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摳圖?攝影專用PS CC一鍵摳圖體驗

大家都知道現代數碼技術先進,摳圖幾乎成為每個玩攝影后期的朋友必學技能。在攝影圈裡倒是有個奇怪的現象,不少人認為在攝影后期裡做摳圖處理,就是對攝影的侮辱,有違光影自然之理。不過我覺得凡事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摳圖在現實生活中確實非常有用,而且它近幾年的智能化發展也是大家最受關注的地方。最新的PS CC 19.1版本,就對一鍵摳圖再做強化。到底體驗如何?我們一試便知。

PS CC版本曾經對摳圖提出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叫“選擇並遮住”,它強大的地方在於對邊緣開始具有識別能力,也就是說,在鼠標點擊到拖拽的時候會有區域識別功能,從而使得摳圖更快速,精準度可調更智能化。而這次PS CC 19.1版本更是在其基礎上再做強化,這次你選都不用選,直接點擊一下鼠標便能識別你想要摳出的圖像!真有點不可思議!

不過在S君更新PS CC最新版的時候卻出現了狀況,同樣Windows操作系統的電腦,使用同樣的Adobe Creative Cloud去升級PS CC,卻得到兩種不同的結果。

從上圖可以看到,PC 1和PC 2的PS版本號完全相同,但實際上PC 1並沒有更新出這次更新的重點“選擇主體”功能,而PC 2則有。PC 1即使卸載重裝依然不能更新新功能,讓人相當鬱悶。

PC 1和PC 2都是64位最新版1709的Windows 10,不同的是PC 1是i7處理器而PC 2是i5處理器,且PC 1是8GB內存而PC 2是16GB內存。莫非新功能真的和電腦硬件有關?Adobe真是調皮了。希望各位網友順利更新出新功能吧!

那麼本次要測試的新功能“選擇主體”,它位於“快速選擇工具”和“魔棒工具”功能欄裡,快捷鍵W即可調出。我們導入照片之後,只需要點擊“選擇主體”,等待三秒左右,即可出現選區。那麼這個新功能神奇在哪?我們先讓一張普通的S君拍攝的手辦的照片上。

導入照片,我們啥也不做,只點擊“選擇主體”。S君瞬間呆眼了!這幾乎就是完整手辦的全部選區,真的點一下按鍵全部實現了!

要不是因為本身照片存在前景的自然模糊,我覺得手指的這一個部分也應該能很好地識別。就算不能識別,自動選區已經到達這個程度,人為再添加選區就變得更加簡單了。

這樣一來,你就能把背景全部去除,把人物轉移到其他背景中去,綠屏也好,藍屏也好,反正都是3秒鐘之內的事。

這在以前真的不敢想象,算法的識別率相當強。adobe這次的新算法,估計是連照片中的內容物都直接掃描識別出人物或事物,從而根據事物正常表現(包括身上的衣服也直接識別)完全使用“大腦”一樣的理解方式進行一鍵摳圖。效果真的很驚豔。再找兩張試試看!

因為背景還算“乾淨”,這張小女孩的照片也是完美被識別了。但當然細節部分例如頭髮絲肯定是比較粗糙的。

像這張更乾淨的背景圖,識別度同樣非常高。小部分漏掉的地方需要自己手動補充。

那麼我們就開始好奇這個識別系統了。像上圖簡單的個人就容易識別,如果是圖中有兩個人,也容易識別嗎?如果連人臉都看不到,也能識別?我們試試下面這個。

狗狗的識別出現狀況了,有兩處無法完整識別。不過狗狗也列入“主體”的算法中,確實出乎意料。

而攝影師這邊,頭髮部分竟然沒有被識別出來,手持的相機也沒有識別出來。其他地方則識別得不錯。看來“算法”真的不是萬能啊!

即使有人臉的地方,也有完全識別不出來的時候,這就非常囧了。而且算法對手部的識別率貌似是特別差的。對於背景複雜的時候,真的只能是摳個大概而已。

不過反過來想,就算像上圖這種顏色十分混雜,算法也能識別個大概,我認為是很不錯的表現了。“算法”竟然能知道照片想表達什麼,我覺得這個就很可怕了。

“算法”對於人像類型的照片識別率是很好的,但對於“非人像”類照片就有點吃力了。至此,我們已經基本瞭解新一鍵摳圖的“脾氣”,總結起來就是摳得不完美,但卻比想象中要強大,對於絕大多數照片來說很有用,但並不意味著對新手來說是友好的——因為摳得不好的時候,你還得花時間一點點去補充完整。有時可能還不如通道摳圖來得實際,可是通道摳圖門檻又高了。

  • 所以我覺得,新功能對於摳圖老手來說更節省時間,可我們還更應該學習高級的摳圖技法,以便針對不同情況時靈活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