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線布局——整體圖景(2)

這篇文章是生產線佈局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我們來看一下,在進入生產線具體細節討論階段之前,還要考慮好哪些問題。

1. 生產線的物流流量

很明顯,在一條生產線中,原材料會從生產線上的某一點進入,再從另一點流出。那麼,在這條線的不同工序中分別需要提供多少材料呢?對於裝配線來說,這個量可能是很大的。對於一個機加工線,例如,一個零件經過研磨、鑽孔、衝壓和切割,可能幾乎沒有任何東西進入或流出。所以,根據材料的數量(流量)不同,你需要考慮不同的供料方案:要從生產線的兩邊供應還是隻需要一邊?是否能在頭頂上或從地面上運送,甚至是有地下輸送或其他輸送系統?要用人力來供料,還是需要起重機或其他機械提升裝置?你需要叉車來處理這些過程嗎?你是否需要一個小型超市系統(Supermarket)提供拉動式的跑道和空間?

2. 你的生產線需要操作工嗎?

如果需要,你就要為他們提供空間。當然,1名操作工可以在多臺機器上工作,比如U型線。與其他類型的生產線相比,U型線允許操作工在生產線內操作多臺機器,而步行距離更短。與此同時,你一定不希望從操作工作業的一側提供材料,從相反的一側提供顯然是更優的方案。如果你的生產線是全自動的,沒有操作工,那就不需要考慮上面這些。甚至如果你的生產線幾乎不需要供應材料,那隻要考慮設備維護空間就可以了。

生產線佈局——整體圖景(2)

3. 共享的工序

如果你的生產線(或生產線群)必須共享一個或多個工序,那麼這種情況可能會稍微複雜一點。這些線必須在共享工序前合併,然後再分開。當然,還有更多的因素會影響產品線的設計,比如客戶的Takt Time,還有像廠房的支撐柱或安全出口這樣的物理約束也會影響你的最終設計。在這兩篇文章中,我們只討論整體圖景。

生產線佈局——整體圖景(2)

4. 車間環境

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必須在已經存在的工廠佈局中規劃新產線的佈局。在這種情況下,還有許多其他的考慮因素。你是否有足夠的空間?是否某些原有設施的位置不能移動?比如那些體積巨大的衝壓機。移動這樣的設備可能會產生極高的費用。此外還有廠房的頂部空間,地面的承載能力等等。

總的來說,在設計新的生產線時,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考慮。這兩篇文章只能讓你從整體上把握方向。在我的下一篇文章中,我將介紹具體的生產線佈局類型。

文章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侵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