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北山路上看似平淡無奇的它,竟和法醫毒物學有關聯

惊!北山路上看似平淡无奇的它,竟和法医毒物学有关联

惊!北山路上看似平淡无奇的它,竟和法医毒物学有关联

北山路35號(海鹽館)是一個大院落,佔地面積達3029畝。院內有中式平房、樓房多座,房屋總面積為400餘平方米。這些磚木結構的中式老屋大都建於民國初年。紅色的門窗、黛色的磚瓦、白色的牆體、高低起伏的屋簷,佈滿青苔的老井,攀援而上的青藤。從院落圍牆旁豎立著帶有“海鹽”字跡的牆界來看,這處房產最早應該是海鹽籍人士的。這是每一位走過北山路的人都會經過的老房子,但房子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惊!北山路上看似平淡无奇的它,竟和法医毒物学有关联

據杭州地方文獻資料記載,這處院落在20世紀20年代曾被用作婦女養病院。民國十八年(1929),首屆西湖博覽會期間,上海國貨工廠聯合會曾在此處開設一個大型商場,包括毓秀庵、北山路35號大院、寄廬等,都是該商場租賃的房屋。西湖博覽會落幕後,所有租借的房屋都歸還給原業主,但北山路35號大院卻有了新用處,大門前掛出了“浙江省衛生廳試驗所”的招牌。

惊!北山路上看似平淡无奇的它,竟和法医毒物学有关联

民國十八年(1929)11月,衛生所開張,內設細菌、化學、總務三個部門。由德國籍猶太人羅賽主持該所工作,併兼任細菌科科長。民國二十年(1931),著名學者黃鳴駒被該所聘為化學科科長。黃鳴駒上任後便在當年精心編撰了《毒物分析化學》一書,黃的本意是為指導試驗所的化學工作,但是,該書一經上市,立即引起司法界的關注,因為在此之前,我國一直沒有毒物分析方面的書籍,司法界雖然已配備了一些毒物檢驗人員(就是現在的法醫),但苦於沒有可指導操作的書籍,只得按照《洗冤錄》、《平冤錄》、《無冤錄》等古書中所記載的驗毒方法,如銀針驗毒等,開展工作。很快該書就成為司法驗毒人員的工具書。所以,在裡西湖浙江省衛生試驗所內誕生的《毒物分析化學》被公認為“我國第一本法醫毒物學書籍”。黃鳴駒也被公認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毒物分析化學家”。

在艱苦的戰爭年代裡,省衛生試驗所的科研人員還在可能的範圍內開展一些基礎性的科研工作,包括對瘧蚊的調查,對疫苗免疫力的研究,積極迎戰各種傳染病及地方病的調查。新中國成立後,省、市、縣各級開始籌建衛生防疫站。浙江省衛生試驗所的人馬一分為三,去各地幫忙開展工作。

惊!北山路上看似平淡无奇的它,竟和法医毒物学有关联

北山路上的浙江省衛生試驗所舊址,承載了近代中國初創衛生實驗工作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