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之夜 輿論逼宮

在北京等大城市的鬧市區,聚集著一群深夜玩樂結束卻無法回家的青年們;他們有的和路邊黑車司機談起價格,有的帶著身份證以備叫不到車就外邊過夜,還有的執著地拿著手機用其他打車軟件排隊叫車。

滴滴暫停深夜服務讓守候在三里屯路邊的黑車司機們異常興奮。23點一過,就有黑車司機在路邊開始大喊:“今晚沒有滴滴!早上車早回家!” 出租車司機也以“一口價、不打表”大聲吆喝攬客。三里屯的三蹦子價格甚至高過出租車,而在其他城市摩的生意也一時間熱鬧起來。

滴滴之夜 輿論逼宮


滴滴之夜 輿論逼宮


圖片來自AI財經社

文章這樣形容:

“對於喜歡過城市夜生活的人來說,深夜‘叫個車’也使得生活方式更向前一步:不再擔心走出酒吧要被黑車宰,他們習慣了在離場前叫好網約車,安心等著司機在路邊亮起雙閃。

沒人能想到網約車消失會是什麼樣子,但就在這一夜之間,滴滴的停止營運,讓所有人似乎都聽到了‘咔嚓’一聲脆響——滴滴這臺大機器因故宕機,夜間出門遊蕩的紅男綠女,險些成為無家可歸的孩子。”

近年來,政府部門對網約車的集中整頓導致整個行業陷入恐慌。比如2016年北京實施“史上最嚴的查車政策”——京牌車+京籍司機,再到今年7月推出網約車駕駛證和運輸證政策,讓很多滴滴司機“驚恐又憤怒”,很多不符規定的司機便選擇加入黑車隊伍。

此外,成都去年9月出臺政策:網約車要將“私家車”變“運營車”,60萬公里強制報廢,或8年退出網約車經營;要辦車證的話必須上營運保險等等。文章認為,並非司機不願合規,而是合規實在太難。

如今沒有網約車的補充,出租車沒法完成城市公共交通的任務,而深夜更是黑車回潮、出租車也加入拼座喊價大軍。滴滴的停運,讓原本乘客司機雙贏的局面短暫終結。網約車司機走投無路,乘客沒有深夜網約車,安全問題突然更讓人擔憂。

這篇文章發出後迅速引發網絡討論。有網友認為,滴滴“暫停深夜服務”的一刀切整改是偷換概念,以此來裹挾民意:

滴滴之夜 輿論逼宮


有人則認為,表面是全面整治,實際則是以全面罷工來“逼宮”,“一刀切”整治手段本身就是企業壟斷的一種體現。據千龍網9月9日稱,在合併優步之後,滴滴的市場佔有率在2017年就已經達到了90%。

滴滴之夜 輿論逼宮


“不是沒有滴滴不行”,大眾關心的是如何讓出行服務得到優化升級,更安全:

滴滴之夜 輿論逼宮


滴滴之夜 輿論逼宮


黑車問題一直存在,需要整頓:

滴滴之夜 輿論逼宮


不過,也有人提出,滴滴作為出行平臺確實非常便利,問題在於安全漏洞,要有監管,但不該被一棍子打死:

截圖來自微博

順風車與網約車並不相同

此前,據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刑二庭審判員姜楠稱,涉及滴滴平臺的刑事案件中,明顯的特點都集中在順風車上,“所以至少在滴滴的業態中順風車的風險確實是比較高的。而且也說明了,就是在順風車管理過程中,可能確實存在著我們可以再做一些工作去努力降低這種犯罪率可能的這種措施。”

澎湃新聞9月6日報道稱,順風車與網約車(專車、快車)不同,並梳理了滴滴出行從出租車呼叫逐漸擴展到專車、順風車業務的發展模式:

滴滴和快的在2012年推出後最初的功能僅是呼叫出租車。滴滴的專車業務直到2014年8月才上線,在2015年2月合併快的後,滴滴業務線進行調整,5月推出快車,6月推出順風車業務。

2015年6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等約談滴滴,明確指出該公司推出的“滴滴專車”及“滴滴快車”業務,使用私家車和租賃車配備駕駛員,從事按照乘客意願提供運輸服務並按里程和時間收費的客運服務,違反了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

滴滴、易到等打車軟件平臺採取的應對措施,一方面是進行自有車輛投入,另一方面則是踏著共享經濟大潮推動順風車業務,降低司機的參與門檻。2016年6月,滴滴順風車業務上線,並推出獨立App。

順風車與專車、快車不同,順風車參與人群就是私家車及車主,而“載人一程”的行為,不再被認為是營運而是“共乘”,屬於典型的共享經濟——這一概念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

由於運營模式完全不同,二者的管理尺度也有所不同,針對順風車的規則更為寬鬆,導致滴滴平臺針對順風車司機和專快車司機的審核標準不同。

除了本身就是想嘗試下共享經濟、選擇開順風車的用戶,還有一部分因不滿足專快車標準的司機被平臺清退,流向了順風車,甚至在實質上在以合乘名義從事非法網約車經營服務。

根據滴滴APP的招募信息顯示,滴滴注冊快車司機實行實名制,需提供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在司機要求中,還有明確提示需無暴力犯罪、吸毒記錄,無酒駕、毒駕等嚴重違反交通法規事故的前科。

相較而言,順風車車主的申請條件寬鬆些,根據招募信息顯示,車輛既可在本人名下,也可不在本人名下,並無快車那樣的對無暴力犯罪記錄、無吸毒記錄的要求。

儘管滴滴對乘客和司機都有一定約束,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安全性漏洞更多來源於滴滴本身的不規範行為,甚至是原則性的錯誤。

8月24日溫州樂清女孩遇害後,多個部門約談滴滴要求清理不合規車輛和駕駛員、完善投訴處理機制、加強對駕駛員教育等,但具體落實仍存在問題。

據中國之聲9月10日稱,8月底河南多部門就要求滴滴整治,然而兩週過去,滴滴仍在給沒有營運證的司機派單,沒有證件的司機也可註冊快車,若因無證扣車,滴滴會承擔部分罰款。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順風車仍是大眾出行的剛需,不能一噎廢食,但是它必須要好好整改,現在存在的問題比較多。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順風車和專車不同的政策門檻存在誤區,本該監管從嚴的順風車,管理者過於鬆弛;而本該稍微放開的快車、專車,卻在監管政策上附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限制。科技作者魏武揮的曾發文稱,順風車應該徹底關閉,專車、快車等網約車的所謂本地戶口本地牌照、排量要求等應有待商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