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期詩詞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 敬請關注!分享詩詞與經典人物故事,仰望那一場最美的相逢!

馮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

157期詩詞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他的詞多寫閒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每天一古人詩詞,一起來欣賞經典詩詞!

《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譯賞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diàn)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杆曲折盤轉,像是有意無意倚偎在綠樹上,春風輕拂,千萬條碧綠柔美的柳枝在朝陽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澤。遠處,傳來了美妙悠揚的箏樂聲,是那麼的賞心悅耳,逗引得樑上的燕子雙雙穿過門簾,撲向春天溫馨的懷抱。

偎:依靠。黃金縷:指嫩柳條。鈿箏:用羅鈿裝飾的箏。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生於南方,渡海而至,故稱。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shà)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然而,只幾天時間,已是物換景遷:迎風飄揚的柳絲籠罩在漫天飛舞的落絮中;紅豔豔的杏花,也經不住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眨眼間便萎謝凋零。我想在夢中排遣春愁,可濃睡中,卻被黃鶯的啼叫聲驚醒,美麗的夢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霎:極短的時間。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暗用金昌緒《春怨》詩意:“打起黃鶯兒,莫救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這首詞是擬寫閨情之作,全篇以寫景始而以情終,景中含情,情又襯景,因而被評為“金碧山水,一片空濛。”(譚獻《譚評詞辨》)

上闋從春光寫起。“六曲闌干”三句極力描寫庭院的春日明媚風景。曲曲紅闌,被綠茵扶疏的碧樹所環繞;院中的楊柳隨風搖擺,如絲如縷的柔條在夕陽的晚照中輕盈飛舞,好一派靜謐、優美的景色。一個“偎”字,寫出自然景物與人工景物的和諧、親暱,一個“展”字,寫盡了柳條的媚態,詞的意境,就在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而突如其來的琮琮箏聲,打破了這安靜的氛圍,也驚起了雙燕,穿簾而去。由燕子的安居,可知閨中的冷清;由箏聲的驚燕,可知聲音之激越,彈箏者心情之鬱悶也可見一斑。儘管全部是寫景,但閨中人獨處的難堪之情已經隱約可見。上闋中詞人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進行描寫,先寫箏鳴聲之悽婉,再寫成雙的海燕穿簾而去,所見所聞,勾起詞人隱隱的孤獨與惆悵之感,為下文進一步抒情做鋪墊。

下片抒傷春之情。首三句寫詞人所見:遊絲、落絮、紅杏花,這些景物的描寫,暗示春之將逝。依舊由景開始,但是“滿眼”一詞已經凸現了人的出現,是從閨中人的視線和心情來看景了。“遊絲”和“落絮”都是經典的春愁繚亂、幽思綿綿的意象,“滿”和“兼”字更說明了一種無聊、無奈的心情。這是突然降下的一陣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最後一句由春光繚繞歸結到春閨的愁思,一個“亂”字說明了心緒之亂,“無尋處”則點出了好夢被驚醒後的煩惱與憂愁。經過這兩句一點化,前面的景語全都變成了情語,令人回味不已。

157期詩詞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

五代:馮延巳


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譯賞

誰道閒情拋擲(zhì)久?每到春來,惆(chóu)悵(chàng)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裡朱顏瘦。

誰說閒情逸致被忘記了太久?每到新春來到,我的惆悵心緒一如故舊。為了消除這種閒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飲,讓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體消瘦,對著鏡子自己容顏已改。

閒情:即閒愁、春愁。病酒:飲酒過量引起身體不適。敢辭:不避、不怕。朱顏,青春紅潤的面色。朱顏:這裡指紅潤的臉色。

河畔青蕪(wú)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河邊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樹成蔭。見到如此美景,我憂傷地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我獨立在小橋的橋頭,清風吹拂著衣袖。只有遠處那一排排樹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綽綽,與我相伴。

青蕪:青草。平林:平原上的樹林。新月:陰曆每月初出的彎形月亮。

這是一首表達孤寂惆悵的言情詞。全詞所寫的乃是心中一種常存永在的惆悵、憂愁,而且充滿了獨自一人承擔的孤寂、淒冷之感,不僅傳達了一種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現出強烈而鮮明的個性,意蘊深遠,感發幽微。

上闋開門見山,首句用反問的句式把這種既欲拋棄卻又不得忘記的“閒情”提了出來,整個上片始終緊扣首句提出的複雜矛盾的心情迴環反覆,表現了作者內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下闋進一步抒發這種與時常新的閒情愁緒。詞人把這種迷惘與困惑又直接以疑問的形式再次鮮明突出地揭諸筆端,可謂真率之極;而在“河畔青蕪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隱含著綿遠纖柔、無窮無盡的情意與思緒,又可謂幽微之至。

157期詩詞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長命女·春日宴》

五代:馮延巳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譯賞

春日宴(yàn),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qiè)身常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風和日麗的春天,擺起豐盛的酒宴。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許三願:一願郎君你長壽千歲,二願我身體永遠康健,三願我倆如同樑上燕呀,雙雙對對,幸福無邊。

綠酒:古時米酒釀成未濾時,面浮米渣,呈淡綠色,故名。妾身:古時女子隊自己的謙稱。歲歲:年年,即每年。

這首詞實際是祝酒詞,描寫春日開宴時,夫婦雙方祝酒陳願。前兩願分別祝郎君與自己長壽健康,第一願以梁燕雙柄喻夫妻團圓,天長地久。馮詞三願對於人問恩愛夫婦而苦則相當典型,主人公不求富貴.惟願夫婦相守長久,意願雖強而所求不奢,表現了古代女子對美滿生活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