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中的竇爾敦是否確有其人?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並不陌生吧。那麼京劇中的竇爾敦真的存在嗎?

京劇中的竇爾敦是否確有其人?​ 在清朝時期竇爾敦確確實實的存在過。​竇爾敦(1683~1717),河北省獻縣人,原名竇開山,乳名二東。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竇二敦。他出身貧苦,其父竇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下的將領。為清代俠義公案小說《施公案全傳》和《彭公案》、京劇《盜御馬》和《連環套》中的豪俠。最後被清政府處死。​民國時期著名請史學家蕭一山曾仔細梳理過竇爾敦的事蹟,受革命思潮的影響,蕭一山高度讚揚竇爾敦“嘯聚山林,秘密結社,任俠尚義,反抗滿清,傳佈民族意識,努力革命事業”,稱竇是一位積極從事反清復明的義士。

京劇中的竇爾敦是否確有其人?​竇爾敦本是無賴子,曾作過殺人越貨的事情,後來遇見一位姓石的史可法的部將,教他拳術,又拜河北大儒王餘佑為師,教以文學。受兩位名師的指點,他從此改邪歸正,以除暴安良、推翻清朝相號召。當清康熙帝南巡過濟南的時候,他要效秦漢時張良法博浪錐行刺的義舉,但因侍衛森嚴,未得如願,僅將赤騏御馬盜去。後來所志不遂,於是披緇入山,英雄末路,人多嘆息,絕不是《施公案》上所說的那樣,被清朝勢力黃天霸設計所誘,盜去御馬卻後遭擒獲正法的結局。之所以在《連環套》中他像一個“黑花面”的盜魁,是由於竇爾敦先後從事反清活動幾十年,影響過大,擁護清政府的文人因而編出《盜御馬》這出戏來醜化竇爾敦的形象。因《盜御馬》在民間影響巨大,關於竇爾敦的真實事蹟反而被掩蓋了。​


京劇中的竇爾敦是否確有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