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白話翻譯莎士比亞劇本第一人

田汉: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本第一人

人物簡介

田漢(1898—1968),湖南長沙人,字壽昌,曾用筆名伯鴻、陳瑜、漱人、漢仙等。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編劇、小說家、詞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文藝活動家,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主要戲劇作品有《關漢卿》《文成公主》《十三陵水庫暢想曲》等。

田汉: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本第一人

十八歲赴日開啟外國文學譯介之旅

田漢的文學譯介始於他的日本留學期間。1916年8月,畢業於長沙師範學校的田漢,在舅父易梅園的資助下東渡日本,自此開始了長達6年廣泛接觸與譯介外國文學的階段。

到日本後不久,隨著歌舞劇和新派劇在日本的蓬勃展開,以及生性對文學和戲劇的敏感和酷愛,田漢轉考入東京高等師範,進入外語系學英文,並通過日本的介紹認識歐洲現實主義的近代劇,差不多隻看翻譯劇和創作的新劇。

這是一個吸收外國文學精華,積極從事文學譯介,並進而為自己的戲劇創作打下基礎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田漢一方面得到西方話劇精粹的滋養,另一方面,目睹了日本話劇家接受外來話劇樣式的經驗和艱辛,這位有著湖南“蠻牛”之稱的熱血青年,廢寢忘食地研讀大量外文書刊,狼吞虎嚥地吸收來自東洋和西洋的文化藝術養分。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正在進行著如火如荼的戲劇改良運動。易卜生因其始終貫穿著一種反叛精神以及對真正自我的追求和對世俗道德的猛烈抨擊,而像狂飆一般地席捲五四劇壇。受此鼓舞,田漢曾一度聲稱要做“一個在中國初露頭角的易卜生”。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田漢開始真正的戲劇文學的研究。首先,他從文學譯介入手, 這段時期主要的成果有:1919年8月翻譯了詩歌《古戰場》,並刊登在 1919 年第一卷第二期的《少年中國》雜誌;1920年11月翻譯英國作家王爾德的獨幕劇《莎樂美》。1921 年 6 月發表譯作《哈姆雷特》第一幕一至三場;1922 年6月發表菊池寬的獨幕劇譯作《海之勇者》;1922年7月發表菊池寬的獨幕劇《屋傷的狂人》;1922年 8 月在回國前譯成《羅密歐與朱麗葉》初稿。

相對於日本留學階段田漢早期田漢文學翻譯,從1922 年9月回國至1930年是田漢早期文學翻譯的又一階段,這期間,田漢完成 15 篇(部)譯作,主要有:1922 年 11 月《哈孟雷特》單行版出版。田漢翻譯的《哈孟雷特》是“少年中國學會叢書”中的一種,由上海中華書局 1922 年 11 月出版,也是中國以完整劇本呈現的第一本白話漢譯莎著。劇中第三幕第一場哈姆雷特的獨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田漢註釋為“還是活著的好呢,還(是)不活的好呢?——這是一個問題:所謂豪傑之士者,到底應該忍受這‘暴虐的運命’的矢石呢,還是應該和狂波駭浪相抵抗死而已呢?”“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不啻讀屈子離騷。”

田汉: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本第一人

1924 年田漢翻譯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由中華書局發行。1924年7月,田漢的翻譯著作《菊池寬劇選》出版。1924 年11 月田漢成功翻譯了小路篤實的劇本《桃花源》。其後田漢陸續翻譯了比利時作家、愛爾蘭作家和日本作家的相關作品,並與 1928 年 9 月,出版譯著《日本現代劇三種》。在這又一階段,田漢也迎來他個人戲劇創作的高峰。

鍾情翻譯莎士比亞和王爾德

田漢在文學譯介領域花精力最多、貢獻和成就最大的當屬戲劇譯介,而在譯介資源的選擇方面又主要集中於東洋日本和西洋歐洲,其中歐洲又以英國的兩位劇作家———莎士比亞和王爾德為代表。

長達 6 年的留日經歷, 可以使田漢直面日本本土的文化。當田漢留學日本之時,中國尚沒有形成真正的現代話劇 ,而日本卻已經將代表西洋成就的現代戲劇引進了, 並正在自己的舞臺上大行其道。

至於田漢對英國文學的偏好, 客觀上講是其轉入東京高師後學英文專業所致,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大量英文原版著作。

王爾德曾說過,好的作家首先應該是一位詩人和評論家。田漢留學日本時的文學活動 ,正是從詩歌和譯介開始的。田漢本人常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強調譯介對於創作的重要意義,五四文人大多經歷過從文學翻譯到創作的歷程。因為田漢的創作歷程與現代戲劇的發展同步,他的早期戲劇譯介即是田漢戲劇歷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有機部分。

今天,當我們用翻譯的標準, 來重新審視田漢的譯作時,也常常會為其優美傳神的譯文所打動,我們甚至可以說田漢是一位很有特色的翻譯家,在文學翻譯史上也可佔有一席之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他是第一個用白話翻譯莎士比亞劇本的人。他所譯的《莎樂美》,儘管同期以及後來有無數的譯本,卻一直被認為是最好的、經典的譯品。

田漢選擇王爾德、譯介王爾德自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從王爾德的劇作中看到了自己的創作主張,即一面主張文學藝術家應該把人生的黑暗面暴露出來,一面又認為應當把人生美化,使人們忘掉現實生活中的痛苦。對王爾德的作品他都愛不釋手, 幾乎讀完了能夠找到的所有著作,甚至將《獄中記》作為教授妻子學英文的教材。對《莎樂美》他更是情有獨鍾。該劇所具有的精美的形式、華麗的語言、絢麗的色彩以及奇幻的傳奇和神秘氣氛,把田漢這位從小就受過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戲劇的薰陶,且“浪漫的分子比寫實的分子為多”的青年文人給深深地吸引住了。

田汉: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本第一人

他以詩人的才氣和敏感牢牢地把握了這部詩劇的語言風格,用近乎完美的白話將之翻譯出來。為了使這部譯作能夠搬上中國的舞臺,他與當局理論,對來自文壇的反對之聲進行辯解。而且,在挑選演員和道具佈景方面,他都親力親為,不辭勞苦。從1922年譯出《莎樂美》到 1929 年的正式公演,他終於了卻了長久以來的一個心願。在從回國到 1929 年間田漢領導並組織的歷次公演活動中, 每一次都有相當數量的田漢自己翻譯或其他作家譯成的外國劇目參演。

早在日本學英文時,田漢就開始迷戀上了莎士比亞的戲劇,並立志要創作出像莎翁那樣“心中所理想的戲劇”。在一次給宗白華的信中,田漢詳談了自己打算用三四年之力完成莎翁 10 部傑作的計劃:第一《哈孟雷特》、第二《奧賽羅》、第三《里亞王》、第四《馬克卑斯》、第五《周禮亞斯凱撒》、第六《羅蜜歐與朱麗葉》、第七《安羅尼與克柳巴脫拉》、第八《仲夏夜之夢》、第九《威尼斯的商人》、第十《暴風雨》,10部傑作的選擇也正是以“自己的好尚為標準”。田漢雖然只完成了其中2部 ,但對這2部劇作的譯成可謂是盡心、盡力、盡情。

1922 年在為譯著《哈孟雷特》出版單行本撰寫的《譯敘》中,稱“《哈孟雷特》一劇尤沉痛悲傷為莎翁四大悲劇之冠。讀 Hamlet 的獨白,不啻讀屈子《離騷》。”細讀田漢的譯本,可以看出他對劇情中那種沉痛悲憤和彷徨憂鬱的氣氛給予了充分的展露,同時還注重了對莎劇詩一般語言的優美表現。就在田漢動筆翻譯《哈孟雷特》的時候,他的恩人和一直以來的精神和經濟的支柱———舅父及岳父易梅園慘遭湖南軍閥的殺害。這無疑使田漢對人生和命運多了一份沉重的憂思和哀嘆,也讓他能夠身臨其境地把握哈姆雷特和體味整個劇情。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也使田漢一反過去獨來獨往的生活習慣,開始和相戀已久的知己愛人易漱瑜共同生活。在兩人相依為命的日子裡,田漢完成了《羅蜜歐與朱麗葉》的翻譯。整個譯文自然流暢,現實中生死愛戀、同甘共苦的生活體驗,再次透過莎翁的名劇得以渲洩和表現。在這種特殊環境下完成的莎劇名篇,給田漢的美學思想和藝術觀點的形成注入了有價值的養分。

(根據《論田漢早期的外國文學與譯介》《小議田漢早期的文學翻譯》綜合編輯)

他們眼中的田漢

我們不能忘記田漢先生對戲劇事業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田漢先生是大劇作家,他創作了《白蛇傳》《謝瑤環》等經典劇作,影響深遠。田漢先生是話劇藝術的奠基人之一,是戲曲改革運動的先驅者和領導人。田漢先生是戲劇翻譯家,他是中國最早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名作,以及眾多歐洲和日本戲劇的翻譯家。田漢先生是集戲劇創作、戲曲改革、戲劇理論、戲劇教育、戲劇翻譯、戲劇出版、戲劇管理等於一身並取得極高成就的集大成者,是具有戲劇史里程碑意義的大戲劇家。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主席、話劇表演藝術家 濮存昕

田漢一生經歷了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左翼文化運動、抗日戰爭和新中國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每每能夠站在歷史洪流的潮頭中前行。在“五四”運動之前,田漢就在寫新體詩歌、寫批評、研究文藝思潮、做翻譯工作,是我國最早研究俄國革命和俄羅斯文藝思潮的文藝家,是我國最早翻譯莎士比亞作品的翻譯家之一。“五四”運動後,田漢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建設中國新文藝事業上——他旗幟鮮明地反對全盤西化,提出戲曲改革的主張,強調保護傳統戲曲中所蘊涵的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成為戲曲改革的先驅者。

——中國田漢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郭超

田汉: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本第一人

內容及圖片來源:《21世紀英語教育》29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