料:下城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