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老故事」300塊一天的工作還沒人願意干,社會怎麼了

“你們建築行業掙大錢,300塊一天還沒人願意幹!”

世人的羨慕通常用人民幣來衡量。

“早上出門看不見路,晚上回家兒不見父。”

自己的打趣不過就是一句俏皮話。

「南通老故事」300塊一天的工作還沒人願意幹,社會怎麼了

南通的建築行業極為發達,南通二建、南通三建、南通四建、中南集團、龍信集團……這些都是在全國建築業中叫得響的名字。迪拜雙塔、上海世博會英國館、拉薩飯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這些都是南通鐵軍留給世人的著作。要知道,被行業內稱為比“奧斯卡”還難拿的“魯班獎”,南通“建築鐵軍”已經領了100個,“南通造”一度被百姓視為“免檢牌”。然而,這些榮譽卻是幾代人用血汗澆鑄起來的。

「南通老故事」300塊一天的工作還沒人願意幹,社會怎麼了

出生於八九十年代的孩子,他們的父親大多都是建築工人,母親大多在服裝廠上班。“教育之鄉”、“建築之鄉”、“紡織之鄉”,原來還可以這樣理解……每年過了正月十五,就是男人們動遷的日子,一輛輛大巴車帶著祝福在鞭炮聲中遠去,他們將抵達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為別人築造美麗的家。到了年底,孩子們又在村口路上等待歸來的父親,一起回來的還有父親行李袋裡的零食和玩具。年復一年,從月薪30元到日薪300元,幾代人的努力築起了“南通鐵軍”的口碑,箇中心酸,也許只有這些家庭的這些人知道。

「南通老故事」300塊一天的工作還沒人願意幹,社會怎麼了

父親們常說:“如果你不好好唸書,以後就和我一樣去工地搬磚頭!”父輩們不希望我們如他們一般去承包工地上最髒最累的活:攪水泥、扎鋼筋、搭腳手架……他們認為坐辦公室才是最舒服的。

「南通老故事」300塊一天的工作還沒人願意幹,社會怎麼了

「南通老故事」300塊一天的工作還沒人願意幹,社會怎麼了

「南通老故事」300塊一天的工作還沒人願意幹,社會怎麼了

當年村口翹首以盼的孩子們都開始踏入社會,學習成績優秀的,考上了大學,在父親們曾經去過的城市從事著與建築相差甚遠的工作;學習成績稍差的,義務教育結束後,踏上了父親們曾經走過的路從事建築工作,成為新一代“南通鐵軍”繼承人。只是,他們大多選擇放線員、材料員等相對輕鬆的工種,而後,又因為婚戀問題通通返鄉,進工廠或者做生意……

「南通老故事」300塊一天的工作還沒人願意幹,社會怎麼了

夾著小泥刀、挑著木工具的場景已經離時代遠去,建築工人面臨斷檔,南通的建築人才何以為繼?成了新的話題。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願意接受塵土飛揚的工作環境、頂著烈日早出晚歸的生活,他們的夢想是在空調WiFi裡。在全國2.73億的農民工群體中,超過了7000萬農民工是高齡農民工,他們多從事勞動條件艱苦、勞動強度較高的第二產業或低端服務業,而這些工作恰巧又是新生代不願意從事的。即使高齡農民工目前還能繼續工作,但他們也有完全老去的那一天,到那時,誰來填補他們留下的空缺?

「南通老故事」300塊一天的工作還沒人願意幹,社會怎麼了

「南通老故事」300塊一天的工作還沒人願意幹,社會怎麼了

南通人的父輩為“中國建築之鄉”的稱號立下汗馬功勞,他們走南闖北,書寫著南通艱苦自立、堅韌頑強的精神,他們成為了南通的驕傲。然而,未來,不知這份驕傲還能否在我們手中傳承下去……

☆更多文章推薦:

№1

№2

№3

№4

№5

№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