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產業鏈調查:早已成爲收費業務

核心提示:“人肉搜索”自出現起,就是一把高懸的雙刃劍,便利人們查詢信息的同時,更多的卻是對個人信息、個人隱私的侵犯,司法規制仍任重道遠。

“人肉搜索”產業鏈調查:早已成為收費業務

資料圖。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任文岱 北京報道

最近,接連發生幾起與“人肉搜索”相關的熱點事件,在“德陽安醫生自殺”“魔道祖師粉絲人肉網友”的事件中,“人肉搜索”猖獗被濫用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甚至還引發當事人自殺的慘劇。

“人肉搜索”自出現起,就一直是把雙刃劍。在許多網絡熱點事件中,“必須人肉他(她)”是社交平臺上,網友經常掛在口頭上的話。在早年間的“表哥”“房姐”事件中,“人肉搜索”被看成是網絡反腐利器,但現在,人們深深地陷入了自己個人信息是否安全的焦慮中。

“人肉搜索”濫用

前不久,四川德陽某醫院的安醫生因不堪網絡輿論壓力自殺了。事情源於一場游泳池內引發的衝突。

安醫生與丈夫喬某在當地一家酒店游泳館內游泳時,被兩名13歲左右男孩觸到臀部,並要求他們道歉,沒想到卻得到了男生的“鬼臉”。一旁的喬某看不下去,動手打了其中一名男生。

隨後,男生家長知道事情後,在更衣室毆打了安醫生,之後雙方到派出所進行了調解。然而,事情至此並沒有結束。安醫生夫婦沒想到的是,事發後第二天,男生家長常某分別到安醫生和喬某單位,要求領導將他們開除。

同時,安醫生和喬某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職業、工作單位等,在德陽本地的一些微信群內被瘋傳。而游泳館內的監控視頻,在被剪輯後,經由男生家長上傳到微博尋求輿論的關注。包括“德陽爆料王”在內的一些自媒體和其他媒體,以“疑因妻子游泳時被撞到,男子竟在游泳池按著小孩打”“疑因妻子被撞,水務局人員泳池內打男童”等標題,轉發視頻並引起很大的關注量。安醫生和喬某也因此被網友譴責,受到人身攻擊。

之後沒過兩天,不堪壓力的安醫生在自家車內吞服安眠藥自殺。安醫生在醫院搶救的視頻、安醫生在游泳館被打的視頻等被傳到網上,事情迎來了反轉,輿論一邊倒地開始譴責男生家長。

整個事件中,從泳池監控視頻洩露、安醫生夫婦信息洩露,從一開始“人肉”喬某,到後來“人肉”男生家人。每個環節都透露出信息安全的隱患。

與熱點公共事件中為伸張正義的“人肉”不同的是,在“飯圈”,“人肉搜索”似乎成了家常便飯。安醫生自殺事件發生後不久,“魔道祖師人肉”便登上了熱搜。

《魔道祖師》為一部非常受歡迎的漫畫,擁有大批狂熱的粉絲。一位網友在網上發表了關於質疑《魔道祖師》的言論,遭到狂熱粉絲的“人肉”及瘋狂辱罵。有媒體報道,該網友因此事抑鬱,自殺未遂。

這不是《魔道祖師》粉絲第一次“人肉”網友,此前,曾有某文學作家西子緒也因說過《魔道祖師》營銷的相關話語,被粉絲認為抹黑造謠而遭“人肉”。

除了《魔道祖師》這樣的“二次元書粉圈”,不少明星的粉絲群體也出現過“人肉”事件,而“人肉”的理由五花八門,比如明星權志龍粉絲因被誤會親了偶像,直接被粉絲“人肉”並送上了熱搜;還有普通網友因發表對明星蔡徐坤否定性評論,也被其粉絲“人肉”。

“人肉搜索”背後

今年8月,湖北省棗陽市人民法院對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進行了判決。“90後”楊康組建一支“人肉搜索”團隊,提供多種付費查詢公民信息的服務,接單後再聯繫“信息販子”購買指定人員的個人信息,形成一條侵犯公民隱私的非法利益鏈條,在這個鏈條上有快遞公司員工、派出所協警、食品店搬運工等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人。

其實不只“飯圈”,打開百度,鍵入“人肉搜索”,會出來一系列諸如“人肉搜索怎麼找人”“人肉搜索的方法”“人肉搜索服務”等關聯搜索,“人肉搜索”早已成為網友的日常,也由此衍生一系列利益鏈條。

某日凌晨時分,“百度貼吧”一名叫“往生海”的人發佈“人肉盜號定位,請進”,點進其主頁,多是“需要人肉搜尋調查請進”的類似帖子,並附上其微信號,記者通過微信加其為好友。他告訴記者,他今年23歲,這份工作是他的主業,是一份賺錢的工作。

記者得知,他能夠提供查詢戶籍信息,詳細戶籍最快兩個小時出結果,收費500元;普通戶籍最快1個小時出結果,收費200元。隨後他發來兩名男性戶籍信息的圖片。其中詳細戶籍包括姓名、身份證號、聯繫電話、婚姻狀況、現居地址和犯罪記錄等信息,普通戶籍包括戶籍、身份證號、戶籍地址等。

同時他還表示,收款是交給工作室,自己不能接私單。但記者質疑百度貼吧是他個人發的帖,並非工作室,他稱那些都是工作室的營銷號發的廣告。

記者到“百度貼吧”以“需要人肉調查”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有多個不同賬號發佈類似內容的帖子,而帖子評論裡所留的聯繫方式卻有重合。

隨後,記者將本人微博賬號提供給此人,並讓其查找戶籍信息,並向其出示的工作室二維碼掃碼支付定金200元。他表示沒問題,可以查到。然而,最後查詢結果卻並非記者本人資料。

記者質疑這個結果不準確時,此人表示,這是通過微博號反查綁定手機號,手機號再出機主戶籍信息,他所接的單子準確率達到90%。記者再度向他提出質疑後,便未得到回覆。次日凌晨,記者發現此人賬號又在“百度貼吧”裡發佈了新的“人肉”服務帖。

記者在“貼吧”裡看到,有不少人是因為被騙而想到“人肉搜索”,有做生意被騙錢的,有被網友騙錢的,甚至還有被提供“人肉搜索”服務而被騙錢的。

法律規制仍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人肉搜索”已經滲透進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中,而且引發網絡暴力。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8年9月5日發表題為《調研報告揭示香港“人肉搜索”現狀,一半以上中學生的個人數據遭網上曝光》的報道。

報道稱,由香港理工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相關一半以上中學生的個人信息和照片未經允許就在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軟件上遭到曝光,這使2120名二年級至五年級的調查對象中,超過20%的受害學生感覺介於輕微和極其嚴重抑鬱及焦慮之間,接近16%的人感到緊張。

在德陽安醫生事件中,事情反轉之後的輿論槍口對準了男生一家,男生及其父母、小姨姨夫的信息被網友扒了個底朝天,包括男生姓名、身份證號、就讀學校等在內的信息,至今仍然能在微博、百度等平臺內找到。

事實上,2014年最高法出臺《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民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第12條規定,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這樣的規定被網友稱為“人肉搜索”的終結。

去年6月1日,《網絡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簡稱《兩高解釋》)等法律相繼實施。

《兩高解釋》第三條規定,向特定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通過信息網絡或者其他途徑發佈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53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即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這意味著人肉搜索行為有可能觸犯刑事犯罪。

但情況並未因此得到改觀,“人肉搜索”行為並未得到扼制,很多引起廣泛關注的“人肉搜索事件”中並未有人因此被追責,並且司法適用中還存在困境。此前,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通報,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具體民事裁判規則尚未成型,該院近10年受理的民事案件中,不以使用信息為目的的單純公開和披露個人信息類案件佔比最高,達到56%,主要以隱私權糾紛出現,較為多發的就是典型的“網絡人肉”行為。

但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酒仙橋法庭庭長吳彬表示,個人信息與隱私的外延範圍尚不明確,當前亟待立法和司法上界定個人信息權益的權利屬性和適用範圍。原標題:“人肉搜索”濫用之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