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百草坡炫彩燈光節「玩 轉」大攻略

冷冬熱節,2018晉中新春各項文化大戲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由晉中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備受矚目的2018百草坡炫彩燈光節,亦將於2月13日精彩亮燈開門迎客。去年的百草坡燈光節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今年與去年相比,有何新意與亮點?為此,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2018百草坡炫彩燈光節“玩 轉”大攻略

·四重升級,目標放心開心賞心

據瞭解,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部署與政府各部門的支持之下,承辦方山西昶晟達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資金與資源對本次燈光節進行了四重大升級。

首先是規模大升級。今年燈會新增海洋區、祈福區、互動區、投影區等,從去年的兩個主題區發展至六大主題區,同時還有國際大馬戲、山體滑雪道、國際美食區等商業活動區,面積是去年的三倍左右。設計上因百草坡的自然山體度身打造,立體化呈現,遠比去年要壯觀。

其次是產品內容大升級。與去年相對單調的純燈光展示相比,本屆燈光節風格元素多樣化,黑科技、娛樂化、互動化、國際化等等,精彩紛呈。”首先就是科技含量要高很多,吸取了一些新的燈光技術與照明理念,例如激光焰火秀等等。在產品的設計上我們還增加了很多互動環節,例如全新好玩的黑科技裝置,以及刺激的七彩滑梯等,年輕人一定會喜歡。“

作為晉中旅遊產業的新代表,百草坡一直是焦點所在,以人為本的旅遊發展新理念,也引導本次燈光節關注遊客體驗,進行服務大升級,打造更有品質的旅遊產品。據瞭解,本次燈光節全面打造遊食娛購一體化,滿足遊客全方位的旅遊需求。例如,180度景觀自助餐廳全新迎客,300家國際美食薈萃登場,青年藝術家們聚集的“潮墟”原創手作產品都將使遊客的旅遊體驗更豐滿,更愉悅。

第四重升級是組織安保大升級。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與政府各部門的全力協調配合之下,本屆燈光節高度重視安保,從規劃開始科學合理分配客流車流,人車分流單向動線全力使遊客遊得放心,遊得舒心。

2018百草坡炫彩燈光節“玩 轉”大攻略

·七大亮點,視食娛購全方位震撼

在百草坡森林植物園制高點晨曦閣俯瞰,燈會區域各種造型與燈網仍在搭建調試之中,儘管尚未亮燈,但各項新增設施已初顯真容。

在負責人的引領下,記者對燈光節全區域功能內容進行了實地瞭解,並總結出了七大遊玩亮點。

最炫麗的亮點:晨曦閣激光焰火秀。出於環保與安全的考量,城市禁放煙花,使得春節傳統年味略有遺憾。在實施晨曦閣亮化工程,點亮百草坡最高點的基礎上,本次燈光節將舉行激光焰火秀。不斷變換色彩並投射於高空的激光,與絢爛綻放的燈光焰火,組成一幅如夢如幻、雄奇瑰麗的畫面,猶如一道炫麗美妙的視覺大餐。

最爽酷的亮點:七彩燈光大滑梯。百草坡森林植物園全新建設的七彩燈光大滑梯,依託花海區旁邊的自然山體而設,全長170米,垂直高度50米。大滑梯處於燈光節幻彩海洋主題區域,各種海洋生物如海龜、水母造型高低起伏飄遊於空中和地上,熱帶魚群、帆船等海洋裝置穿插其間,滑梯底部為七彩滑道,自高處滑下,有如在廣闊海洋風馳電掣,刺激爽酷,必引來陣陣尖叫。

最壯觀的亮點:超大規模原生山體燈光流水瀑布。創意性地利用自然山體,通過燈光裝置,打造成超長的山體燈光流水瀑布景觀,看似流水潺潺,卻無半滴水花。更妙的是,燈光投射出的一條真龍在瀑面上蜿蜒騰行,有縱橫四海的氣勢。輔以聲樂律動,遊客於花海區內觀賞,絕對逼真壯觀。

最具藝術感的亮點:近萬平方米山體燈光畫展。以近30萬平方米的山體為畫布,以光為畫筆,在山體上畫出一幅幅具有藝術感的燈光畫案,或充滿童真諧趣,或有濃濃春節氣氛,或寄寓真誠祝福,或展現美滿生活。如此富於藝術感的大手筆,從童樂園或晨曦閣上遠觀,氣勢非凡。

最令人振奮的亮點:澤被大地。遊客中心樓頂的巨型太陽,通體金黃,屹立高點;晨曦閣前的巨型月亮燈光裝置,散發著清幽的亮光。日月兩大造型在燈會兩大高點遙相呼應,形成正氣吉祥的日月同輝奇觀,寓意日月光輝萬古長存、光芒恩澤大地。這個獨特的設計,寓意滿滿的正能量,觀之令人振奮。

最適合一家人玩的亮點:大馬戲表演。大馬戲巡演陣容龐大,有許多動物明星,包括獅、虎、熊、狗、馬、羊、猴、鸚鵡等,演出場面驚險刺激,驚心動魄,尤其受小朋友歡迎,非常適合新春閤家觀看。

最受吃貨歡迎的亮點:180度美景自助餐廳。本次燈光節,除了薈萃世界美食的國際美食區,還在遊客中心裡朝燈光區方向設立自助餐廳。邊品美食邊賞180度璀璨燈光全景,美味品味兼得,不亦樂乎。

2018百草坡炫彩燈光節“玩 轉”大攻略

·點亮新名片,“愛上晉中”再添一把火

今年燈光節的主題是“愛上晉中·光明晉行曲”。“愛上晉中”是市委宣傳部主導的晉中系列推廣活動,2018年百草坡炫彩燈光節作為其中一個子活動,其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百草坡是晉中的旅遊新地標之一,代表著晉中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市裡非常重視百草坡的發展。百草坡燈光節,不但對於百草坡品牌有直接提升作用,還可以成為咱們晉中的一塊文化名片。

記者:田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