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剛《晨悟.會借》

085

巧風借力上青雲,

攀龍附鳳趁他人;

萬物皆為我所用,

成就大業抖精神。

借力、借勢、借錢、借人、借東西,均歸一個"借"字。借,是每個人都曾經遇到過的事。但是,一定要學會巧借,會借、敢借。

翻開人類歷史,王者以借取天下,智者以借謀高官,商人以借賺大錢,不善於藉助外力的人,一定是些平庸一生的人。善於“借”的人,借他人之花獻自身之佛,借親朋好友之助登上事業之巔,借天時地利人和圓成功之夢,都離不開一個"借"字。

宋玉剛一生也遇到多次"借",借書、借錢、借物品。而更為成功的是,比如我策劃的雙匯王中王品牌,叫《巧借獅子成大王》,是借了美國動畫片《獅子王》的勢,在兒童消費群中,一下子打開了市場大門,也憑這一個借字,最後也把春都打敗了。還有我參與策劃的《雙匯飄向天安門》廣告活動,因借了"天安門"的勢而使雙匯名聲大噪,該廣告影響力響譽海外,並被不少大專院校列為經典教案。

所以,我們古人荀子說:“藉助於車馬的人,並非有利於雙腳,但是可以到達千里之外;藉助於舟楫的人,並非不善於游泳,但是可以渡過長江大河;有才能的人,並非生來與常人有什麼不同,只不過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在當今這個時代裡,借不僅是一種思維與行為的藝術,更是生存與成功的策略。尤其是在商業領域中,“借雞生蛋”、“借地生財”、“借船出海”、“藉機行事”、“借題發揮”等等,林林總總,無一不是借。因為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只有藉助外力才能生存,才能發展,才能登上事業的頂峰。

借,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從有形的借物、借財、借人、借地,到無形的借勢、藉機、借力、借智,借已深深烙印在人們的意識裡。

一個人的一生中,凡要成就大事者,不借助於別人的思想、能力、經驗、智慧、資金、資源、人才等各種可借之物,是很難會成功的。

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藉助外在力量的箇中高手,他們的區別只不過是借的內容和方式不同罷了。

呂不韋藉助秦公子與皇宮娘娘之力,自己圓了主宰秦朝的夢;諸葛亮幫助劉備奠定蜀國大業,一是借荊州;二是借東風火燒曹軍於赤壁。事實上任何人離不開借,會借的人,能點石成金,能在危難中力挽狂瀾。不會借的人,即使擁有天時、地利、人和,最終也難逃脫失敗的命運。

親愛的朋友,屈尊下駕吧,學會借,長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自己沒有的,只管去借,借智借力借人借錢都可以,會了借,你就一定會或功。

2018.10.13

作者簡介:宋玉剛.教授、作協書協會員,雙手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雙匯王牌策劃人。30多家行業協會與企業專家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