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江湖」中地位頗高,不過關於它的來歷至今是個謎!

它在“江湖”中地位颇高,不过关于它的来历至今是个谜!

它在“江湖”中地位颇高,不过关于它的来历至今是个谜!

中心集施茶材會公所舊址坐落於拱宸橋西吉祥寺巷與敬勝裡交匯處,吉祥寺巷18號,為一處三進三開間的合院式牆門建築。

關於拱埠這座公所的來歷,眾說紛紜。一說是王姓挑夫熱衷公益,帶頭建立了這個扶貧助弱的機構,向老闆們募捐;一說是一個道士發起了建造挑夫們集會和施捨茶水及棺材的公所。之所以出現多個版本,皆因創辦中心集施茶材會公所的人社會身份低下,不便公開原因所致。

杭州歷來是著名的茶葉產地,又是浙、皖、贛、閩茶葉運銷集散之地。中日甲午戰爭後,拱宸橋地區被闢為商埠口岸,茶葉貿易十分繁榮,成為“中心地”所在。但這座公所在當年卻只是拱埠管理茶材商業的民間組織,系自由結合,其權利多集中於業內有聲望者,經費需由會員分擔。

它在“江湖”中地位颇高,不过关于它的来历至今是个谜!

石庫大門

該公所建於20世紀20年代,距今已有90餘年歷史。建築坐西朝東,老牆石庫門的副天盤上刻有“中心集施茶材會公所”9個字,落款時間為“民國甲子仲春”(1924年3月)。公所東北、東南圍牆角上各有一塊“拱埠中心集界”字樣的界碑,字跡清晰可見,是民國建房時的實物。

它在“江湖”中地位颇高,不过关于它的来历至今是个谜!

廳室院子

現存公所遺址為磚木結構的三進院子,面闊6米,進深35米。

它在“江湖”中地位颇高,不过关于它的来历至今是个谜!

“拱埠中心集界”字樣的界碑

公所佔地5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公所內有多間廳室廂房,雖年代久遠,但架構完好,木雕石刻上的人物仕女、花鳥魚蟲線條流暢,靈動多姿,水波紋、雲彩紋也刻畫細緻,地下的青石板材則“油光滴滑”。新中國成立後,公所被改為民居,房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建,內有“七十二家房客”似的住戶。

它在“江湖”中地位颇高,不过关于它的来历至今是个谜!

如今,拱宸橋西的中心集施茶材會公所被重新整修,成為人們研究杭州運河社會生活和慈善文化一處不可多得的建築實物,亦是拱墅運河存世不多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它在“江湖”中地位颇高,不过关于它的来历至今是个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