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收藏球鞋

對於很多球鞋愛好者來說,球鞋是拿來穿的,也是收藏的。家裡好好地收藏著一些限量版球鞋,每個人對著自己收藏的球鞋有著自己心中的意義,並不是每一個外人能夠理解的,可是現在說收藏,和以前說收藏,其實已經是不一樣的概念了。

我也記得我曾經說過,現在球鞋的耐久度不再像以前的球鞋那麼耐久,製鞋的成本一直屢屢增高,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品牌方也情非得已地,或者心甘情願地,用上更環保的材質來製造鞋子,優先考慮對著環境的保護,再到了成本的控制,最後到了我們最在意的狀況,鞋子也不耐穿了。

論收藏球鞋

耐克 Zoom Air 和氣墊的耐久度,和元年的鞋子相比之下,已經縮短了很大的一段時間,阿迪的 Boost 的期限也只是 250 公里。這些時間段代表了什麼?代表了品牌方已經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預測到了鞋子的壽命,重新的循環往復再度發售一次。Air Jordan 11 Space Jam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鞋子再度發售的時候,正是上一次復刻就快壞的時候。

論收藏球鞋

收藏鞋子的一個目的,本來是很純粹的,其實就是確保未來一直能夠穿自己喜歡的鞋款,所以一有機會,就囤上三兩雙,可是基於上面我說的這個因素,可能你穿壞了第二雙的時候,當你想穿第三雙的時候,那一雙其實也一起被囤壞了。看到囤壞的鞋子的時候,你會問自己,“收藏球鞋的意義是什麼?”。

論收藏球鞋

另外一個收藏計劃被打擾,就是現在各個品牌方都承載著超高的銷售業績,被迫屢屢發售一些很有經典,很有銷售保證的鞋款,通常這一類的鞋款就是很多球鞋愛好者都會買來穿,都會收藏著的鞋款。品牌方為了追求業績,都經已不再珍惜地保護自身鞋款的品牌價值,所以你會看到你收藏著的鞋子,還沒壞,就已經被排在了未來發售的日程上,你確實會百感交集。一方面開心於能夠再買喜歡的鞋子,另一方面卻也失望於你腳上的鞋子,甚至囤著的鞋子,已經被品牌方榨乾市場價值了。

論收藏球鞋

還有一個收藏球鞋的動機,就是個人的情懷,緬懷某個時段,紀念某個球星,所以就毫無考慮地買了下來,當成擺設品那樣的供奉。情懷往往述說著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只要你還有感動的一天,品牌說書人就會在一旁循循善誘地和你說故事。對我聽過無數次故事會的人來說,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卻也都會偶爾不知覺地購買,情懷營銷如此強大動人,在新生代中,有多少人已經為了情懷埋了單?

論收藏球鞋

現在的情懷已經變成了品牌方的營銷套路,更厲害的,就是品牌方也其實喜歡留意著二級市場的走勢,漸漸把主導地位歸回到品牌方那一方。品牌方一直觀察二級市場鞋子熱度,在觀察鞋販子們囤著什麼鞋子,或者收藏著什麼鞋子,就在鞋販子即將看到收成的時候,就來一個重新發售的消息。先不管那消息是不是實錘,僅有一點風聲,就已經讓鞋販子欲哭無淚了。

論收藏球鞋

收藏增值,這詞現在聽起來挺諷刺,如果把球鞋放到了收藏家藝術品的地位的時候,地位確實還是挺尷尬。所謂的球鞋收藏家,一方面要小心照顧寶貴球鞋的整體狀況,氣溫潮溼度存放空間皆要兼顧,又要揣摩何時套利,讓球鞋還沒壞之前把它賣出去以求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要提醒吊膽地擔心品牌方再度陷害你一次,讓你手上的球鞋慢慢珍惜地收著,同時間也慢慢地貶值。在現在那麼瘋狂的年代,品牌方為了存貨,確實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最後,也不是說不能收藏球鞋,就如何把這個遊戲玩得溜而不是被品牌方耍猴子,這已經是越來越少人做得到的事情了。我碎碎念地說了那麼多,如果你還是要嘗試的話,請做好最壞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